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真的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殺袁崇煥嗎?還是借題發揮?

2013-08-26 11:05 am
崇禎皇帝真的中反間計了嗎?

崇禎皇帝有勇無謀,他與關外滿清誓不兩立,可是當時中原流寇蔓延,他總是輕忽國內的流寇,而把重點放在關外的清國。

寧遠山海關的鎮軍主帥袁崇煥,他眼光看得遠,他自知兵力不敵清國,也探得清國皇太極知道袁崇煥不是省油的燈,不敢擅自攻入關內,所以袁崇煥寧願守而不攻,以戰求和,拖延明清的對峙,希望等肅清中原流寇以及朝廷養精蓄銳的時機,再一舉滅清。

皇太極想用反間計使崇禎皇帝誤信袁崇煥私通清廷,借崇禎之手除掉猛將袁崇煥。後來此計得逞,袁崇煥真的被崇禎以通敵判國罪處以凌遲。

還是......
其實袁崇煥與崇禎皇帝的意見相左,一個主戰,一個以戰求和 ( 緩兵之計 ),可是以崇禎皇帝的智慧,是無法看得遠的,所以對袁崇煥背道而馳非常不滿,認為他是主和,可是又沒有理由除掉他,剛好借題發揮~~藉由這個私通清廷的謠言殺了他。是這樣嗎?

回答 (8)

2013-08-27 10:35 am
✔ 最佳答案
崇禎三年,袁崇煥被以“謀叛”大罪論死。袁崇煥坐的是叛逆罪,所謂“磔”即是分屍,比之南宋被冤殺的岳飛遭遇更慘。趙構殺岳飛,雖為求茍安,畢竟是其私心作祟。而崇禎殺袁崇煥,則是地地道道的自毀長城,“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觀崇禎其人的作為,並非如歷史上以往的亡國之君那麼昏庸荒淫,為何會作出此等不智之舉呢?我想這和崇禎的性格近乎病態偏執,多疑刻薄,剛愎自用,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故崇禎在位17年,所戮大臣不計其數,其中總督有7人,巡撫有11人。內閣重臣更頻繁替換走馬燈,先後用了近五十人。崇禎以唯才是用為標準,有諷刺意味的是,居然滿朝無可撐局面之人。其真無人乎?其個性不容人也。這樣再論袁崇煥的冤獄,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崇禎剛開始對袁崇煥也是寄予厚望的。“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咨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 袁崇煥說了句不該說的大話,五年平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不過崇禎信以為真了,後來使得祟幀對此非常反感。這就種下了第一個禍根。

“擅殺毛文龍。”這是第二個禍根。毛文龍雖為地方軍閥,實力也一般,但天啟以來,明廷對其頗為倚重,而且從戰略上考慮,毛文龍以海島為基地,確實起到了牽制清兵的作用。儘管毛文龍部有貪功,冒餉、不肯受節制,難以調遣等問題,但袁崇煥殺毛文龍乃冤殺,這基本是定論。結果遼之東南戰場都先後被後金佔領,何況,毛文龍死後,其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後作亂,而後降清,毛文龍多年的慘澹經營化為泡影。

儘管當時明朝屢戰屢敗,可是,朝代越是積弱,就越是愛面子,袁崇煥贊成和議,是因為他對大清知之甚詳,知彼知己,為國設謀。可是一談到和議,人們往往便避開,似乎和議便等於投降,便等於叛國,以致於袁崇煥與皇太極關於和議的私下書信往來,是比較容易引發猜疑的事情。崇禎本人對議和的態度表面比較曖昧,但內心絕對反感。而後來袁崇煥議和之事被曝光張揚,為禍根三。

當時國家財政困難,袁崇煥一到邊關,部隊面臨的是欠餉。明朝財政本來富厚,自從貪財聚斂的神宗皇帝搜刮全國財富以充實「內庫」(皇帝的私人財產),明朝百姓越來越窮,連軍費都積欠不發。可是,崇禎的性格本來就小氣,此時國家沒錢,他就更斤斤計較了。他一方面再加稅,另一方面以高道德標準要求,希望將士效法唐朝張巡死守雎陽城時,寧以捕雀、捕鼠充飢的死守精神,鎮守邊關。這時,國庫雖虛,內庫卻實。袁崇煥眼見欠餉為患,便要求崇禎以內庫支應,發出軍餉。當時百官眾口一詞,都贊成拿出內帑,因為國庫實在沒錢了。崇禎皇帝固執的個性凸顯出來了,他不認為他應該給錢(事實上,這些錢本來都是百姓的),而是袁崇煥應該待下如父子,那麼屬下必定會懷德而不忍叛。他拿著這種大道理掩蓋自己的自私與小氣,明朝能不亡嗎?

金庸先生寫〈袁崇煥評傳〉時指出,崇禎皇帝殺袁崇煥不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而是兩人的性格衝突。所謂「叛逆」、「擅殺毛文龍」、「擅主和議」只是藉口,真正殺了袁崇煥的法律只有一條:「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

事實上,袁崇煥主張議和時,群臣皆曰不可,這是犯大忌諱的。等到袁死後,崇禎皇帝私底下,卻打算實行袁生前所主張的議和策略。不過為時已晚了。如果袁崇煥能再把個性的鋒稜、尖角磨得圓融些,讓崇禎以為事情都是自己辦成的,過足英主的癮,也許局勢就不至於惡化。例如,他殺毛文龍時,可奏明後再說,皇帝必然不會心懷怨恨。例如,他向皇帝要錢,也可忠心委婉,那麼好講大道理的皇帝,或許就願意妥協。可是,袁崇煥就是那種硬**個性,於是袁崇煥本事越大、越忠心、越為社稷著想,便越凸顯出皇帝的無能。功高震主,袁崇煥又不急流勇退,下場也就可想而知。

袁崇煥死後,“天下冤之。”崇禎非昏君,也在不停地反省,只是不知他對冤殺袁崇煥是否也有過一絲悔意。崇禎先後四次下詔罪己。可惜一來時局已不可挽回,二來個人心理偏激,既刻薄又猜疑,無法建立起同心同德的政治集團,始終覺得滿朝無人,群臣負我。就這樣在孤寂痛苦之中走到了大明王朝的終點。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4-10-29 3:59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3-09-01 11:58 pm
袁崇煥有了一個錯誤的見解

在以前他没有尚方寶劍

他就想殺了某一個將士

旦他師傅告訴他

没有尚方寶劍就不可以殺人

於是袁崇煥就想到

只要有了尚方寶劍

他就可以砍人

袁崇煥就是敗在這個觀念上
2013-08-28 11:53 pm

袁崇煥被殺的主要原因在:
一、皇太極領清兵入關,袁崇煥率軍尾隨追擊,但雙方一直沒有正面交鋒,一直到清軍兵臨北京城下,袁崇煥才趕到,這已經讓朝中大臣起疑,認定雙方必有勾結,袁崇煥縱放皇太極入關。
二、袁崇煥率兵救駕到北京城下,並未馬上與清軍作戰,反而以援軍遠來疲累為由,要求北京城守將放遼寧鐵騎入城,這再度引起崇禎帝與朝臣的疑忌,更坐實了袁崇煥必與皇太極勾結的罪名。
三、袁軍與清軍在北京城下交戰時,袁軍誤傷自己將領滿桂,而滿桂素來不服袁崇煥,因此認為袁崇煥打算暗殺自己,於是上告袁崇煥造反。
四、袁軍與清軍在北京城周圍人馬雜沓,破壞了不少農田莊園,而這些農田莊園不僅僅是北京城居民的生計,更是北京城中達官貴人的財產,導致眾怒,所以袁崇煥被殺時,北京城居民人人皆欲分食其肉。
至於皇太極的反間計,或者是擅殺毛文龍、擅主和議、平台問事等等,其實真的都只是藉口而已。
2013-08-27 4:29 pm
反間計?乾隆打倒崇禎的彌天大謊!

袁死前,滿城風雨都是非議、指責、漫駡、懷疑他的聲音。 袁死後,想生吃他肉的成群結隊。 當然爲他喊冤的人也不少。但毛文龍被殺時,爲毛文龍喊冤的豈非也不少?但這並不能證明什麽。從整體而言,袁的聲名已低到了極點。
袁真正被平反,是在他死後100多年的事。乾隆年間,當時有人在修訂清太宗實錄時發現,原來袁崇煥之死,是清太宗文皇帝的反間計給弄死的。 在這種背景下,乾隆皇帝給予袁崇煥極高的評價!

其實所謂皇太極反間計,其可信度有多高?實在低到了極點了!因爲在此前100多年的時間裏,從來就沒有一個把袁崇煥的死,和什麽太監聯繫在一起。 事實上,袁崇煥被人非議、指責、漫駡、懷疑、恨得想生吃其肉,但這一切都和太監沒有什麽關係。在袁崇煥死後100多年時間裏,也從來沒有提起過什麽太監從敵營跑回來的事。 這個冒死從敵營中跑回來,爲明王朝揪出“大漢奸”袁崇煥的太監。居然在100多年間,從來沒有人提起過!是不是有些太奇怪了? 事實上。從明王朝官、私文書中,根本找不到什麽太監從敵營中跑回來的事。事實上。明滅亡後100多年,也從沒有人聽說過、或說起過什麽太監從敵營跑回的事。(人們也許不知道這個太監被敵人利用了,但怎麽可能連這件事都不知道呢?)

筆者只是奇怪,崇禎皇帝是怎樣把這個太監的事,弄得讓人們一點痕迹也找不到了?這種在滿城風雨非議袁崇煥的背景下,極具爆炸性的新聞,崇禎是如何弄得讓人們連一點痕迹也找不到的? 崇禎皇帝主觀上也許有隱藏這件事的動機(雖然非常牽強)。但在客觀上,這種極具爆炸性的新聞,是絕對不可能被隱藏的連一點痕迹也沒有的。

那個後來大大有名的太監,竟然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裏,從來沒有人提起過。直到乾隆年間修訂清太宗實錄時,才被人們所知道、所發現。除此之外,再沒有一個地方提過他。當然了,後來只要寫這段歷史,就必不會少寫這個太監。 面對這種突然冒出來的,而且缺乏任何佐證的歷史事件。居然被所有的歷史書所接受。筆者真奇怪,所謂的歷史學者是怎樣寫歷史的?寫歷史時,還用一點腦子不? 這種可信度非常低的事情,居然被他們炒作的象真的一樣!

事實上,所謂皇太極的反間計。那根本就是滿清王朝編出來的事。


乾隆皇帝爲什麽要編出一個這種子虛烏有的故事來呢?乾隆皇帝爲什麽要這樣一再神話袁崇煥呢? 筆者的答案是:政治需要!

反清復明的政治口號,像一個不死不活的幽靈,始終存在留在滿清王朝政治底層。這對滿清而言,絕對不是件好事。滿清爲了肅清這種影響,自然只有不遺餘力的非議、貶低明王朝了。 而崇禎皇帝在歷史上,從諸多標準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皇帝。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反清復明的一個非常閃亮的招牌。

而袁崇煥的神話故事,就政治宣傳而言,實在是極品中的極品。真是不著一字,而盡顯風流! 在這個故事裏,它只是塑造了一個漢民族的英雄。這自然爲所有的漢民族都容易産生共鳴。而這種唯美的悲劇色彩,更容易震撼每一個人的心靈! 所有相信這個故事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得出一個結論:明王朝如果不滅亡,那真是天理不容!因爲在這個故事裏,明王朝一片漆黑,一片陰暗。只有一個光明的所在,卻被黑暗與陰暗吞沒了。 所有相信這個故事的人。自然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崇禎皇帝是歷史上最該死的皇帝之一。因爲偉大、神聖如袁煥,竟被他用最殘忍的方式殺死了。
  
這種政治宣傳,筆者以爲真是極品中的極品。如果滿清王朝開口閉口,明王朝如何不好,明王朝皇帝如何不是東西。相信,這馬上就會引起漢民族的反感與逆反心理。

而用袁的神話故事,滿清表面並沒有肆意貶低明王朝,相反只是極力塑造一個漢民族的大英雄。 自然容易爲所有的漢民族産生共鳴。但在這悲劇故事中,卻讓漢民族自然而然的得出滿清一心宣傳的內容。總而言之,明王朝黑暗的根本天理不容,崇禎皇帝根本就是歷史上最該死的皇帝。

既然如此,那反清復明。還有個什麽念叨的! 一個人如果再高呼反清復明,豈非是要把老百姓拉回萬惡的舊社會? 袁神話的全部意義,大約就在此吧!
2013-08-27 4:20 am
其實袁將之死錯綜複雜!結合了當時的民情及政情經濟戰事....等,還有袁公與崇禎及朝庭眾宫員及北京城內百姓,及當時通訊不發達,謠言四起,.....等因素,非三言兩語能道盡,建議您看金庸小說"碧血劍"最後一集最後有附,金庸"嘔心瀝血"之作 "袁崇煥評傳" 那才是金庸小說的精華 ,而且均是真實情形 .
難得 ! 且感動! 終於有人問這問題 ! 我把那評傳那份切斷,特別保存了二十年,2,3年就看一次,每次均有不同的感受,願您能共享之!金庸本人也非常推崇袁崇煥評傳....因為為這評傳讓他找盡了真實史料,但每每金庸來台灣,大部份人都問為何要小朱死,,,.....我想金庸本人也懶得回答這問題,....最後也不來台灣了! 頂多來台吃個小籠包就走了!因為難覓知音啊!
參考: 金庸小說
2013-08-27 3:19 am
金庸在碧血劍後面附了一篇袁崇勞評傳,可以看看。
其實袁崇煥的最大錯誤是忽悠了領導人,
本來收復滿州不是短時間能達成的目標,
但袁崇煥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和授與權力,
把事情說得太容易,
但崇禎節衣縮食來發量發餉,
同時給與袁崇煥最大的人事處分權(即殺毛文龍之事),
最後卻是韃子再一次兵臨城下,
崇禎覺得自已被騙得很慘,
暴怒之下就把這個忽悠自已的人斫了。,
2013-08-26 8:27 pm
皇帝撤換主將,易如反掌,何必找機會殺。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4: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826000015KK007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