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從日本現在是仍使用漢字,就可以知道日本文化與中國歷史有相當程度的關連性。隋唐以前,是日本通過朝鮮半島,間接接受中國文化的時期;隋唐以後是日本直接吸收中國文化的時期;明治以來,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時期。其實,中日兩國早在先史以前已經有過交通往來,日本海因有左旋回流的關係,由三韓東渡極為容易。
據紀伊風土記:孝昭天皇時(約當春秋戰國初),則有中國遭難船,飃流至熊野浦,四人歸化日本為新宮氏。近年考古學家於日本列島發現明刀與戰國時燕式貨幣明刀為同一種青銅文化。秦末徐福以大批男女東渡,種植、養蠶、算術、醫藥、百工技藝、均於此時傳入三島。以後秦漢遺族,陸續東渡,這些人皆有携入大陸文化。
南北朝以前,日本文化尚在草昧時期,除吸收中國文化之外,自己尚無文化可說,入唐以來,日本仰慕唐代之燦爛文化,於是派遣大批入唐使節以外,更增加留學生及學問僧,以及技術人員,以期直接吸取唐代各方面優秀文化,帶回日本去利用仿效,以便改革政治和建設國家。
日本文化是指日本形成的文化事物。而根據日本《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漢字傳入日本是在公元5世紀初葉。日本文化在古代奈良時代前期到平安時代前期,強烈受到中國的影響。日本在奈良時代派遣遣唐使到唐朝留學,在平安時代開始發展了獨特的學術,尤以儒學影響最大,江戶時代有出現不少儒學者。後來,於平安時代後期(894年)由於停止派遣遣唐使以及在1633年江戶時代實行鎖國令之後,發展了自身獨特的文化。
一般認為,漢字是隨著一些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當時日文並沒有書寫系統。後來發展出一套源自《萬葉集》、稱為萬葉假名的表音系統,萬葉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漢字,純粹假借它們的發音來表記日文詩歌。以草書書寫的萬葉假名後來演變成今日的平假名。
日本多以唐制為藍本,確立了天皇名稱、日本國號、中央體制、地方制度、考試制度、土地田賦制度等。京都受唐式文化影響深遠,平安京最初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東側為「左京」被稱為「洛陽」,西側為「右京」被稱為「長安」,建築系仿自唐代的洛陽城和長安城。日本的另一個城市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稱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大同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遷到了洛陽,所以,奈良就仿照漢魏洛陽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
奈良時期,中國的成實、三論、法相、俱舍、華嚴及律宗傳入日本。至京都時期,在傳入天台與真言(秘宗)後,完成了大乘佛教的東傳。藝術、娛樂方面,唐朝各項藝術娛樂傳入日本,如圍棋、香學、書法、音樂、舞蹈等經過消化改造,已成為日本獨特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畫:
大和繪開始於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中國的工筆重彩技法繪畫方式傳到日本,後又發展成為「四條圓山派」。在平安時代早期風行的「唐繪」,主要是宗教畫。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禪宗的發展對日本視覺藝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由中國宋元時期引進的水墨畫取代了彩繪的地位。之後著名畫家雪舟更隨遣明使到達中國學習水墨畫,有代表作《四季山水圖卷》。在江戶時代以模仿在18世紀由中國元朝傳入的南宗文人畫的日本南畫畫派亦得以發展。
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於源自中國並自行發展出來特殊茶文化,日本留學僧南浦紹明在宋朝時來到中國,將中國徑山茶宴帶回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起源,並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最後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
日本佛教:
日本在奈良時代公元5世紀至8世紀,漢傳佛教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建造了不少佛寺。日本的建築以神社、佛教寺院、離宮主要是強烈受到中國的影響。具有漢傳佛教色彩的的法隆寺是日本目前既存的最早期木造建築,被認為是飛鳥時代建築的核心代表。
日本唐樂:
平安時代之日本音樂,日本學者稱此時代為內外音樂融和時代。奈良時代傳入之唐樂,至此多與日本固有音樂混合,而面目大為革新,當時之名音樂家多之自然麿為唐樂之能手,且精通聲樂,修改日本古代之神樂,而為後世所崇仰。在唐樂影響之下發展者尚有風俗歌、東遊等,於此可知日本受唐樂影響之深遠也。
唐代雅樂在日本一直好好地保存下來,現在仍然經常演奏,並保持千三百年以前高雅傳統的風度。由此可知,唐代文化在多方面影響了日本文化。東渡的唐僧,却為傳播中國中國文化藝術的媒介。因此,要研究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關係史,就不能忽視唐代東渡高僧的史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