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為什麼要賦予外來種族中華民族的官方地位? " 原因是中國民族主義在近代辛亥革命之後的興起。中國雖然長久保持一種以中原文明為中心的統一國家觀念,但「中國人」作為民族觀念,卻始於近代。
17世紀,滿洲人入主中原時,試圖把漢族人、藏族人、蒙古族人、維吾爾族人融入帝國版圖,最終他們沿襲了過去漢族王朝的做法,以開明的儒家賢人自居,對漢族又施行剃髮易服政策,以避免漢人從外表上產生華夷之辨的矛盾;管治上,主張「天下一家」的文化觀念實現一統,而非以民族血脈作依歸。
當時的反抗運動,以「反清復明」作號召。太平天國期間,起事一方重申華夷之辨,與滿洲人猛烈抗爭。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國人」作為民族觀念開始提出,當中又以「漢人」為主體民族。隨著西方國家入侵中國,1900年終於爆發義和團運動,形成民族主義運動的雛型。中國一直以「漢族」文明為絕對主體。但是這在梁啟超倡導的民族主義思想之後而有所轉變。
梁啟超提出了“中華民族”的名稱:“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思想者厥惟齊。”“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居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餘年之曆史未嚐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
他是以“民族的國家”的觀念為依據,把生息在中華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總稱為“中華民族”。 這面旗幟後來卻被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越舉越高。辛亥革命前後,“中華民族”的內涵得到擴大,所指為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
“中華民國”成立後,“五族共和”思想迅速得到境內各族支持,具民族國家意義的“中華民族”觀念形成。此後,中國各民族逐漸接受了“中華民族”這個統一的族稱。有別於西方民族主義,中華民族的含意是以共同文化為基礎,穿華服、說華語、接受華夏文化,皆為中國人。
辛亥革命前,近代民族主義觀念已經輸入中國。在傳統的“夷夏之辨”的基礎上,以民族國家為目標的近代民族主義思潮與運動在中國逐步興起。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正是20世紀中國一場偉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因此,可以說,辛亥革命是傳統民族主義思想轉向近代民族主義的重要節點,它對中華民族觀念形成以及中華民族的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2013-07-29 10:42:32 補充: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官方觀點,受到當時現代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很大影響,這種觀點鼓吹:由漢文化為主導對各族群的文化同化,意在將其納入“高度文明”的漢文化,使之不僅在名義上而且在事實上成為中華民族的成員。其後的數十年間,中國的民族主義又受到了俄國人種學思想的強烈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官方意識形態主張:漢族人只是中國諸多民族中的一員,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和語言都應該受到尊重。
2013-07-29 10:53:35 補充:
簡單來說,現在認定所謂是否為中華民族並不是以人數多寡為依據,而是被廣意的擴大解釋為:主張「天下一家」的文化觀念,而非以民族血脈作依歸,只要是認同中華文化,就算是人口稀少的"俄羅斯族"或 "哈薩克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