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族介紹

2013-07-26 7:31 pm
請給我賽德克族的資料,謝謝

回答 (5)

2013-07-27 7:58 am
✔ 最佳答案
親愛的版主您好! 秋水仙為您解答如下:賽德克族的資料??? 族名由來
賽德克三語群族人相互之間的識別名稱,是沿用該族內部之識別用語─「Sediq Tauda賽德克族道澤人、Sediq Tgdaya賽德克族德克達雅人、Sediq Truku賽德克族德路固人」。其中,Tauda、Tgdaya、Truku是他們分別定居的地域名稱,是指一個大區域而不是指一個部落,更不是指一個族群的名稱,這也是該族請願正名初始,即堅持以「Sediq Balay、Sejiq Balay、Seediq Bale賽德克族」為族名的主要原因。


現今分佈
賽德克族人的居住地範圍較泰雅族要狹小多,而且以臺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勢力範圍,恰立於北方泰雅族及南方布農族之間。以中央山脈為界線,可以分出東、西賽德克族: 東賽德克族
東賽德克族散居東部花蓮山區。以花蓮縣的太魯閣溪、立霧溪、木瓜溪等河谷兩岸一帶,建立各族群的集結式部落,行政區為花蓮縣的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目前已正名為『太魯閣族』。西賽德克族
西賽德克族集中分布在南投縣仁愛鄉,以濁水溪上游一帶為腹地並建立七個村十二部落。據說400至500百年以前,賽德克族就已經在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許多群落;因為部落分散,交通不便,各社群社會封閉,所以形成各部落的文化習俗,並且發展獨特的語言。而由於語言的差異、西賽德克族就分出三種語系,而且以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很多群落
生計型態
飲食
傳統的賽德克族以農業為主要生計型態,但是和其他族不同的是,賽德克族因為居住地域的地勢限制,雖然稻類農作物種類繁多,但是種植面積皆不大,產量大多以自給自足為主。
常狩獵的獵物有野豬、飛鼠、鼠、猴、羌、鹿等,除了從獵物獲得肉食的來源以外,還有狩獵物的皮毛,內臟,鹿茸等也都是具有價值的物品。
以下為幾種賽德克族常見的農作物: 榖米類:西米、小米、在來小米、黍、高梁、糯米小米、稻等。
甘藷類:地瓜、紅薯等。
芋頭類:芋頭、黑褐色芋頭、大芋頭、紅色芋頭、白色芋頭、小白色芋頭等。
豆類:扁豆、樹豆、長豆、綠豆等。
瓜類:葫蘆、南瓜、佛手瓜、絲瓜、小黃瓜等。
菇類:大白菌菇、小金菇、鉅菇、小白色菌菇、薄木耳等。
辣椒類:山胡椒、紅辣椒、長辣椒、小辣椒、薑等。
服飾
基本的服飾包括上衣、腰裙、胸兜、披風、頭飾、冠帽以及首飾等等,不過因為地理環境的因素在各地的服飾就會有些差異。以日治時期的分法,霧社的賽德克族人以女性的服飾較為豐富,除了上衣與圍裙之外,還加了綁腿和一大片方塊布,披在身上,實用且保暖。在男性來說,這一大塊方巾會斜向地披在身上,形成菱形狀,同樣也有保暖的作用。成年婦人服飾以紅色系為主,年輕族群以白色鑲花邊為主。紅色是賽德克族人的最愛。紅色代表血液,也代表力量。在賽德克族的服飾型式或用色上,大致可分為七個系統,呈現了多彩多姿的風貌。
建築
賽德克族傳統的部落建築,可區分為家屋(主屋)、青年會所、敵首棚架、穀倉、豬舍、雞舍、瞭望台等 育樂
傳統樂器
賽德克族的口笛屬直吹的豎口笛,以細長竹管製成,由單孔至六孔皆有,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又進一步將其分為功能略有不同的長笛與短笛兩種類型。短笛:長約15、16公分,是一般男子自娛或追求女友時所吹的樂器;長笛(獵首笛):長約30公分,僅限於獵首祭典和獵首凱旋歸來時,頭目或獵首勇士才能吹奏。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C06665461/o/20130726235737.jpg
2013-10-09 8:14 am
滿專業的手機網站,可以來這裡看看 http://www.sogi.me/
2013-09-01 6:54 pm
可以看看這裏, http://aaashops.com.com/
呡傡叾倽
2013-07-27 6:04 pm
http://www.tipp.org.tw/formosan/population/population.jspx?codeid=5833
原本的泰雅族分為兩大群,其中的一群即為賽德克亞群,不過被學者分類為同一種族群,但是賽德克從以前就知道自己是Sediq,還是與另一群阿泰雅爾群(Atayal)不同。至於在中央山脈東側的東賽德克人(大部分為太魯閣群)已向政府正名為太魯閣族,其他德克塔雅群(Tgdaya)和都達群(Toda)的賽德克人展現了族群的主體意識,積極向政府提出正名,終於在2008年4月,賽德克族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
賽德克族集中分布在南投縣仁愛鄉,以濁水溪上游一帶為腹地並建立七個村十二部落。據說四、五百年以前,賽德克族就已經在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許多群落;因為部落分散,交通不便,各社群社會封閉,所以形成各部落的文化習俗,並且發展獨特的語言。而由於語言的差異、西賽德克族就分出三種語系,而且以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很多群落:
一、Truku太魯閣群
據說四、五百年以前,太魯閣 (Truku)群賽德克族人以濁水溪Truku灣地帶建立數個部落,因族人日漸增加使居住地的土地、獵場無法容納它們,故一部份族人越過奇萊北峰,遷徙至今花蓮縣境,形成東賽德克族,目前東部的Truku太魯閣群賽德克族人自稱「太魯閣人」。留在原居住地的族人在濁水溪畔最上源形成部落,於清朝末年葉建立五個部落。即sadu沙都、blayaw布拉搖、busicka布西資卡、busidaya布西搭雅、tluwan德魯灣。
二、Toda都達社:
Toda都達社的賽德克族人,日人稱「道澤」或「韜侘」群,清代舊志稱「斗截」。居住地位於Tgdaya德克搭雅群東北方,Truku太魯閣群西南方,即現今松崗底下濁水溪最大的河谷山台地上。據瓦歷斯、搭那赫說:相傳很久以前,Toda都達群的賽德克族人即於現族人居住地建立數個部落。因族人日漸增加使居住地的土地、獵場無法容納它們,故一部份族人越過能高山,遷徙至今花蓮縣境,形成東Toda都達群的賽德克族人。即現今的萬榮鄉立山村山里部落。留在原居住地的族人在濁水溪畔形成部落,於清朝末年葉建立八個部落。一為路固達亞(Lukudaya)群部落:有pexela畢黑拉社、homelesik後米里西社、qlapaw喀拉胞社、Lukudaya 路固達亞社。二為Toda多達群部落:為rucaw路朝社、Tnpalax巴拉赫社、 Aiyu愛油社、PngPung本布恩社。
一九三0年霧社事件後,西Toda多達群的賽德克族人八個部落,有超半數被日人強迫遷徙至Tgdaya德克搭雅群的Hogo呼古社舊址,現在即仁愛鄉春陽村。而Luku-daya路固達亞群四個部落也遷徙至較平坦之Lukudaya 路固達亞社。Toda都達群四個部落未遷徙的族人仍居住在原來社址,即仁愛鄉精英村平靜社區。
三、Tgdaya德克搭雅群:
德克搭雅(Tgdaya)群的賽德克族人居住地位於都達群的賽德克族人之西南方霧社附近,日人稱「霧社群」;都達群(Toda)及太魯閣群(Truku)稱之為Tgdaya德克搭雅;花蓮縣的賽德克族人稱之為plibaw玻利胞。主要居住於眉溪上源、濁水溪上游及馬赫坡溪等河谷台地。清朝末年葉建立十二個部落,有Buwalng布瓦侖社、Mhbu馬赫布、Suku蘇谷、Dlodux德勒都夫、Palan巴蘭、Hogo呼古、Tongan東眼、Sibaw西寶、Katusuku卡都蘇谷、Tnkana等卡那。
德克塔雅群在一九三0年霧社事件(民國19年)前是賽德克族勢力最大的族群。事件翌年後七個參與抗日之部落未戰亡族人,被強制遷移至北港溪中游河岸台地,日人稱之為川中島社。現為仁愛鄉互助村清流社區。
(以上摘自賽德克民族議會全球資訊網 )
賽德克族的主要文化特質包括:
(一)紋面的藝術:除了美觀、避邪以外,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也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二)精緻的織布藝術:以苧麻為原料、植物染料為主。目前因毛線材料的便利性及色彩多樣性,許多族人都樂於使用,反而使傳統的原料逐漸沒落。
(三)獵首以及狩獵技術:在族人的觀念裡,獵首是男人尊嚴的一種象徵,也是一種表現英勇的圖騰,同時獵首的成功與否也關係到男性族人能不能紋面。人頭在族人的觀念是祭祀當中對祖靈最崇敬的祭品,在祭祀中可以為族人治病和祝福,在日據時代被禁止之後,就沒有這項傳統。賽德克族以狩獵以及種植穀栗為生,為集居式的部落為主。
2013-07-27 3:55 a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3%BD%E5%BE%B7%E5%85%8B%E6%97%8F

賽德克族(Seediq),台灣原住民為台灣中部山區勢力龐大的一族,原本被列為泰雅族的一支,經過多年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08年4月23日成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2]。早在清朝文獻中即可見到該族的記載,台灣日治時期的人類學家,雖然發現賽德克族與泰雅族在語系上的差異,但兩者同樣有紋面、出草等文化,故仍將其歸類在後者;而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則有共同的起源與文化,卻在居住地域的迥異下分道揚鑣。

簡介早期原住民並沒有「族」的概念,依據日治時期的文獻記錄中稱使用seejiq語系的人為「紗績族」,主要是參考該群體指涉「人」(seejiq)的發音。原本居住於現今南投地區,包含三個方言群體:德路固(Seejiq Truku)[太魯閣群(Taroko),或稱「托洛庫群」(Truku))]德固達雅(Seediq Tgdaya)[德克達雅群(Takadaya)]都達(Sediq Toda)[道澤群(Tuuda)]三百年前,部分族人輾轉搬遷到現今的花蓮地區,發展出自己的文化,也演進了自己的語言。這些族人在長期的相處互動下,形塑明確的族群認同意識,要求正名為太魯閣族,並於2004年1月4日為中華民國官方所承認,正式從台灣原住民族群的泰雅族中獨立出來自成一族[4]。2003年9月23日,南投縣仁愛鄉Seejiq Truku、Seediq Tgdaya、Sediq Toda族名正名促進會在埔里阿波羅飯店成立。主張由三個方言群體的族人,於參酌學者專家意見後,共同決定以日本人文獻記載作為族名的依據[5]。要求政府暫緩花蓮「太魯閣人」片面正名為「太魯閣族」[6]2006年3月29日,南投縣賽德克族文史傳承協會發函給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請其轉呈行政院,在政治人物的強力操作下,准予核定公告「賽德克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獨立之族群,自此宣布獨立於泰雅族及太魯閣族,隨函附有賽德克族正名連署書[7]。2007年1月12日,賽德克族正名運動促進會在南投縣埔里鎮舉辦「賽德克族正名大會」。議程之一為賽德克族正名宣誓,宣誓代表有[8]:德固達雅語代表:高德明牧師;都達語代表:徐清文長老;德魯固語代表:余信平牧師;花蓮德魯固語代表:楊盛塗校長;英語代表:孔文吉立委;日語代表:Yayuc Napay;國語代表:陳世光鄉長。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05: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726000016KK014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