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羅馬時期
古羅馬第一代皇帝奧古斯都,是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 公元前1世紀,他平息了企圖分裂羅馬共和國的內戰,改組羅馬政府,給羅馬世界帶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
奧古斯都生於公元前63年,原名屋大維。他在35歲那年,接受了奧古斯都這一稱號。屋大維是尤利烏斯·凱撒的侄孫。屋大維年輕時期,尤利烏斯·消撒統治羅馬。他沒有兒子繼承王位,收屋大維為義子,作為其法定繼承人。
凱撒死後,帝國內部各種政治勢力開始了激烈的爭奪權力的鬥爭。起初,一些深諳羅馬政治的人不把屋大維放在眼裡,認為他繼承王位的惟一理由,就是被凱撒認作義子。然而,屋大維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從而贏得凱撒舊部的支持。經過此後幾年的一系列戰爭,屋大維掃平了其他幾種反對勢力,羅馬帝國由安東尼和屋大維平分:安東尼統治東部各省,屋大維成為西部的最高領袖。此後,屋大維致力於鞏固政權,而安東尼卻一直沉溺於與克婁巴特拉的愛情當中。公元前32年,屋大維與安東尼之間的戰爭爆發。
安東尼在一次關鍵性的戰役棗亞克興角海戰中失利,屋大維由此成為羅馬世界的主宰。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雙雙自殺。屋大維終於贏得了15年前消撒的地位和權力。雖然在平息內亂中,屋大維表現得極為冷酷,但在政權建立以後,他卻出人意料地表現出一次和解姿態。公元前27年,他宣布辭去一切職務,恢復共和;但在事實上,他保留了自己作為西班牙、高盧和敘利亞行省總督的職務。
由於羅馬軍隊大部分駐紮在這三個行省裡,因此羅馬世界的實際權力依然在他手中。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榮譽稱號。屋大維從未使用過“皇帝”這一稱謂,因此在名義上,羅馬是共和國,他只是“第一公民”。然而在實際上,元老院滿足他的一切要求,他是一個真正的獨裁者。公元14年,他去世時,羅馬已完成了由共和製向專制政體的過渡。他死後,他的義子理所當然地繼承了王位。
奧古斯都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在歷史上樹立了一個有能力的、仁慈的獨裁者的榜樣。他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他的和解政策成功地撫平了內戰所造成的創傷。奧古斯都統治羅馬約40年,他的政策影響了羅馬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在他統治期間,羅馬軍隊佔領了西班牙、瑞士、加拉西亞(位於小亞細亞),以及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地區。在他的統治結束時,羅馬北部邊界到達萊茵河一多瑙河沿岸。這條邊界線延續了幾個世紀之久。
啟蒙時期
伏爾泰1694年生於巴黎一個富有的公證人家庭。少年時期,父親一心想讓他學法律,但伏爾泰卻立志成為詩人。由於他寫了一首嘲笑貴族的諷刺詩,結果被關進巴士底獄。在獄中,他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悲劇《俄狄浦斯》。1718年,《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獲得成功,他一舉成名。
伏爾泰成名之後仍然寫諷刺詩嘲笑法國貴族,結果第二次被關進巴士底獄。出獄後被宣佈驅逐出境。他不得不流亡到英國。在倫敦,伏爾泰以新奇的眼光觀察了英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生活,研究了唯物主義哲學和牛頓的物理學。他還接觸到了英國新興文學,對莎士比亞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把他的劇作翻譯介紹到法國。1734年,伏爾泰發表了《哲學書簡》,在這部書裏,他贊揚英國革命後取得的成就,批評法國封建制度,宣傳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他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應當人人平等。他主張在法國建立一個在“哲學家”引導下,依靠資產階級力量的開明君主制,國內有言論出版自由等等。他反對天主教會,激烈譴責教士的貪婪和愚民的說教,號召人民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力。此書一出版,即被法國政府判為禁書,並當眾燒毀。
1750年,伏爾泰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邀請訪問柏林。他來到一個比法國更黑暗,更殘酷的封建專制國家,卻期盼借助「開明君主」的力量,進行某些社會變革,實現啟蒙主義理想。然而,腓特烈二世只把伏爾泰當作宮廷點綴,給外人一個“開明君主”的形象,實際上他實行的是軍國主義的野蠻擴張政策。伏爾泰絲毫不能改變德國現實。
1760年,伏爾泰在法國與瑞士邊境的費爾奈莊園定居下來,在此度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後20餘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大量的文學、哲學和政治著論,包括哲理小說《老實人》、《天真漢》、哲理詩《自然規律》等,他還把中國元雜劇《趙氏孤兒》改編成《中國孤兒》。
伏爾泰雖遠離巴黎,卻仍然關心法國社會現實,他晚年寫了許多文章和小冊子,抨擊教會和專制統治,在歐洲各地流傳,推動了進步的思想運動。當時歐洲成千上萬的哲學家、藝術家、演員慕名拜訪伏爾泰,另外還有人給伏爾泰寫信求教,伏爾泰都熱情接待或回信,小小的費爾奈莊園成為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
1778年2月,84歲高齡的伏爾泰在路易十五死後重返闊別28年的巴黎,人民群眾夾道歡迎這位勇敢的鬥士。5月30日,伏爾泰病逝。臨終前,神父要他承認基督的神主,他憤然拒絕。反動的教會不准把他葬在巴黎。大革命時期,伏爾泰的骨灰運回巴黎,在法國偉人公墓隆重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