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應如何評價

2013-07-20 8:15 pm
魏延的智力和軍事能力都不低,為何最後

不得善終,更背上千古惡名(羅貫中為何討

厭魏延)?
更新1:

要看三國志和三國潢義,我自已可以看,要找網路上的文章,我自已可以找, 我希望是有個人主觀意見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別人的意見再高明也是屬於別人的。

更新2:

提幾點給大家討論一下: 1.魏延是劉備提拔的親信,不是諸葛亮集團的人,此次出師,魏延是前軍師大將軍,地位僅次於孔明,是北伐軍第二號人物。 2.諸葛亮病危,找親信楊儀、費(衣韋)、羌維開會商討如何退兵,卻沒有通知地位遠高於這三人的魏延,而實務上孔明也沒指定誰接替統帥一職,只是說誰魏延不聽命就由他自去。 3.職務安排是魏延斷後,讓我聯想到北宋楊業的遭遇。 4.魏延的過火行因看出其中的不合常理與猜忌所以發狂,以為是楊儀在整他。卻沒想到是孔明在整他,

更新3:

5.魏延發作過後頭腦清醒了,向成都最高領導喊冤,卻沒想到諸葛亮集團勢力龐大,這時魏延也沒有造反,只是想退回地盤漢中再作打算,卻被西涼降將馬岱殺了。 6.如果把諸葛亮和劉備安排為不可搖動的正派角色,則所有與正派對立的都是壞人,我看九成以上的人都依這方向思考。

更新4:

羅貫中從魏延一出場就抹黑,再加上腦有反骨的原罪,加上破壞諸葛亮延壽的計劃,有必死的理由。所以最後要造反時死於孔明安排的臥底馬岱之手,把殺魏延當成一種正面又必要的行為,這是精心的報局。我認為主要目的是羅貫中既然把形做出孔明是天下奇才的神人角色,孔明當了主角,其他人自然是配角和反對,所有孔明的不合理行為必需作出補正,魏延就當了犧牲者。

回答 (15)

2013-07-22 6:41 am
✔ 最佳答案
由於諸葛亮死在前線,並沒有機會做接班人的妥善安排,權力的真空和政策的爭議,導致蜀漢爆發一場爭權奪利的鬥爭的說。先是楊儀聯合其它人,和心高氣傲、人緣頗差的魏延鬥,把魏延殺了,並且汙衊魏延叛國,來為這次內部權力鬥爭,做理由和藉口的門面修飾的說。而後來楊儀也被其他人聯合杯葛,也落個下場悽愴的說。最後,這場權力鬥爭,最後以費禕和蔣琬為首的集團,取得了政權的支配的說。

在了解了這段歷史之後,其實,我想,小羅應該只是提筆順勢而為罷了,並非是因討厭而特意貶低魏延的說。畢竟,小羅下筆時,還是會考慮到真實歷史的走向,無法隨心所欲下筆胡謅的說。這就是歷史小說的宿命格局的說了啊!再加上,讀者需求,小羅下筆,自然不是大奸大惡,就得是至聖至明的二分法的說。魏延純粹只是倒了楣,在正史上是輸家,在小說裡,更是就只能配合小羅,當個大奸大惡之徒的說了啊!

2013-07-24 17:18:00 補充:
根據『格萊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定律』來說,像魏延這種心高氣傲的老兵,和那些菜鳥們不和,實在是人之常情的說。這可以讓人了解到,為何像魏延這種地位、實績和資歷的老兵,無法得到同僚的支持,奪權失敗的說。畢竟,群驢中唯有一頭猛虎,群驢當然會集體杯葛那頭猛虎的說了啊!

2013-07-24 17:18:57 補充:
至於一向善待士卒的魏延,為何得不到士卒的支持,連一條老命都保不住,輕易地就被人給收拾掉。個人以為,這似乎是跟老諸的一元化指管體制有關的說。這情況,就跟唐朝中央禁軍神策軍,受宦官所控制,十分雷同的說。神策軍的士卒們,一向十分畏懼宦官,因為他們知道將領是流水的,只有宦官才是鐵打的說。老諸長期政軍大權一把抓,再加上治國有術,亦頗得民心和人望的說。這可能造成了朝臣和將領的權威低下,相反的,老諸相府中幕僚的身價,卻因此水漲船高,得以控制政軍大權,受人仰仗和敬畏的說。不然,何以楊儀以一介幕僚之身,敢與身份地位遠高與自己的老將魏延爭鬥的說。看看老諸死後,政軍大權依然被掌握在老諸原班幕府人士中,外樣將領和朝臣

2013-07-24 17:22:12 補充:
看看老諸死後,政軍大權依然被掌握在老諸原班幕府人士中,外樣將領和朝臣無力干涉之情事,這種推論,似無不可的說了啊!
2013-07-27 7:02 pm
根據我對魏延的了解 感覺上魏延這人 文武都不算低 但會照成這原因 我覺得他也主要幾個缺點造成的

1.心過狠 ->殺前主投靠劉備
2.喜歡聽好話(耳根軟) ->被假消息欺騙造成計畫失敗
3.老大心態->三軍是我的


尤其是第3項導致他被孔明給犧牲掉
參考: 我的分析
2013-07-27 3:59 am
世人對歷史上的名人"無論是功抑或是過", 總是多面體的, 隨著時間及年代距離拉開, 可能看得更真, 看得更準, 簡單地說, 評價某些歷史人物或事物可能相差十年或更久便會有不同或改觀, 相信歷史的奧妙令每個人的觀點及評價不同而有所得著.

『不得已知』來這個平台做什麼呢?
2013-07-27 12:05 am
我個人是覺得 他雖然能力不錯 但是沒有像趙子龍那樣肝膽忠義

我覺得他是貪圖名利的 (這是我個人的見解
2013-07-26 7:36 am
諸葛亮死後楊儀跟魏延一定會內鬥只能選一個死
2013-07-26 4:05 am
費褘(一1聲)
魏延玩三國武器不太好用(≧∇≦)
2013-07-22 11:03 pm
劉備攻下長沙後,魏延和黃忠投降劉備,但那時諸葛亮看到魏延後腦有反骨,就想殺了他,幸好劉備不想殺魏延,而諸葛亮也暫時打消殺他的念頭,但魏延的個性就是''驕''所以諸葛亮死前,命令馬岱殺他
參考: 我
2013-07-22 8:01 am
五虎上將中,普遍的排列順序是:關,張,趙,馬,黃。可能有人會說,趙雲應該是第一位的,但沒辦法,誰讓關張是劉備結拜弟兄呢。卻從未有人說過“魏延”怎麼怎麼樣,魏延竟不在其中。
五虎將評點:
儘管關羽喜歡讀書,但關羽只能算是有些軍事才能的“武夫”。
張飛不必多說,除了一身蠻力,沒什麼特別之處,他的做事風格能頭腦在五虎將中應排最後。
趙雲深的我們的喜愛,當然也是劉備,諸葛亮最愛的虎將。他智勇雙全,曹操對其也​​是深愛有佳。而且趙雲忠心最佳,尤其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趙雲在軍事謀略方面應該在除魏延的其他3人之上。
馬超,屬於張飛類型,謀略稍好與張飛。但被諸葛亮平地西川後,馬超打了幾個大戰役後就因為生病而英年早逝。
魏延,在群雄逐鹿期間,因為當時魏延是“自由人”,所以今天投靠這個,明天投靠那個,給人印像不好,但劉備知道他一名全才,欲收留時,諸葛亮卻勸劉備不收此人,說“此人終有一天會背叛主公”。
諸葛亮的擔憂是建立在別人的流言基礎上,與現在的“事實求是”不同。魏延的性情:對於不看重他的主公,他會立刻離去,魏延始終想投靠曹操,但機會就是不出現。眼看跟隨自己的部將紛紛離去,魏延才不得以亂投靠。幾經周折後,他終於能面見劉備,他想一心為劉備賣命,因為世上人都說劉備最厚道。劉備真正聽從的是諸葛亮,諸葛亮才是掌握軍事大權的人,亮使用未給魏延重要任務,兩人的爭鬥從一魏延剛來就已經開始了。
平定西南孟獲的戰役中,魏延幾次獻計,均被做事保守的諸葛亮否決。
六出祁山,蜀國已基本無大將,魏延是軍中資歷最老的,但他說的話一點應有的威力都沒有。諸葛亮把薑維作為自己的心腹,繼續排擠魏延,魏延的計策一律被他看做是冒險的,不理智的,不妥當的。正是因為諸葛亮的過於“穩健”保守,才導致其最後的失敗。
諸葛亮死後,魏延心存多年的積怨一下爆發,導致燒毀棧道,欲獨自出山,征討魏國。卻被早已部下陷阱的諸葛亮害死,馬岱斬下其首。魏延落了個謀反的罪名,成為了千古罪人。

2013-07-22 00:17:59 補充:
不好意思!打錯了字!是(姜)非(薑)!

2013-07-22 15:11:09 補充:
哼!最好還要取締那些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肆意誣衊批評他人抄襲或沒寫出處的渾人!閱讀了的知識就是自己吸納了的知識,難道我們每次在奇摩知識答題都要引經據典嗎!

2013-07-22 22:18:33 補充:
以上這些都是從網上觀察到的資訊再加上自己主觀的看法,。請大家一起討論,不要文字攻擊。
參考: 至於羅貫中為何討厭魏延就不得已知了!
2013-07-21 8:56 am
三國演義 是小說,羅貫中自由發揮,當然可以胡說八道,先把魏延的出身抹黑,安他一個降將的原罪,忠臣不事二主,投降派自然是不可靠,再讓諸葛亮客患神棍相士,安一個腦有厲骨的罪名,以後造反就順理成章。
可惜劉備手下過半是投降派,每個人都背負原罪,只是沒讓孔明逐一看相來判定忠奸,這些鬼話就不必討論了。

2013-07-21 01:20:04 補充:
在三國志的蜀志魏延傳中,對魏延的出身也沒交代清楚,只是說「以曲部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
曲部者,貼身之手下,自家人也,何時投靠劉備的?沒說。有什麼戰?沒說,
以遷牙門將軍,總不成是從小兵直接升作將軍吧,同時蜀漢獲得「牙門將軍」這一封號的只有趙雲與魏延兩人。這可以看出劉備對魏延的重視不低於趙雲。
到劉備進位漢中王後,遷至成都,漢中太守的重任委託給魏延,連最熱門的張飛都被擠下,跌破一堆人的眼鏡。

2013-07-21 01:20:15 補充:
漢中地位重要,是蜀漢的國防前線,必須託付給有能力而有信得過的自家人,在蜀國的武將排名中,當推五虎大將,其中關羽守另一方的前線荊州,黃忠和馬超是降將,不能完全信任,趙雲負責劉備自家的安危,是國安局局長兼守都防衛司令,所以張非是眾人預期的人選,但最後由魏延出線,自會讓他人驚奇,為了安撫眾人的疑慮,劉備還安排一場就職前的介紹會,讓魏延表現一下出出風頭,以示實至名歸。
領導對下屬作出如此貼心的安排實屬少見,由此推知魏延是劉備的親信,獲得絕對的信任,極可能是劉備的親衛,以往低調的實幹而沒出名,至此才水漲船高,升任更重要的職務。

2013-07-22 00:03:21 補充:
劉備稱帝後,拜(是拜不是封)魏延為北將軍,封都亭候,諸葛亮駐漢中,以延為前都督,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於破郭淮後遷為前軍師大將軍,假節,進封為南鄭候。
延為蜀漢穩守漢中前線15年,在陽谿大破魏軍敗費瑤郭淮,成一方重鎮,這樣的武將應與成都的官員拉幫結派,廣交朋友嗎,假真如此,諸葛亮問一句「你想幹什麼?要造反啊?」可真沒法回答。
反觀日後蜀漢的重臣蔣琬/ 費禕卻被拉攏至相府系統,拉幫結派的是諸葛亮,安守本分的魏延又多一項原罪。
2013-07-21 6:36 am
這題目得依序回答

一、羅貫中是否厭惡魏延?

三國演義的成功是將三國人物塑造的有血有淚,躍然紙上,這其中大奸大惡大智大愚大忠大義乃至出場插花者達者數百之人。

但多少能讓讀者聽眾[聽說書者]印象深刻,大概就那幾位,魏延當然也是其中之一,羅貫中極力塑造其桀驁不馴的性格是極成功的,縱使塑造出來給人感覺是惡的,但並不代表作者不喜此一人物。主因是三國志就對於魏延的謀反有所記載,羅貫中只是加以加乘發揮。

結論是羅貫中成功塑造三國人物,對於魏延當無好惡,套句莊子中的對話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們看到的是魏延的性格被塑造的很成功,說不定作者還很滿意這樣的描寫...

二、魏延應該如何評價
1、劉備信任的將領---拔擢任漢中太守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2、諸葛亮北伐的骨幹將領...對諸葛亮雖有微詞但還是能恪盡職責
3、觀其作為...自視甚高...無法妥善處理好與同僚楊儀的關係...也造就雙方的悲劇[兩人下場都不甚好]

魏延是一個自視甚高但有作為的將領,對於上司雖有微詞但還是能恪盡職責,但最大敗筆就是無法妥善處理好與同僚楊儀的關係,致使遭抹黑而身敗名裂。





2013-07-20 22:46:44 補充:
複製近5年前在部落格發表關於[魏延之死]的文章

《三國志》魏延傳~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從《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魏延一開始擔任的職務(部曲)地位並不高,後來因為屢有戰功而陞遷牙門將軍,甚至以黑馬之姿態一舉擊敗張飛當上漢中太守,就當時來說能擔任漢中太守的首推張飛與趙雲,然而劉備卻破格任用魏延為漢中太守,可見魏延定有過人之處的才略。

2013-07-20 22:47:16 補充:
說到魏延的才略當然就得提到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計",但是未被諸葛亮採納,後世論者多引為可惜,其實不然,縱使奇襲長安成功,但補給線拉長且面對魏軍的主力反擊是否能持久固守尚難論定。

《三國志》魏延傳~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像也。」退而告人曰: 「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魏延夢頭上生角的故事是否屬實,還是趙直搆陷並無定論,惟見到記載魏延與楊儀兩人的交惡是可信的事實

2013-07-20 22:47:41 補充:
[(三國志~楊儀傳)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但因為楊儀與魏延各有所專才,諸葛亮就容忍這兩人之間的矛盾存在,沒想到在諸葛亮死後悲劇就發生了。

《三國志》魏延傳~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三國志》魏延傳末了記載魏延根本沒有反叛的意圖,只是政爭上的問題而衍生的結果,魏延想承諸葛亮遺志北伐而楊儀卻想南還,魏延認為楊儀假傳諸葛亮遺命而想殺掉楊儀,沒想到楊儀來個烏賊抹黑戰術誣陷魏延想投魏國而謀反,讓魏延背上不明之冤。

2013-07-20 22:48:26 補充:
假若魏延想投魏國當引兵北上投誠哪裡會往南入川深入敵境?可見魏延反叛係出自楊儀搆陷。

《三國志》楊儀傳~初,儀為先主尚書,琬為尚書郎,後雖俱為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惟年宦先琬,才能逾之,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後軍師費禕往慰省之。儀對禕恨望,前後云云,又語禕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複及。」禕密表其言。十三年,廢儀為民,徙漢嘉郡。儀至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2013-07-20 22:48:38 補充:
末了來聊聊楊儀的下場,自從除掉政敵魏延後的楊儀,本想自己資歷較蔣琬深當可以接替諸葛亮的位置,沒想到事與願違,希望落了空,便心生不滿的向費禕發牢騷,後來被廢為庶民,廢為庶民後更是上書誹謗朝廷,落了個自殺的下場。

2013-07-21 06:23:45 補充:
關於[部曲]這稱呼
史書上都記載的很清楚
劉備曾任[左將軍]
是屬於名號將軍

後漢書 百官志
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衞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
其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長一人,比二百石。...

從史書記載,部曲屬於將軍的部隊編制,漢末有將校士兵永遠跟隨其大將,不直屬於國家而只屬於此一大將,故此帶有點[半奴隸]性質...
參考: 讀三國相關書籍的心得
2013-07-21 5:00 am
魏延,三國時期蜀漢中後期重要將領,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深得劉備信任。為人【高傲自大,野心高】,一直想爭取表現;曾向諸葛亮建議 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而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而不用。

***魏延以部曲身份跟隨君主劉備入蜀,在取蜀攻略中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後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要決定重地漢中的守將,大家都認為張飛會擔任此職,張飛也自認為定是鎮守漢中之職,但劉備卻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上任後會如何應對,魏延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劉備稱好。
:在劉備看來,魏延是一個聰明驍勇的將才,對他的一舉一動甚為滿意。

***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三年後曹魏三路大軍攻漢,魏延和關中都督吳懿率軍西入羌中,在陽谿大破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率領的魏軍,因功遷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授假節、封南鄭侯。後隨諸葛亮北伐,成為當時蜀漢頭號將領,立下了赫赫戰功。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統領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前漢將領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之才不能盡用。
:諸葛亮生性謹慎,而魏延則是大膽作為,所以在此方面上諸葛亮覺得魏延不甚為信任,且魏延高傲自大,野心高,諸葛亮更對他放不下心。

魏延最終結局...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後卻對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後來諸葛亮於五丈原病危時,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商討退軍事宜,決議由魏延斷後,但同時也擔心魏延抗命,所以也決議如果魏延抗命的話,就自行引軍撤退,讓形勢上等同強迫魏延斷後。諸葛亮死後,楊儀掌握軍權,秘不發喪,並命費禕去試探魏延。魏延既不滿北伐又告中斷,更憤恨竟然要聽命於政敵楊儀作斷後將,所以強留費禕共謀奪取兵權。費禕佯裝附和,並騙魏延要回營押解楊儀為首的一干文吏過來,遂得逃出回報。魏延派人查探大營,發現大軍正在做撤退準備。魏延發覺自己被強迫斷後後勃然大怒,搶先領軍急退,並燒燬沿途閣道。後兩人皆指控對方謀反。後主劉禪問留守的長史蔣琬和侍中董允該信何人,蔣董兩人都懷疑魏延。魏延先抵達南谷口,準備回擊隨後而來的楊儀。楊儀命討寇將軍王平在前防禦,王平對魏延大罵:「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麾下士卒認為魏延理虧,不願為其效力,軍隊潰敗,魏延於是帶著兒子數人逃往漢中。楊儀派平北將軍馬岱追殺魏延,帶回其首級,並夷其三族。楊儀踏著魏延的斷頭羞辱,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好吧跟我印象中的魏延不一樣...但正史比較重要~~來跟大大講解一下...
【魏延善對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禕也常為二人調解。】從此得知為何諸葛亮死後楊儀要這麼費盡心思除掉魏延了,魏延在謀略、武功上的表現都算是出色的,才能成為蜀漢中後期的重要將領,但其缺點是【高傲自大,一心想建立功業】,以至於諸葛亮對其甚為懷疑,也使楊儀對魏延產生...
我想羅貫中為何討厭魏延就是這樣了!!一個自大的人就算有多大的本領也無法讓人信服。(坦白說跟我看的電視劇差好多...楊儀並沒有陷害他啊...)
參考: 維基百科&我
2013-07-21 3:45 am
羅貫中黑魏延應該純為了劇情需要

因為他要突顯諸葛亮死後一樣能智計安內外

外已經有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少一個內 剛好有魏延事件 索性讓諸葛亮有對付魏延的遺計

漂亮完成死後仍能用智謀安內壤外的任務
2013-07-21 3:34 am
二樓那位夜影 不巧您所抄襲的那篇文章正是我前一個帳號的解答 能夠當成你的參考我深感榮幸 但沒有註明出處是你的疏忽 我已檢舉
詳情請查 魏延為何會被人討厭??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3051002762
2013-07-21 12:09 am
你好~很高興能幫你回答!

  魏延的一生充滿著悲劇色彩,而造就他這悲劇的正是他的性格。常言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魏延究竟有何可恨之處?或許我們可以從僅有的史料中找出些蛛絲馬跡。

延旣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出自【三國志.魏延傳】

  陳壽陳老先生不愧為一流的史家,短短二十字便將魏延的性格描寫得淋漓盡致,若將此句翻譯成白話文可解釋為:「魏延平日便很善待士兵們,加之勇猛過人,性格又是如此的自負,當時的人們都不願和他作對,只想遠遠的避開他。」

再者還有以下幾點,並附上史料佐證-

其一 魏延終其一生都沒有批評過他所效忠的君主。

  魏延對蜀漢是十分的忠心耿耿,這一點可以從【三國志】中得到實證。關於魏延謀反說,陳壽陳老先生也在【三國志】中為其平反。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兾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出自【三國志.魏延傳】

  這段記載清楚的指出魏延率軍搶先南歸,並燒毀沿途柵道的理由,皆是為了除掉他的死對頭楊儀。但平時和諸將相處不好的他,卻被大家誤會他是要取代諸葛亮而帶兵自立,但事實上,如果魏延真想要棄蜀投魏,他就會直接向北投降而非南還。再者,三國志和資治通鑒中並沒有任何明確記載證明魏延有批評過自己的君主,閤下如有新的發現還請告知在下。

其二 斷章取義的恐怖。

  斷章取義的恐怖便在於此,費禕出使吳國時孫權和他的對話,【三國志】中的原文如下:

孫權:「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出自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原文的意思是:楊儀和魏延這兩個人,雖然對時局能有微小的貢獻,但既任用了他們便不可以麻痺大意,否則一旦諸葛亮不在這個世上,就必然會釀成禍災。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想當初孫權的意思應該是著重於魏延和楊儀之間的鬥爭會對蜀漢政府造成的影響,兩位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看起來雖然平靜,實際上卻是波濤洶湧,隨時都有可能爆炸。現在由於諸葛亮的調解,就好像冰塊凍住了炸彈一樣,但這冰塊早晚會溶化的,而當冰塊融化之時,就是炸彈爆炸的時刻。

事實上~魏延是我在蜀國最喜歡的武將喔!
參考: 自己+網路
2013-07-20 11:29 pm

關羽帶兵攻打長沙,與黃忠大戰。長沙太守韓玄懷疑黃忠裡通外應,於是要斬黃忠,幸而魏延挺身解救,殺死韓玄,獻了長沙。卻被諸葛亮看出魏延行為背叛,認定日久候魏延會反叛正主,下令將他斬首虧得劉備阻止。


收錄日期: 2021-04-27 15:44: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720000016KK012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