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臺灣的慶生習俗
在臺灣的河洛人,自虛歲三歲起,可以每年過小型的生日,直到十六歲成人或結婚後始為「大人」(成年人),此後才可過誕辰。在此之前每年生日吃豬腳麵線,稱為「小生日」。五十歲以上才可稱壽,以後每隔十年過一次「大生日」。六十歲稱「下壽」或「小壽」,七十歲稱「中壽」,七十七歲稱「喜壽」,八十歲稱「上壽」或「大壽」,八十八歲稱「米壽」,九十歲稱「耆壽」,一百歲稱「期頤」。但四十歲和五十歲一般不「做生日」,俗話說「上卌袂攝」,意即四十歲是步入中年的關鍵年。四、五十歲正當中年,也是決定成敗的年齡,若是失敗,要做什麼生日,若是成功,忙於事業,何來時間做生日,必須直到六十歲,成敗已成定論,才「做大生日」。
在生日時,有麵線和蛋,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之所以吃蛋,是因為蛋含有「誕生」的意思,為的就是紀念出生的那一刻,同時也包含了對生他養他的父母親的記念。做壽吃的麵線,或許是因為早期人們對於「長壽」的印象是留著白鬍鬚的老人,而長的麵線看起來就像是白鬍子,早期就以此概念來形容健康、長壽。做壽時宴客有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不能收紅包。因為做壽的目的在於彰顯福氣與恩澤,希望將恩澤施與別人。唯一能收的是子女送老人家的壽牌或壽戒等物。
河洛人在壽期將至時,由子孫或親友發動,事先佈置壽堂,做紅龜粿、壽桃餽贈前來祝賀親友。而壽星的親友則要準備壽幛、壽聯、壽禮等作為祝賀。出嫁的女兒則加送雞、酒、蛋等禮物,父壽加送裘、鞋、帽,母壽則送裘、金簪,俗稱為「拜壽」、「敬壽」。五十歲又稱「暖壽」或「半百添歲」。女兒逢父母六十歲小壽時,必須為父母準備「壽衣」,供他們百年之後使用,稱為「問壽」。賀禮中以親家的賀禮特別豐富,以六色(六種)為準。豬腳,取年老益壯;大麵,不切斷環繞而成,取長壽;雞鴨各一對,取添福添壽;壽幛一楨、壽燭一對。
韓國的慶生習俗
韓國人每到生日的時候就會喝海帶湯。朋友生日時,除了祝福朋友生日快樂之外,也常會問「今天喝海帶湯了嗎?」,這是韓國人的習俗。 海帶含有豐富的碘和鈣,能有效幫助子宮收縮及乳汁分泌。從前,韓國母親生產過後,一個月內幾乎都要喝海帶湯補身,這樣的傳統延續至今。生日時喝海帶湯,有著不忘記母親辛苦懷胎生產的辛苦與恩惠等意義。
韓國生日慶生習俗因為受到農曆文化的影響,有不少人生日是以出生那天的農曆日期來計算,因此會在農曆生日當天慶生。每年生日陽曆和農曆的日期都會不一樣,韓國人習慣和朋友們一起過陽曆生日;和家人則是共渡陰曆生日。就和韓國有分元旦(陽曆1月1日)和農曆新年(陰曆1月1日)般的道理一樣,這樣解釋就比較容易了解。
此外,韓國最獨特的生日慶生習俗,莫過於隆重舉辦週歲生日宴、60還甲大壽與70大壽的壽宴了。韓國人的平均壽命在幾十年前為50~60歲左右,因此,從前老人家若到了「 還甲」(滿60歲)之日,則會盛大擺桌宴客隆重慶祝。由於近年醫學技術發達,人民生活素質也改善許多,韓國人平均壽命也從以前的50~60歲提升至80歲。隨著壽命增長,社會急速高齡化,「60青春,90還甲」的說法也隨之而生。因此,六十還甲壽宴也漸漸消失。比起從前大舉宴客慶祝的盛況,現在的韓國人較多選擇出國旅行或拍攝黃昏婚紗照等各式各樣的特別活動。
此外,隨著六十還甲壽宴的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七旬(70歲,滿69歲)、八旬(80歲,滿79歲)壽宴。筵席重現傳統的還甲壽宴現場,韓國人會穿上韓服,租下可以容納所有家族人數的餐廳,把水果、傳統餅乾、年糕等各種形形色色的食物疊高、擺盤和裝飾,生日壽宴的擺桌傳統也成了韓國獨特的慶生文化之一。
英國的慶生習俗
英國最初的生日聚會唯有國王才有權利舉辦,後來逐漸普及到民間,平民百姓也可以舉辦生日聚會了。大約100年前,英格蘭人在過生日時家人朋友都要贈送生日賀卡,這一習慣一直保持至今,並成為世界許多國家人民過生日時必不可少的一種祝福方式。英國人保持的另一個生日習俗是把各種象徵物做進生日蛋糕裏。中世紀時人們把硬幣和頂針放進蛋糕裏,吃到硬幣象徵一生富有,而吃到頂針則意味著終身不婚。英國人常說“生活從40開始”,所以許多英國人40歲那年,家人和親戚好友會為他開一個盛大的生日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