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熱帶雨林的昆蟲,以營火蟲最為顯眼。螢火蟲生長在潮溼的地方,發的光很微弱,卻頗有效率,牠的光是冷光,換句話說,牠的能量百分之百都轉換為光,不會轉換為熱。相對地,我們使用的電燈泡效率卻低得多。電在轉換成光的過程中,大部分都變成熱了。夏日的黃昏,草地上飛舞的燈,都是雄的螢火蟲的傑作,牠們一閃一閃地打著信號燈,吸引草叢中雌螢火蟲的注意,不同種的螢火蟲所打的燈號不同,彼此並不混淆。雌螢火蟲在草叢中看見了它同種的訊號,如果來電,就會發出同樣的訊號。雄螢火蟲一看到雌螢火蟲的信號立刻翩然飛下,向雌螢求偶,與她交配。動物行為是動物對環境刺激所發生反應的具體表現。行為是動物的一種特色,因此行為可以視為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方法。
行為可由於環境中的理化因子如光線、溫度、溼度、O2和CO2等之改變而產生,亦可由於生物因子的改變而產生。動物的行為很多,舉凡眨眼、睡眠、說話、走路、運動、覓食、求偶、生殖及育幼等,都是動物所表現的行為,故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及種族綿延都十分重要。
目前已知台灣有45種螢火蟲,這些螢火蟲並不是全部密集的出現在同一個區域、時間裡。牠們有的分佈在不同高度、緯度,有的出現在不同季節、領域。所以不同種類的螢火蟲,牠們的生態現象不一定類似,棲地環境也就不會很相同了。那麼,想知道什麼樣的環境適合螢火蟲,是否就很難了呢?還好在整體而言,一般螢火蟲的幼蟲保濕性較差,並且大部分的幼蟲都是捕食軟體動物的螺、貝類或是環形動物中的蚯蚓等。因此,由於幼蟲本身的因素以及為了配合食物的生長環境,所以幼蟲大多是生長在潮濕而隱蔽的環境內,而成蟲自然以幼蟲棲息的環境附近的區域為活動領域了。
根據螢火蟲幼蟲棲息環境的不同,我們可以將螢火蟲分成三類:
(1)水生螢火蟲
水生螢火蟲的種類不多,幼蟲喜歡生活在終年有水,水質清澈的小溪或底層是泥漿的水域,化蛹前才會爬上陸地築土繭化蛹,並羽化為成蟲。在台灣,水生螢火蟲僅有三種:分別是大名鼎鼎的黃緣螢幼蟲,以及每年螢火蟲季節首先登場的主角黃胸黑翅螢的幼蟲,和條背螢。為了適應水中的環境,牠們分別具有特化的呼吸器官,如黃緣螢與黃胸黑翅螢的腹部兩側有8對「y」字型的「氣管鰓」,因此幼蟲可以直接在水中做氣體交換,不必離開水面換氣。而條背螢則是靠生長於腹部倒數第二節末端的氣孔,伸於水面上呼吸,因此必須每隔一段時間便要爬上水面換氣。
(2)半水生螢火蟲
半水生螢火蟲該是生活習慣最特殊的螢火蟲幼蟲了,牠們喜歡生活在有水又潮濕的環境,然而卻又缺乏氣管鰓的組織,因此如果直接將牠放在水中,反而會「溺死」!幼蟲喜歡生活在路邊有清澈溪水流過的潮濕坡坎或岩壁上。為了彰顯牠的奇特之處,把牠稱為「半水生螢火蟲」。在台灣,半水生螢火蟲目前僅發現一種,就是鹿野氏黑脈螢。
(3)陸生螢火蟲
陸生螢火蟲種類繁多,幼蟲白天躲在落葉下或石縫中,夜晚則爬行於陰暗潮響的森林底層,以陸生蝸牛、蚯蚓、蛞蝓等動物為食,而成蟲則飛行於草叢、樹林間,終其一生都生活在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