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史前時代的台灣和外界始終維持著程度不等的接觸,外界的文化也對台灣的史前文化造成大小程度不等的影響。直到台灣進入鐵器時代以後,與外界的接觸日益頻繁。
位於台灣台東縣卑南文化出土的石棺、石臼、石杵等文物,可能的淵源是中南半島的巨石文化,台灣東海岸部份遺址出土陶器的部份陶類在質地上與菲律賓鐵器時代完全一致或類似,也可說明台灣史前東南亞民族早已有互相往來的記錄。
台東舊香蘭遺址出現隨地散落的琉璃珠及鐵渣,也出現鍛造鐵器的現象,及熔解玻璃材料的證據,證明這遺址曾經是金屬器和琉璃珠的製造場所。舊香蘭遺址除了在島內具有重要意義外,也證明台灣和東南亞國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過去的考古認為,出土的琉璃製品和青銅器、玉器,可能來自海外的交易,但從舊香蘭遺址找到模具研判,台灣史前人類早已具備鑄造的技術,或許東南亞的琉璃飾品是從台灣流出;另外,舊香蘭遺址的文物和菲律賓的伊富高族應該有所關聯。
台灣的金屬器時代與外界接觸的模式主要是伴隨著交易活動而來的,台灣的金屬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可以發掘許多外來品,例如中國鐵器、銅器、銅錢、瓷器、陶器及玻璃製品等,而且隨著時代越晚,外來物品的種類就越豐富。外來品的出處主要多來自中國,其他如中南半島、菲律賓、琉球、日本等海外地區的物品也經常可見。至於對外輸出應該多屬於農作物、獵物或礦物方面的資源,如沙金、黃豆、黍子、琉磺、黃蠟、鹿豹麝皮之類的物品。
台灣金屬器文化的階段之代表文化之二→北部的十三行文化(台北縣八里鄉)和東部的靜浦文化(花蓮秀姑巒溪口南側)。這段時期各地出土文物有些許不同的原因在於→這一階段遺址中所出土的一些器物,包括青銅器、金銀器、中國唐、宋時期的銅錢和瓷器,以及玻璃和瑪瑙裝飾品等等,都不屬於當地生產 ,而是臺灣島內區域與區域間交易來往而來,這部分和當時的航海技術有關,以致於造成各地的出土文物的不同。
中部地區有番仔園文化,以台中縣大甲鎮的番仔園遺址為代表。此一文化的陶器以灰黑陶罐、陶瓶、陶缽為常見的器形;表面飾以方格紋、刺點紋、魚古紋、波浪狀篾紋和曲折紋等。石器的類型包括石鋤、石刀及凹石等,,以礫石石片石刀最常見。骨角器有骨鏃、骨錐和尖状器等。遺址中出土少量鐵刀,顯示當時已經使用鐵器。有的遺址還出土玻璃和瑪瑙珠等外來品。顯示該族群也有從事對外的交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