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黑暗腐敗,但民眾卻對此毫不知情。
魯迅所處的時期為清未,當時的清政府無能,一直被列強所欺壓(如於各戰爭中簽定不平等和約、列強於中國境內劃租界借港口等)。而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亦因守舊派阻攔、技術問題等失敗告終。縱使清政府立憲,但亦批評為皇族內閣,無法給知識分子認同其有心改變。
而縱使當時的政府如此無能,民智亦未開。國民的思想觀念和國家的制度遠遠落後於西方各國(如《藥》中的華老栓認為只要讓兒子吃人血饅頭就能治好他的肺癆,最終害死兒子、《阿Q正傳》中的阿Q以為革命就是造反、但又因村民對革命軍惶恐而嚮往革命,最後糊里糊塗的畫了押跟官府認了是革命軍而被槍決)。所以魯迅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棄醫從文。
而魯迅認為,當時的中國就有如一個著火的鐵籠。大部份的人都熟睡了(指他們沒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所以醒著的小部份人(想去推翻滿清以救國者)就需要吶喊,去喚醒熟睡的人,使他們能得救。
如果真要知道更多的話,就真的去試著讀一下魯迅的著作吧=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