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怛特羅(Tantra)」?

2013-07-30 5:22 am
什麼叫做「怛特羅(Tantra)」?

回答 (5)

2013-07-30 5:16 pm
✔ 最佳答案
第五章透過譚崔而達到“宇宙的性高潮”
www.osho.tw/ebook/book44_05.htm‎
密宗譚崔的精神與性. 第五章透過譚崔而達到「宇宙的性高潮」. 性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但是如果你錯過了起點,你也將會錯過終點。 在我回答你們的問題之前,有某 ...

密宗譚崔的精神與性這本書,已經很明白的把密宗、譚崔、性聯在一起,可見密宗就是譚崔,就是與性有關。

修雙身法的密宗藏傳佛教喇嘛教,其是就是印度教性力派的譚崔。
參考: http://www.enlighten.org.tw/trueheart 真心新聞網
2013-07-30 8:35 am
.
證嚴法師著作: 西藏佛教史
法鼓出版社

密教是頓悟法,也是易行道,它兼有求生西方淨土及印度教之與梵天合一的雙重優點。在歷程上是速成法,在目的上是究竟法。此一思想的形成,是在《大日經》的結集,大概是在西元第七世紀左右,由《大日經》而完成純密的理論,唱即身成佛。稍後出現《金剛頂經》而導發了後期的金剛乘,也就是左道密教。《大日經》的主要思想是「即事而真」,原則上是來自《華嚴經》的「事事無礙」,又參考梵我一致的印度教思想而進一步地唱出即身成佛之教。但《大日經》是密教理論的建設者,由《金剛頂經》開出的,即將此一理論付諸於實際的生活。一切都成為「即事而真」、「事事無礙」的結果,淫、怒、癡的現象,以為即是究竟的涅盤道。這在密教的理論上可以通,在究竟的佛位上也正確,在現實的凡夫境界,卻未必真的能夠「即事而真」。

無上瑜伽
在印度佛教史上,無上瑜伽乃是最後發展成功的密教法門,而且其來歷多不可考察。我們所能知道其根源的,只有從那爛陀寺座主勝天論師之門,出了一位流波,他向龍智學密而得悉地(Siddhi 是修三密相應而得成就妙果),他和龍樹之間的傳承關係是這樣的:
勝天論師的學系不可考,他是繼護法之後住持那爛陀寺的。
但是,無上瑜伽的密教,均說由於義蘊深妙,初不傳於人世,乃由一些獲得 成就的大悉地師門,個別弘傳出來,所以,如同薩羅訶之於「佛頂」,盧伊波之於 「遍行瑜伽母」,婆婆波之於「喜金剛」,這些密法的源流傳承,便無法考察了。

無上瑜伽是基於大方便的融攝精神。本來是要從現實中降伏外道及惡魔,以達內外及身心之淨化;但此僅從內心觀想,降伏道及魔而攝歸佛教,融入佛法。最後竟爾「即事而真」,觀外道諸神即為本尊,本尊世俗化,行者亦即以世俗化的生活為究竟清淨。這純是以聖位菩薩的立場自居,作著唯心觀的設想。只要觀想清淨就是清淨,觀想本尊就與本尊合一,本尊現出世俗之相,行者即行世俗事了,他們戒律清淨,不近女性。

現在西藏的黃教喇嘛,他們戒律清淨,不近女性,但到修學無上瑜伽的時候,仍以作觀代替實際。初傳密教至西藏的蓮華生(Padmasambhava 西元八世紀人),他與寂護之交融,乃是無上瑜伽的實際派,也即是紅教喇嘛的先驅。
但是,切勿以為此等修法即是縱慾,或是淫猥。其末流之輩,自不免藉修法之名而享淫樂之實;此派學者,卻不是荒唐的淫亂之徒,他們既視此為最高的神聖,且亦有種種的儀軌限制。

2013-07-30 00:51:06 補充:
.
印順法師 修定修心與唯心‧祕密乘(77年出版)

無上瑜伽,可說是念佛成佛,最殊勝的念佛法門....

印順華雨集三冊P203

無上瑜伽,可說是念佛成佛,最殊勝的念佛法門。「般舟三眛」的念佛見(一佛到無數)佛,理解到佛由心作,「是心作佛」,而開展了「唯心」說。又經過眾生本有如來智慧,相好莊嚴的如來藏,我,自性清淨心,而達到心佛不二,生佛不二的義解。可以說生起次第,就是三三摩地的進修次第。

從真常、唯心而來的重定傾向,無上瑜伽到達了頂峰,處處說入出三摩地。覺者還不足以表示佛德的究竟,非稱之為「禪那佛」不可。重定的傾向,是確定的,所以「密乘」行者,都是三摩地的行者。

..
2013-07-31 6:36 am
Tantra是梵語,音譯為坦特羅或譚崔,義譯為密教或密宗,最早是婆羅門教的一個教派,又被稱為性力派。據說是七千年前一位名叫希瓦的僧侶所創,目標與瑜珈派一樣追求[梵我一如]又稱天人合一。譚崔又有分"右派""中派""左派",其中左派有行淫亂的男女雙修法,而倍受抨擊。
佛教也有密宗,據說是龍猛菩薩(聽說和龍樹菩薩同一人)打開南天塔得到金剛薩埵傳授密法而創的宗派,西藏的密宗也有男女雙修的法門,叫"無上瑜珈"也被人抨擊為附佛外道。
參考: 自己知識
2013-07-30 8:13 am
密宗喇嘛搞雙修法就是喇嘛的無上瑜伽,也就是怛特羅,源自印度外道性力派。




聖嚴法師:

《《



最上祕密法:依照怛特羅(Tantra)儀軌,接受教師指導,行男女祕密之術
這四個階段,主要是在吃了魚肉喝了酒,各就「印契」而行交接。這樣的集會,他們稱為聖輪(Śri-cakra)會。性力之名,即是由其聖輪會的重心,在於最上祕密法。


祕密法與咒印

性力派發展後,印度晚期佛教的祕密乘,也就接受了它的理論。故在尼泊爾及西藏的喇嘛教,也有無上瑜伽法,並將無上瑜伽的經典儀軌,也稱為怛特羅。

所謂怛特羅,乃為性力派聖書的總稱,通常所用者六十四種,共計則有一百九十二種。以內容的性質而言,可分四類:1.教義的理論;2.瑜伽;3.建立神殿及神像的規定;4.宗教儀軌的行法。大多是記載女神與濕婆的對話,並非全部是講的最上祕密。因為其中有數種怛特羅,名為瑜摩拉(Yamaa),有「雙」字的意味,而且此也正是性力派的特徵,那即是指的男女二神的擁抱之狀。於是,密教《比較宗教學》:「無上瑜伽部的「上樂輪」,便名之為怛特羅。

性力派尚有一項特徵,也為佛教的密乘接受或相近,那便是咒印。其內容可分六點:.......


》》


《法鼓全集》
(第1輯第4冊《比較宗教學》 頁146,~151)

2013-07-30 00:16:25 補充:
印順法師:


凡學密者必先經灌頂,其中有「密灌頂」、「慧灌頂」,即授受此法者也。 其法,為弟子者,先得一清淨之明妃,引至壇場。弟子以布遮目,以裸體明妃供 養於師長。師偕明妃至幕後,實行和合之大定,弟子在外靜聽之。畢,上師偕明 [P150] 妃至幕前,以男精女血(甘露)即所謂「菩提心」者,置弟子舌端。據謂弟子此 時,觸舌舌樂,及喉喉樂,能引生大樂云。以嘗師長授與之秘密甘露,名「密灌 頂」。嘗甘露味已,去弟子之遮目布。為師者以明妃賜與弟子,指明妃之「婆伽 」而訓弟子曰:此汝成佛之道場,成佛應於此中求之。並剴切誨以一切,令其與 明妃(智慧)入定,引生大樂,此即「慧灌頂」。

2013-07-30 09:32:03 補充:
.:

印順法師說:
《●『西藏喇嘛式』的,把此男女情欲神秘化,把他作為修行佛法看的。他們公然的拿佛法作淫亂的煤介,掩護他們的罪行。》《佛教史地考論》
 


因為喇嘛就是搞雙身法的,這就是「怛特羅(Tantra)」。


印順法師說 :這是公然的拿佛法作淫亂的煤介 , 來作掩護。

2013-07-30 09:38:50 補充:
.

聖嚴法師著作:印度佛教史
法鼓出版社

〈左道密教的大樂思想,是出自《金剛頂經》,例如《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卷上有偈:「奇哉自性淨,隨染欲自然;離欲清淨故,以染而調伏。」又說:「此是一切佛,能轉善哉相,作諸喜金剛,妙喜令增長。」…「由貪染供養,能轉諸供養。」…在追蹤此一思想的根源,它是來自印度教的性力派…。〉〈印度佛教史p261-262〉



而喇嘛信眾是亂掰的,證嚴法師不是法鼓山的,更從未寫過西藏佛教史
.

2013-07-30 09:39:20 補充:
聖嚴法師著作:印度佛教史
法鼓出版社

〈左道密教的大樂思想,是出自《金剛頂經》,例如《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卷上有偈:「奇哉自性淨,隨染欲自然;離欲清淨故,以染而調伏。」又說:「此是一切佛,能轉善哉相,作諸喜金剛,妙喜令增長。」…「由貪染供養,能轉諸供養。」…在追蹤此一思想的根源,它是來自印度教的性力派…。〉〈印度佛教史p261-262〉



而樓下是亂掰的,證嚴法師不是法鼓山的,更從未寫過西藏佛教史
.
2013-07-30 6:01 am
什麼是坦特羅佛教 ? 簡單的說, 就是佛教生活化。

印度密教的發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般分為初、中、後三期。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成立的第七世紀為基點,六世紀以前為初期,八世紀以後為後期。

密教,是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為主體的密教,為「純正密教」,略稱「純密」。而這兩部大經成立之前,較無組織的密教,稱為雜部密教,略稱「雜密」。「雜部」之名稱的由來,是九世紀初空海大師從中國將密教帶回日本後,其所帶回的密教經典,『大日經』歸屬胎藏部,『金剛頂經』歸屬金剛部。而其他未能歸屬的,則稱為「雜部」,此乃三分的由來。而相對於「雜」,而「純」較優上的看法,則是江戶後期以後的事了。

而印度密教分類方法尚有數種,現在一般研究者多使用西藏佛教碩學於西藏大藏經的四分法,原則上分為「所作」(kriya)、「行」(carya)、「瑜伽」(yoga)和「無上瑜伽」(anuttarayoga)。不是說無例外,這四分法中,所作、雜部是初期密教。「行」的『大日經』,「瑜伽」的『金剛頂經』是中期密教。而「無上瑜伽」則是後期密教。

在印度方面,初、中、後期發展上,不僅思想上,儀軌上也可看到很大的變化。從初期開始到中期密教的發展,其思想性格的特徵有以下五點:

1.修行的目的,從現世的利益到現世成佛的變化。
2.行者集團中個別個別的發展,而孕育出印、陀羅尼含精神集中的修法。為達統一(一元化)的把握,身、語、意三密總合的瑜伽觀法和組織化。
3.對宗教儀式、咒法的佛教教理化、內在化和象徵化。
4.對於個別信奉印度教的神祇、大乘佛教的菩薩,以佛教思想將其組織化和系統化,其中以胎藏曼荼羅、金剛界曼荼羅為代表。
5.經典的說法者從歷史的佛陀到真理呈現的佛和大日如來的變化。

而印度後期的密教,一般稱為坦特羅佛教(tantric Buddhism),或佛教的坦特羅思想(buddhisttantrism)。這名稱,乃因佛教顯密聖典一直到中期密教以前皆稱為『經典(sutra)』,相對後期密教的典籍則稱為坦特羅。坦特羅,是印度從古代以來一直圍繞著人們的林林總總初始的信仰、占星、祭祀、儀式,到醫學、藥學、天文學、練金術等,這也包含法律、大眾文化等總總的統稱。這些文化潛質,一直是龐大地沈基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而在七世紀開始,急激的從社會、信仰、生活中展現。

註:上文相關資料主要參考自 高野山館長 松長有慶大阿闍黎 著 『忿怒の仏が放つ宇宙エネルギ—父タントラ成就法集成:インド密教の流れ』一節


坦特羅佛教 (Tantric Buddhism)

「佛教的坦特羅主義(化)(Buddhist Tantrism)」。原因是印度後期對密教聖典的稱呼由「經典」(sutra)轉成「坦特羅」(tantra)。而這跟印度教中的坦特羅派興起不無關係。這坦特羅主義從八世紀以降在印度教中顯著的發展開來。

對比於sutra在梵語中有「紐、系」的意涵,tantra則有「相續、連續」之意涵。認為Tantraism是從印度古代以來一直被進行著與宗教方規、行為有關的活動,包括了秘教的瑜伽、神的歌讚、法律、醫學、魔術等等,表達了一種廣泛的與生活文化等主題相聯繫。因而,外國學者會將佛教的密教化視為是印度Tantraism主幹中派生出。或者,我們從Buddhist Tantrism來看,大概也可以意會外國學者認為密教是佛教中接受tantraism的支派。持這樣觀點的外國學者不在少數。當然,這也與近代外國學者大量研究(取材)自後期密教有關,特別是對西藏密教發生興趣為出發點的密教研究方法。

參考資料:『密教:インドから日本への伝承』松長有慶
『密教』賴富本宏


收錄日期: 2021-04-11 19:53: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729000010KK049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