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上朝指的是古代的”朝會(朝參)”制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原本是百官進入皇帝的辦公大廳(朝廷)參拜皇帝的一種形式,古裝戲中常出現的君臣在朝廷上問答的場景,其實就是“朝會”。到了唐代,“朝參”變成了“常參”,每日或隔日舉行,成了制度化。
由中國傳統的行政體制所決定,古代公務員的所屬機關,可分中央和地方兩類。凡在中央各機關供職的官員,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級以上官員,或有職務所規定,必須參加由君主親自主持的最高國務會議,通稱朝會,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式,便是「上朝」。朝會有大朝、常朝等區分。除法定的節假日外,這種具有實際內容的常朝,幾乎每天都要舉行。朝會內容兩項:一是皇帝做出決策,徵求大臣意見;二是大臣有重大事項,需報請皇帝批准。“朝會”的時間,根據議程多少有長有短,一般多在辰時(上午九時)結束。
常朝日參見皇帝的高級官員。唐文官五品以上及中書、門下兩省供奉官、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參見皇帝,稱常參官。宋神宗元豐改制後,門下省起居郎以上,中書省起居舍人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御史台中丞以上,每日參見皇帝,為“常參官”,亦稱“朝官” 。
《新唐書·百官志三》:“文官五品以上及兩省供奉官、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日參,號常參官。” 《唐六典·卷二》:“凡京師有常參官,謂五品以上職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
古代朝儀分二:一是帝王與大臣在朝堂上辦理政務之禮,主要涉及聽朝之場所、聽朝之時間,以及與聽朝相關的儀式和特殊規定,這一類主要的謂為“常朝之儀”,文獻史籍中所謂“朝儀”、“朝禮”,多是指常朝禮儀;一種是皇帝在元正、冬至等節日大會文武百官、王國諸侯和外國使臣的朝會,受群臣等的朝賀,稱為“大朝儀”,或“朝賀之禮”、“朝賀”。常朝為治理國政而設,朝賀的場合則不處理國政,但大朝儀即朝賀之禮規格皆高於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