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羅馬時期英國(43-410)
西元前1世紀左右,強盛的羅馬帝國入侵了不列顛,羅馬文明從此改變了不列顛的面貌。之後隨著羅馬帝國勢力衰退,最後一批羅馬軍隊於西元407年撤離不列顛,結束統治。
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約410-1066)
9世紀前的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由七個王國主導:這七個小國家分別是肯特、東盎格利亞、諾森布里亞、麥西亞、埃塞克斯、蘇塞克斯與威塞克斯。阿爾弗雷德領導下的威塞克斯在9世紀的英格蘭取得優勢地位。
威塞克斯王朝(829 - 1016)(1042 - 1066)
♦阿佛列(871-899)
(849年-899年10月26日)他也是英國歷史上真正第一位稱呼自己為「英格蘭國王」的君主。由於其英勇的統帥臣民對抗北歐維京海盜民族的入侵,被後世尊稱為阿爾弗雷德大帝。
♦哈羅德·葛溫森(1066年在位)
(1022年-1066年10月14日),韋塞克斯王國的末代君主。
諾曼王朝(1066 - 1154)
♦威廉一世,1066年–1087年,亦稱征服王。
♦威廉二世,1087年–1100年,威廉一世的兒子。
♦亨利一世,1100年–1135年,威廉一世的兒子。
♦史蒂芬,1135年–1154年,威廉一世的外孫。
金雀花王朝(1154 - 1485)
♦亨利二世(1154年—1189年在位)
(1133年3月5日-1189年7月6日)他所創立的金雀花王朝是英格蘭中世紀最強大的一個封建王朝。
♦理查一世(1189年-1199年)
(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繼任英格蘭國王之後稱理查一世。
♦約翰(1199年到1216年在位)
(1166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9日)。
♦亨利三世(1216年到1272年在位)
(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愛德華一世(1272年-1307年)
(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因征服威爾斯和幾乎征服蘇格蘭而聞名。
♦愛德華二世(1307年—1327年在位)
(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他的一生皆為其寵信的弄臣和叛亂的貴族所主宰,以致最後悲慘地死去。
♦愛德華三世(1327年到1377年在位)
(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
♦理查二世(1377年到1399年在位)
(1367年1月6日-1400年2月14日)
蘭開斯特王朝(1399 - 1471)
♦亨利四世(1399年到1413年在位)
(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他在1398年被理查二世驅逐並沒收領地。遂起兵征討理查。由於受議會擁戴而即位,開創了國王尊重議會意見的先河。
♦亨利五世(1413年—1422年在位)
(1386年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開斯特王朝國王。在他短暫的九年統治期間,他取得了中世紀任何一位英格蘭國王都未取得過的軍事輝煌。
♦亨利六世(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蘭開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由於他的軟弱,英格蘭在亨利五世時代取得的豐碩戰果喪失殆盡,且陷入血腥的玫瑰戰爭之中。
約克王朝(1461-1485)
♦ 愛德華四世(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玫瑰戰爭中約克家族的主要領導者。
♦ 愛德華五世(1483年在位)
(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7月6日)
♦ 理查三世(1483年到1485年在位)
(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他是約克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他在博斯沃思原野戰役的敗戰,為玫瑰戰爭與金雀花王朝畫上句點。
都鐸王朝(1485-1603)
♦ 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
♦亨利八世(1509年4月22日繼位)
(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後來更成爲愛爾蘭國王。
♦愛德華六世(1547年1月28日即位)
(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為都鐸王朝第三任君主。
♦瑪麗一世(1553年7月6日-1558年11月17日,實際上任在7月19日)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是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都鐸王朝倒數第二位君主。
♦伊莉莎白一世
(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
2013-08-03 08:35:24 補充:
斯圖亞特王朝(1603-1649 1660-1707)
1603年,英王伊莉莎白一世無嗣而駕崩。在女王臨死前,暗示願意讓接受基督新教教育的表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入繼英格蘭王位。自此英格蘭和蘇格蘭組成了共主邦聯,完成兩國的王室聯合。
♦詹姆士一世(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國王,同時也是蘇格蘭國王,稱詹姆士六世。
♦查理一世(1625年3月27日加冕,1649年1月30日被處死)
(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國王,他是唯一一位被處死的英國國王。
2013-08-03 08:36:06 補充:
英格蘭聯邦(1649年—1653年)
♦查理二世
(163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
♦詹姆斯二世
(在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33年10月14日-1701年9月16日,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國王。
♦瑪麗二世
(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以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女王的身分,自1689年統治直至逝世。瑪麗是新教徒,隨著光榮革命而登上王位。瑪麗與其夫婿威廉三世與二世(亦瑪麗的表兄、荷蘭執政)共治,
在1694年瑪麗死後,威廉便成了二個國家的單一統治者。歷史普遍將共治稱做「威廉與瑪麗」。
2013-08-03 08:37:41 補充:
英格蘭的威廉三世
(1650年11月14日-1702年3月8日),威廉是荷蘭執政威廉二世與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之女瑪麗公主的兒子。
♦安妮女王
(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女王。
漢諾瓦王朝
於1692-1866年間統治德意志漢諾威地區與在1714-1901年間統治英國的王朝。
♦喬治一世
(1660年3月28日-1727年6月11日),1714年,英國女王安妮駕崩無嗣,根據1714年的遺囑繼承英國王位,稱喬治一世,成為漢諾威王室的第一位國王,他開創了英國君主不出席先例,會議改由國王令一名親信大臣主持,成為了英國首相制度的開端。
2013-08-03 08:38:56 補充:
♦維多利亞女王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自1837年6月22日起,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君主,直至去世。自1876年5月1日起,她啟用新頭銜,印度女皇。維多利亞在位時間長達63年零七個月,是在位最久的英國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這是英國一個工業、文化、政治、科學與軍事都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的時期,亦伴隨著大英帝國的大幅擴張。維多利亞是漢諾瓦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實際上,直至今日,英國仍處於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統治之下,而現任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依然是喬治五世的父系後代,所以她的實際姓氏應為韋廷。
2013-08-03 08:39:17 補充:
而薩克森—科堡-哥達依舊是英國王室的實際名號。不過情況在查爾斯王儲繼位為英王以後,就有所變化。雖然根據英女王在1960年發布的樞密院御令,王朝名號保持溫莎,但英國王室的實際名號和其成員的實際姓氏都有所改變。
根據子從父姓的原則,查爾斯實際上將會是英國第一位格呂克斯堡王朝的君主,雖然法律上,他依然將是溫莎王朝的君主。換言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才是實際上英國最後一位來自薩克森—科堡-哥達的君主。
♦愛德華七世
(184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全名阿爾伯特·愛德華,英國國王,印度皇帝。
2013-08-03 08:41:02 補充:
溫莎王朝
自1917年統治英國和其海外領地的家族,其前身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喬治五世
(1865年6月3日-1936年1月20日),現任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他的孫女。
♦愛德華八世(自1936年1月20日其父喬治五世駕崩到1936年12月11日退位,共在位325天。)
(1894年6月23日-1972年5月28日),溫莎王朝的第二位國王。
♦喬治六世(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
(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享年56歲),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
2013-08-03 08:41:35 補充:
♦喬治六世
他的女兒伊莉莎白二世是現任英國女王,外孫是現任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伊麗莎白二世
(1926年4月21日-)為現任英國君主,即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同時是英國及大英國協16個成員國的元首,登基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於1953年6月2日),伊莉莎白二世是目前在世的在位時間第2長的國家元首(僅次於1946年即位的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同時也是英國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63年又七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