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htm
中華民國
(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中華民國是繼清朝後的一個時期。它是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同盟會的革命黨人在多年奮鬥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清政府迅即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佈建立中華民國,就任臨時大總統,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但袁世凱在列強支持下,憑借強大的北洋軍,迫使孫中山讓位。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的北京政府時期。
袁世凱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列強,對內推行獨裁專制。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以馮國璋和曹錕為首的直系、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先後控制北京政府。在此期間,列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和爭奪,軍閥之間連年混戰,使中國陷入極端混亂的局面。孫中山為實現真正的民主共和而繼續奮鬥,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也在思想文化領域發起啟蒙運動。經過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後在蘇聯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推動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掀起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1927年4月,正當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時,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建立南京國民政府。7月,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國共合作完全破裂,中華民國進入國民黨統治的南京政府時期。
蔣介石在整合國民黨和鎮壓共產黨的同時,也繼續「北伐」奉系張作霖。1928年6月,張作霖在瀋陽皇姑屯被炸身亡。12月29日,其子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基本實現了全國統一。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則以武裝反抗國民黨的鎮壓政策,發起武裝暴動,實行土地革命,建立了工農紅軍和農村根據地。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1931年11月,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蔣介石在擊敗國民黨幾大實力派後,大規模圍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長征。
早在1931年,日本已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三省,不久建立偽滿洲國,並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全國各界民眾要求抗日救亡,但蔣介石南京政府則採取「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繼續剿共。1935年華北事變後,蔣介石調整內外政策,開始和共產黨談判,進行抗日的某些準備。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內戰基本結束。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中華全民族抗戰爆發,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
抗日的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在淞滬、太原、徐州、武漢等會戰中,英勇抵抗,付出重大犧牲,有效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在敵後戰場上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有力地鉗制、打擊了日軍。兩個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民族形成空前團結一致抗敵的局面。但是,隨著戰局的變化和日本對中國抗戰陣營的分化,國民黨內汪精衛集團變節投敵,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國民黨主流派蔣介石集團依然堅持抗戰,組織軍隊繼續抗擊日軍的進攻,甚至發起某些攻勢作戰。中國共產黨則堅持和擴大敵後游擊戰爭,成為抗日戰爭的中堅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在艱難曲折中取得全面徹底的勝利。然而,戰後國共兩黨在建立一個甚麼樣國家問題上的矛盾最終演變為一場新的戰爭。1946年6月,國共全面內戰爆發。同年11月,國民黨召開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但到1947年夏秋之際,人民解放軍即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大部分主力被殲。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名存實亡。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12月,國民黨政府播遷台灣。
中華民國的38年,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解放的38年,是中國人民從沉淪中崛起的38年,是中華民族從分裂走向統一的38年。總之,是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由落後向進步轉變的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就是這種變化的結果。因此,波瀾壯闊、起伏跌宕的中華民國歷史,將長久地留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