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 藝術

2013-09-17 12:51 am
藝術相關的結構主義
包浩斯
更新1:

藝術或繪畫類 和解構主義有差嗎? 需要資料來源

更新2:

結構主義=構成主義嗎? 代表人物和作品

回答 (1)

2013-09-26 8:03 am
✔ 最佳答案
結構主義對藝術創作的重大影響主要有兩個歷史上的原因,首先,是結構主義從孕育及產生的時候開始,就很重視對語言和神話的分析,這使得它的許多基本觀點和文學藝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其次,結構主義與西方現代的各種文藝派別均深受佛洛伊德等心理分析學的影響,所以不約而同地在許多觀點上有著相當程度的相似處。因為文藝作品是人所創造出來的,既然如此,作者就應該會傾注其理解能力,不單只是表現在作品的具體內容與形式上,而是會呈現在「結構」之中。如此緊密的結構,將內容、形式與一定的格式組織在一起,始能夠成一部完整而有意義的作品。因此,對於李維史陀而言,結構主義對藝術作品的結構分析,並非形式上的分析,其目的也不是要剖析作品的形式或外表結構,而是要探究作品深層的內在結構,發覺其中所隱含的意義。

「現代繪畫之父」」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說:「自然之真正的深度,要超越它的形象多多──所以我們不但要將業已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事物的表面予以穿透,同時我們要堅持著按照我們自身所可能的方式,把它邏輯化地呈現出來。」塞尚的畫作除了以深刻而巧妙的方式來分析畫面的色彩和色調,藉以突顯物體的質感,更探究以純粹色彩表現光線的可行性。尤其是他所提倡的觀點,將自然的景象還原為幾何形的「以圓筒形、圓錐形、球形來處理自然」,開闢了繪畫實驗性的新方向,也直接影響與啟發後來「立體主義」的建立。

「立體主義」的名稱由來是一九O八年在法國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中,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 )評論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的作品時說道,「一切都以立方體(Cube)構成。」同時期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吸收上述塞尚的藝術論述,將自然還原於幾何的基本原形,把此理論融會貫通,因而創始分解物體的手法。

立體派的畫家通常將自然的形象,還原成幾何學的圖形,再以幾何圖形上的單純平面和立體,組合成畫家所看到的真正實在物象。他們在分解物體構成要素時,所重新組合的畫面,並不是「外在」的寫實結果,而是表現「內在」的存在事實,雖稱立體,但實際上空間是被壓縮成平面。亦即本質上是破碎的三度空間形式,進入平面圖案與色彩,交疊並且糾結在一起,例如表現出來人體結構的形狀與部位,可以同時看到正面與背面,有時並出現重疊複合的幻影,也就是在同一畫面上,同時呈現前後、左右、周圍的景觀與內外的狀況。這種以「形體—結構—理解」的過程,注重空間的自由移動與各個角度予以連結的表現方式,將視覺與理性上的經驗合成一致,表現出事物外部結構與其深層含義的相互結合,成為立體派繪畫的特徵。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
代表人物:Piaget(皮亞傑)、Kohlberg(柯爾伯克)
1.以形式主義符號為方法,探討對象本質的「內在一致性」
2.分析獨立事件,以掌握其結構法則,與深層隱藏在表現之下結構所蘊含的意義。
3.整體性(各元素受某種目的指引,由定理預測、解釋現象)
4.關係:現象並非獨存、關係構成真實
5.不以主體為中心:結構決定人的意義、由結構了解人的價值
6.自我調整與轉換:結構具有封閉性,會自動平衡並同化調適
7.結構產自無意識:結構是人類內在的先驗形式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7: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916000010KK035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