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
中國一詞是對位於亞洲東部,自古以來自然形成的一個多民族共同體的通稱。中國一詞的用法多種多樣,持不同語言、政治觀點或意識形態的人可能對中國的地理範圍和歷史上各政權的正統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有不同的理解。直至辛亥革命之後,中華民國成立,「中國」這一稱謂首次具有了法律上的意義,是為中華民國的簡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以來,在國際上的主流認知中,「中國」逐漸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原
中原是一個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省為核心延及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文化意義上的中原,表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華文化的象徵,是正統中華文化的代名詞。
華夏
華夏一般作為代稱中國。在吳語的上海話中,"華"、"夏"為同音字。據史料記載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的華山與夏水之間分佈著許多民風一致國家,比較重要的有炎帝國、黃帝國、蚩尤國等。這些國家兼並後的國民稱為「華夏人」,即為「炎黃子孫」。夏朝在上古為中央大國,「夏人」即為「中國之人」,「華夏」即為中國的代名詞。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華」,「華夏」合起來就代表了中國是一個有高度文明和發達文化的中央大國,「華夏」久而久之便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中華
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主張反清革命的章炳麟在同年7月5日的東京《民報》上發表《中華民國解》。據章炳麟考證,漢族自西來,定居雍、梁二州(均在今陝西境內)。雍州之地東南至於華陰而止,梁州之地東北至於華陽而止,就華山以定限,名其國土曰「華」,此為「華民」或「華人」一詞之由來。因此「華人」、「漢人」、「華夏」的名號都來自漢族最早的定居地雍、梁二州。
至於「中」字,則無特別意義,僅指地理位置居中,在鄰國歷史上如印度、日本,也都有以「中國」命名本國境內位置居中之地理區域的例子。此為「中華民國」名號之由來,也是「中國」一詞首次成為具有現代國家概念的名稱。中華民國自建國以來,視己為中國正統之傳承者,建國以來簡稱為「中國」,在外交上亦以「華」自稱。
板主應該不是問”承讓”而是”禪讓制度”吧!
優點:能夠選拔賢能之士,同時 通過工作的考驗,故領袖 均具實幹之才。
缺點:選取繼任人,純由前任指定,容易產生用人惟親的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