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北宋黃庭堅是怎麼死的

2013-08-05 5:31 pm
請問北宋黃庭堅是怎麼死的?有的說病死,有的說自殺吊死(宜賓古蹟吊黃樓),眾說紛紜。事實到底是甚麼呢?

回答 (2)

2013-08-07 3:14 pm
✔ 最佳答案
根據《宋史·本傳》與宋、元諸家筆記、年譜對北宋著名書法家、詩人黃庭堅的記錄皆為:黃庭堅舉進士後,出士二十七年間,以“舊黨”屢遭斥逐。 最後,崇寧二年(1103)謫宜州(今廣西宜山縣),四年(1105)卒於宜州貶所,年六十一歲。但據中共在1982年的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連州豐陽鎮的夏湟村和星子鎮的黃村僅殘存的兩本黃氏族譜,而且又發現一座"白詛六郎"的古塚。

據這本黃村族譜的記載:黃庭堅謫居宜州時, 由於奸相蔡京等執意欲置他於死地,當時的宜州太守俞著、州人蔣諱素來與黃庭堅十分友好,於是他們商議後,決定對外詐稱黃庭堅已病死,歸葬寧州,而事實上黃庭堅卻悄悄埋名隱姓來到連州夏湟隱居15年後過世,享年七十六歲。 而黃村的村民就是從夏湟搬來的黃氏後裔。

族譜的記載和正史相抵觸,但族譜所記卻有可信之處。 黃庭堅最後謫居之地宜州即現在的廣西宜山縣,距連州不過數百里,潛行來此,不足為奇;再就是當時那樣的背景,隱姓埋名避禍是黃庭堅最好的歸宿,並且我們發現族譜中還有《太祖庭堅公傳略記》,更增這本族譜的可信度。

在黃村當地當祖祠的堂上供有“黃公諱庭堅字魯直號山谷老官人之神位”靈牌; 並且當年黃氏祖祠的《黃氏始祖宗祠重修碑記》雲:“始祖自閩從贛從湘到江夏循居夏湟……祖由宋至清至民國建湟裔孫……始祖宗祠是紀念黃十五公諱宋邦字必達(黃庭堅曾孫創建)。”據當地群眾說,原祠規模很大,有三四個大院,原來祠內還存有黃庭堅詩碑,令人惋惜的是後來遭到損毀。 黃氏宗祠庭柱上的上聯正是記載了黃庭堅由閩、贛、湘,最後隱居連州的過程。據村民說現在夏湟村那座"白詛六郎"的古塚實為黃庭堅的墓,從黃村當地祖祠的種種跡象顯示與祖譜所記載確實是一致的,黃庭堅最後隱居並死於連州夏湟的可信度相當高,不過要完全確定還有待史學家考證。

這樣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物,為什麼隱居連州夏湟呢?說起來也不足為怪,那是北宋新舊黨之爭激烈所致。  

北宋時黃庭堅在政治上站在舊黨一邊,他因此而捲入了鬥爭的旋渦中。元佑年間,黃庭堅負責編修《神宗實錄》,神宗在位期間一直都支持王安石變法,新黨在政治上佔優勢,這就注定了舊黨倍受迫害。舊黨編修神宗朝的國史,言辭之間難免有偏激之處。新黨重新上台後,奸相蔡京認為《神宗實錄》中有許多“誣衊先帝”之處,藉此來加以迫害舊黨。蔡京以“誣毀先帝”的罪名,把所有參與編修的人貶官外放。黃庭堅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  

宋哲宗去世,徽宗即位,暫由太后聽政。由於太后支持舊黨,於是,政治形勢又發生變化,新黨紛紛被罷黜,舊黨重新復起,黃庭堅則被任命為太平州知州,但才做了九天知州,吏部就下文免了他的官。原來,這時徽宗已經親政,起用蔡京為相,新黨又捲土重來,掌握了政權。

蔡京對舊黨的迫害比以前更加殘酷。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新黨下令銷毀蘇東坡、秦觀、黃庭堅等人的文集。蔡京舉薦趙挺之做副宰相。黃庭堅曾與趙挺之共過事。兩人由於政見不同,經常爭吵,趙挺之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趙挺之一掌權,就千方百計地暗中指使人羅列黃庭堅的罪名,他們在黃庭堅所寫的《承天院塔記》碑文中,找出了許多“誹謗朝廷”的“罪證”。不久,黃庭堅就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貶官到宜州(今廣西宜山縣)。  

宜州比黔州更偏遠,是尚未完全開化的南荒之地。當時黨禁甚嚴,奸相蔡京、趙挺之一夥欲置黃庭堅於死地。宜州太守俞若著和州人蔣諱仰慕黃庭堅,平時與黃庭堅交好。為徹底擺脫蔡京、趙挺之一伙的進一步加害,黃庭堅接受了俞若著和蔣諱的提議,對外詐稱黃庭堅忽然得暴病而死,接著為他置棺假殮,運回原籍寧州歸葬,躲過了權奸的迫害。  

從此黃庭堅隱姓埋名,以白祖六郎的新面目潛入廣東連州,隱居今夏湟村西門內的龍頭石旁。直到十五年後的宣和三年(1121年)黃庭堅才真正逝世,葬於湟水之源大里衝梓潼溷高地上,享年76歲。  
參考: 清遠日報新聞
2013-08-05 9:47 pm
黃庭堅是病死的,維基百科資料錯誤,而且黃庭堅過世的地方是宜州,(今廣西省宜山縣)而不是戎州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3: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805000016KK008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