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自我介紹呢

2013-09-02 12:31 am
這是我看大陸劇「三國」的感想,很多次看到「自我介紹」的用語我「姓X名X字X」,比如曹操「我姓曹名操字孟德」,但「三國演義」裡面好像沒出現過,所以我想問,古代的那些「知名人士」是如何介紹自己,還請飽讀典籍的人加以回應。

回答 (2)

2013-09-02 2:09 pm
✔ 最佳答案
要談到古人如何自我介紹,則必須先從古人的「名」與「字」談起。根據《禮記˙內則》記載可知: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後,方由父親正式為之命「名」。這大概是從前醫術條件差,出生滿三月,確定能存活,長輩才幫小孩正式取「名」。

「名」是幼時在家供親長稱呼之用,通常稱「小名」,或叫「乳名」、「奶名」。成年後,人須另取供平輩和晚輩稱呼的名,它就是所謂的「字」。一般說來,自我介紹是用自己的名,親長者對後輩也可稱名;尊稱、敬稱,必須稱「字」。平輩間,要稱字,否則即是不禮貌的行為(除非朋友間相熟到可以不拘禮法)。

古人在人際交往的自我介紹除了用自己的名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謙稱,最常見的就是自稱“鄙人”。“鄙人”的本義是指居於郊野的農人,引申為無地位、無文化的人,也就是鄙俗之人,古人常用來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淺陋。此外,與“鄙人”相類似的謙稱還有“妾”、“僕”等,這些本是殷周時對奴僕的稱呼,但後來也被用來作自謙之詞,一般男子自稱僕,女子自稱妾。

在古人的自我謙稱中,使用較廣而且長久的還有“不才”、“不肖”等。“不才”即自謙為無才之人,此外,年輕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晚生”、“後學”,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稱“小人”、“小民”,女子在別人面前自稱“奴”、“奴家”等等,都是常見的自謙之詞。

古代帝王和諸侯也有謙稱,一般都自稱“孤”、“寡”,後來“孤家寡人”成了帝王的專有名稱。

與此相反,古人在稱呼對方時,往往用尊稱,最早的尊稱是“父”,如《鴻門宴》中,范增被項羽尊稱為“亞父”。此外,“公”、“子”、“長者”,也是古時常用的尊稱。父親對兒子說話,有時也以“公”相稱。至於“子”的稱呼很多見,如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中的“子”都是尊稱。在古代官場中,也有一些專用的尊稱,如君稱臣為“卿”、“愛卿”,臣稱君為“陛下”,後來由“陛下”衍生出“殿下”、“閣下”、“執事”等稱呼。不過有些官場稱呼,運用範圍已不像開始那樣嚴格,如“閣下”已運用於今天的禮儀場合。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3-09-02 2:28 pm
發問者好耳熟???

呵呵

早安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5: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901000015KK0435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