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兄弟相逼、骨肉相殘的例子有甚麼?

2013-08-12 12:41 am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曹丕對曹植加以逼害外還有哪些兄弟相逼、骨肉相殘的例子?可以的話請舉例兩個。

回答 (2)

2013-08-12 1:07 am
✔ 最佳答案
(1)先秦時期的舜帝
舜自幼喪母,父親續娶,生子象。舜很小就要工作,以維持全家的生活。他的父親性格頑固,寵愛後妻和幼子,三人都想殺死舜。舜平常孝順父母,關心幼弟。如果自己有小過錯,就甘願受罰。如果父母和弟弟要殺死他,他就躲得叫他們找不到。

有一次,瞽叟(舜的父親)對舜說:「糧倉的頂漏水,你快去修補一下。」舜於是爬到糧倉頂上塗泥補漏,繼母便叫象在這時放火燒糧倉,舜情急智生,用斗笠保護自己不受火燒而逃(一說舜雙手舉著斗笠,像鳥兒一般降落下來逃走)。又一次,繼母要舜挖井,舜挖井的時候,在側壁鑿出一條暗道通向外邊。當舜挖到深處,繼母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而舜從旁邊的暗道出去,又逃開過一劫。繼母和象都以為舜死了,非常高興。象說:「這個主意是我出的,舜的妻妾和琴歸我,牛羊和糧倉歸二老。」象於是搬到舜的宮室住下,彈起舜的琴。舜回到家中,象先是十分驚愕,後又很不自在,說:「我正十分難過地思念你呢!」舜回答道:「是嗎?你真是個好弟弟!」以後,仍然十分孝順父母,愛護弟弟。

這個比較傾向一方面迫害,另一方面原諒。

(2)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事件)
簡略來說是,李世民還未登位前,李建成跟齊王李元吉合力排擠他(因為李世民功名日盛,所以原本李淵答應要立李建成為太子,但事後猶豫不決)。兩邊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李建成曾經下毒謀害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建成、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

這個真的是骨肉相殘,也是唐太宗生平裡不能消掉的污點。

(3)宋太祖趙匡胤(燭影斧聲)

宋太祖死前,與其弟趙光義在萬歲殿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斃,年50歲。趙匡胤死因不明,兒子們也未能繼位,而是弟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宋太宗登基後,反常的立刻更改年號,隔年七月,方葬趙匡胤於永昌陵,宋太宗又逼趙匡胤兒子趙德昭自殺,趙匡胤兒子趙德芳則是離奇的病死。

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趙光義為了証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櫃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后,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雖然未完全確認,但這個說法亦很多人支持。
參考: wiki
2013-08-12 12:58 am
Tsz kiu,最著名的除了你提及的三國曹氏兄弟之爭之外,相信一定會包括:

(1)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秉性率直,唐太宗李世民原來也是殺了兄弟後才可稱帝的。原來的太子李建成首先想瓦解李世民秦王府的實力。李建成向高级軍事人員行賄,派人把金銀器送给尉遲敬德及段志玄,遭到拒绝。李建成接着指使李元吉向李淵進言,誣陷尉遲敬德,企圖讓李淵下詔誅殺李世民的人馬,又向李淵譖毁,把房玄齡和杜如晦驅逐出了秦王府。任太子洗馬的魏徵,常勸太子早早下手,除掉李世民。(後來魏徵竟成了李世民的名相。)李建成又收買了玄武門的值班將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等人力勸李世民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2)
後來清朝也有「康熙諸子爭位」。清室源自女真,後稱滿州。清帝雍正,且不管他是否有改過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為「于四子」,都可知與兄弟爭位,相殘甚烈﹔原來的康熙的「太子」早就失勢了。康熙有十二個兒子可以繼位,太子失勢後,故意不再立太子。故去了两個,眾皇子争奪皇位,雍親王在他兄弟之間,最後得了皇位,證明他是最具競爭力的。
潛規則是,讓諸子爭位,勝者為王,這才是延續優質之法。唐高祖及康熙都立過王儲(「太子」),但最後都是讓「勝者為王」。再說,唐朝及清朝的立國者都不是純種漢族人,讓諸子廝殺,不足為奇。最文明的,反而是周初確立「長子嫡孫」之傳位法,有助減少兄弟相殘,難怪孔子說「吾從周」了。周初宗法制的嫡長子制度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 ,但如長子愚笨不可用,又怎麽辦呢?最終還要「勝者為王」,古代有「兄終弟及」之事,真相本因「弟」比「子姪」强呀!?明初燕王奪位,不就是一例嗎?

詳情請看:
http://www.sensibility2027.com/?p=5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4%E6%AD%A6%E9%96%80%E4%B9%8B%E8%AE%8A
參考: Web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02: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811000051KK001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