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巴斯通四周沒有路徑可以通過嗎??

2013-07-20 10:24 am
在二戰末期即電影"坦克大決戰" 德軍出奇不意從Ardennes奇襲美第一軍團,眼看初期成功,但是就在巴斯通鎮遭遇美軍頑抗,無法繼續前進,以致天候轉佳後不支而退.

有人寫道: 德軍在巴斯通 想打也打不下來, "要繞過去又不可能"
我有疑慮: 為何說要繞過去又不可能?? 難道該鎮四周都沒有小路可以By-Pass嗎? 它又不是處於三面皆懸崖的地形.只要有足夠一部戰車行走的道路就可以緩慢前進, 三天下來2-3個師的兵力應該能夠by-pass 過去吧?

如果擔心巴斯通美軍砲火會傷及附近通過德軍,只要集中砲火猛轟美軍砲位就能牽制了. 何況當時美軍火砲是居於劣勢嘛.

有心人能否找到巴斯通的詳細地形圖或是有等高線地圖或是今日衛星空照圖.....看看周圍有否可以By-pass的路徑??
以解我數十年來疑惑不解之懸念呢??

回答 (6)

2013-07-20 1:04 pm
✔ 最佳答案
要繞路通行當然沒有問題. 但是真正的問題是, 繞路之後會遇上甚麼狀況?

其實也不只是巴斯通, 如果只是為了快速到達某地, 那又何必一個個城鎮, 橋樑, 軍事要塞的逐個攻打. 河流雖寬, 總有可渡河之處吧. 為何敵我雙方總是在打橋樑爭奪戰?

重點就在於巴斯通並不是在平原上, 它是座落在阿登山地上的城鎮, 周邊共有七條大小道路與鐵路支線, 巴斯通正是這些道路的一個主要匯集點. 對大規模的作戰來說, 重要據點攻略戰的主要意義有三

1. 取得戰略要地
2. 打擊敵軍士氣
3. 排除進軍障礙

巴斯通同時具備這三項價值

在此先說明一下, 對戰車軍團來說, 只有少數戰車通過是不具意義的, 要達到足夠的打擊效果, 至少要有30輛戰車能通行. 此外, 為了避免戰車行進受阻(例如拋錨, 受敵襲, 急需補給), 戰車部隊通行的道路, 至少必須能讓三輛戰車並行. 德軍在二戰開始與最後, 都曾利用阿登山谷進行戰車奇襲戰, 但是之所以被認為這戰術過於冒險的主因在於當時德軍所選擇的阿登山地進軍路線最多只能讓兩輛戰車並行. 這種戰術只要有一輛戰車拋錨就會讓全軍通行速度大幅下降. 萬一遭遇敵襲, 動輒會全滅.

這是當時的巴斯通地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0/Bastogne_Map_December_19-23_1944.jpg/800px-Bastogne_Map_December_19-23_1944.jpg

從地圖中可以看出, 巴斯通屬於坡地, 週邊較低, 中央較高, 南北兩側有河流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8/Wacht_am_Rhein.jpg


所以對德軍或是盟軍來說, 能夠選擇的進軍路線都很有限. 德軍必須至少攻佔巴斯通的半部才能讓大部隊通行與集結. 但是主要橋樑都在德軍手中, 所以盟軍也無法撤出在巴斯通空降的部隊. 巴斯通之戰, 最後是巴頓的第三軍團從南方打贏了德軍, 奪取了主要橋樑才讓空降部隊得以撤出, 裝甲部隊進駐

那你說何不集中火砲? 即然巴斯通的地勢較高, 德軍火砲就不具優勢. 而且德軍的目的是殲滅敵軍與重奪巴斯通, 並不是把城鎮打爛就好. 在此情況下, 重型火砲的效用有限, 反而是移動迅速的小型砲與迫擊砲更有效果


2013-08-03 19:09:32 補充:
請看我附上的第二張圖, 紅線是德軍的行進路線, 從路線來看, 德軍總共分5個箭頭進攻, 所以確實有板大所言的分兵進擊, 其中第八裝甲師(代號LVIII Pz)還試圖繞到巴斯通後方進行包圍戰. 正面主攻是第7裝甲軍團(XLVII Pz), 但是從行軍圖上也可看出德軍受限於既有道路與地形, 只能選擇與巴斯通臨接的道路. 所以並不是[只知]正面進攻, 而是[只能]以正面攻勢為主

而此時德國的兵力消耗很大, 比較精銳的士兵都補充到黨衛軍與裝甲軍團裡頭了(德國裝甲部隊也有不少步兵編制). 如果光以國民擲彈兵的戰術能力與裝備, 能否執行側翼攻勢擊敗在巴斯通的英美傘兵是一個問號
2013-07-20 8:47 pm
真得是亂七八糟!


德國統兵打仗的高級將領栽培管道,有可能放他們在Yahoo奇摩知識+待個七、八年時間,就放他們上戰場統兵打仗嗎?何況,敵對的英美盟軍早勝券在握,更有全球殖民地資源來長期栽培統兵打仗的高級將領。




『突出部』之役,故名思義,原先挨英美盟軍侵略的德軍,要『突出』;也就是說,是指納粹德國於二戰末期在歐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的阿登地區發動的攻勢。



德軍要主動出擊,要主動『突出』,所以才叫做『突出部』之役。



攻方(我軍)要主動出擊,要主動『突出』,攻方(我軍)兵力起碼要勝過敵軍(守軍)三倍以上,或許才有機會小勝(勝得很痛苦,攻方(我軍)官兵傷亡與軍力損失很慘烈)

攻方(我軍)若想要生擒敵軍(守軍),完美大勝敵軍(守軍),攻方(我軍)兵力起碼要勝過敵軍(守軍)二十倍~一百倍以上,或許才有完美機會。



※所謂完美大勝敵軍(守軍)是指收戰俘編入我軍陣營,完美達到「以戰養戰」,攻方(我軍),戰役越打越贏,我軍陣營,兵員數量完美大擴充、國土大擴充。※



※所謂完美大勝敵軍(守軍),例如像是,香港電影《葉問二》劇中有一幕裡面是男主角葉問沒錢,沒武器,沒準備任何預備後援人手,就隨隨便便出發救徒弟黃樑去了。

葉問與徒弟黃樑在魚市場被「洪拳」弟子團團幾層包圍的情況下,敵兵人數是越來越包圍,敵兵人數是越來越多。

葉問,完全沒砍傷在場的任何敵兵,只以刀背「略施薄懲」,拍拍任何蠢動的敵兵。

挨刀背「拍臉」「略受到薄懲」這傢伙,電影觀眾,想不用想,也知道這傢伙他根本不是葉問的對手,但是在「洪拳」陣營裡的輩份好像還是個「咖」??。

葉問對“土匪”頭目才下重手,對善良老百姓絕不下重手加害。

葉問順利「帶回」徒弟黃樑,還能神色陣定,跟洪拳大師洪震南「講數」(談判),讓「詠春拳」「洪拳」之間化干戈為玉帛。


《葉問二》劇中與第一集中“花紗廠戰土匪”頭目亦早化干戈為玉帛,化敵為友,土匪頭目早不記恨單耳失聾之恥辱,在警局主動向妻子「撒嬌」拿錢「保釋」葉問與黃樑。


也讓接下來有機會,那場「詠春拳」對「洪拳」的大師等級的「單挑」「圓桌對戰」發生,讓「詠春拳」有機會從中國廣東省帶到香港這塊英國人殖民地,開館授徒。

後來,洪震南藉口「路過」送了幾張西洋拳賽的門票給葉問,邀請葉問前往觀賽,還申明「詠春」弟子上台表演,當成向香港市民宣傳「詠春」。


真正的香港武術界歷史上,或許沒有「詠春拳」葉問VS.[西洋拳王龍捲風]擂台爭霸賽????

真正的香港武術界歷史上,的確有葉問隻身,赤手空拳,到香港,「詠春」侵門踏戶香港地盤,開宗立足,開館授徒。才有後來收入最有名的徒弟李小龍。

「詠春」鬥「洪拳」,其實兩套都是中國南方拳。「洪拳」大師洪震南VS.「詠春」大師葉問 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化敵為友。



1949年7月,赫赫有名的日本在華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出面募集數名舊日軍兵團參謀、連隊長級軍官( 富田直亮化名為「白鴻亮」),1949年11月1日「白團」抵達台北,「白團」願意技術襄助蔣介石國民政府對抗中共的「紅軍」。

「白團」後來影響台灣國防甚鉅,現今在台實施的徵兵制、義務役制度、預官制度即為白團之提議,眾軍事教範、準則,出於白團之手,本為日文,再譯成中文,如新兵訓練實施的「刺槍術」、「單兵戰鬥教練」之準則皆為白團所創。


.
.
.
.



德軍根本不具備這,主動出擊,最低賤的最低門檻。

德軍是「自殺式出擊」,愛國式「自殺式出擊」..........能僥倖式獲勝機率,原先就非常渺茫。


純粹論「兵法」,巴斯通是否位于平原上, 是否道路匯集, 巴斯通 周邊道路寬度是否能讓三輛德國坦克車並行,那已經是很細微的枝微末節了。

就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家都沒有現代武器,沒有坦克車和飛機,大家全憑走路、騎馬、射弓箭。


德軍根本不具備這,主動出擊,最低賤的最低門檻。 

巴斯通就算位于大平原上, 德國走路的大部隊的步軍沒辦法隨便輕易 迴避 繞過去 某個敵軍占領軍事要地(有堅固城池,讓我軍久攻、強攻不下),放棄不打。

德國走路大部隊的背後 必須 防 ,背後那個軍事要地(敵軍)出城在我軍背後追趕我軍。


德國走路大部隊最高指揮官(我軍)用兵 就會遇到,我軍『突出部』之役,想要 走遠路給迴避 繞過去 某個軍事要地(巴斯通),

整體局勢就是(我軍)兵力太少,既沒辦法正面強攻下 巴斯通, 走遠路給迴避 繞過去 的話,顧不了 我軍背後 弓弩 糧草 軍械的遙遠漫長補給綫。




.

2013-07-20 12:57:39 補充:
德國走路大部隊最高指揮官(我軍)『突出部』之役,面臨我軍兵力少得很可憐,勉強『突出』之後,困獸之鬥,守不住。



純粹論「兵法」,敵強我弱,我要固守我軍陣地(城池)。

敵弱我強,我才要正面強攻敵軍陣地(城池)    放手大膽攻城掠地。


希特勒這人性格在于死要面子,老幻想有政治/軍事奇蹟,孤注一擲 搏奇蹟。



我軍  打起精神勉強在哪裡『突出』來,『突出』去,等於 是在 浪費僅剩很有限的德國兵力!

希特勒困獸之鬥,死要面子,幻想有軍事奇蹟降臨我軍『突出部』之役,



當我固守國土的守軍(我軍)面臨敵強我弱,沒希望轉敗為勝的局勢,敵國大舉來犯,我的守軍(我軍)應加強防禦防禦工事,屯

2013-07-20 12:59:44 補充:
水屯弓弩 屯糧草 屯軍械,訓練城內居民,做長期抗戰準備。(把能用的兵工廠與技師盡量遷居至城內)


希特勒死要面子,硬要我軍搞『突出部』之役(........我個人不覺得希特勒誤判1944年12月的局勢,我個人覺得是希特勒性格使然)


.
參考: 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維基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戰役 http://zh.wikipedia.org
2013-07-20 8:20 pm
戰爭大多都是先抓出 點 才是 線 再來 面

先針對某些點進行圍剿佔據掃敵

再把

點與點之間連結在一起

並於 線 兩側進行清掃肅敵,確保不被敵人切斷防線

再以優勢軍力 全面推進

而且 若是巴斯通位於交通要道的中樞之要 那更是必得之地 ^^
2013-07-20 4:59 pm
........................................
那個是電影.
請詳閱戰史.
2013-07-20 3:53 pm
裝甲部隊擅長的就是強硬正面攻擊

捨棄專長強攻進行繞路

坦克的弱點就是坦克的後方

除了某些種類的坦克
車長有配備機槍可向後射擊
根本無法向後方射擊

還有
濃密森林和氣候嚴酷是若能穿越
應是真的困難

坦克大決戰
是電影作品
並非真正全部根據史實
2013-07-20 11:22 am
指揮官用兵有時候會遇到,某個軍事要地,我軍想打也打不下來,我軍想要 走遠路給迴避 繞過去,卻又有困難。


假設真讓我軍神奇、莫名其妙找到密徑,給迴避 繞過去,

那麼,背後某個軍事要地裡面守軍(敵軍)放出巡邏斥候,查覺到,斥候小兵必然回報,那個軍事要地裡面守軍(敵軍)必然在我軍背後追趕我軍。




也就是說,我軍想打也打不下來,迴避 繞過去 卻又太危險(等於我孤軍深入,放任我孤軍在缺乏彈藥油料的補給情況下,深入敵境)

也就是說,我軍指揮官用兵有時候會遇到,我軍想要 走遠路給迴避 繞過去 某個軍事要地,有困難,正面強攻,我軍又攻不下某個軍事要地裡面守軍(敵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 突出部之役

日期:1944年12月16日 - 1945年1月25日

結果:英美盟軍勝利

時間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

突出部之役(英語:Battle of the Bulge或Ardennes Offensive或Von Rundstedt Offensive,法語: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語:Ardennenoffensive。當時同盟國媒體原依戰役爆發所地稱阿登戰役或亞爾丁之役,但盟軍將士依作戰經過稱之為突出部之役,而德國B集團軍則稱之為守望萊茵河作戰),是指納粹德國於二戰末期在歐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的阿登地區發動的攻勢。




由於天氣原因的限制,英美盟軍強大的空中力量無法施展,一定程度上致使英美盟軍團情報部門未能察覺德軍即將發動的進攻。

在12月23日天氣開始改善,這使盟軍空軍得以攻擊。他們對德軍後方補給點進行毀滅性的轟炸,P-47也開始襲擊路上的德軍部隊。盟軍空軍對巴斯通的守軍也有所幫助,空投了他們非常須要的補給:藥品、食物、毛毯和彈藥,


德軍已超出他們的補給範圍,油料和彈藥的短缺變得很急迫,直到目前這個階段德軍損失仍然輕微,特別是裝甲部隊。除了派普的部隊外幾乎全未損傷。在24日傍晚,哈索·馮·曼托菲爾將軍向希特勒的軍事副官建議停止所有攻擊行動並撤回齊格菲防線,被希特勒拒絕。

當時巴頓的第3軍團正在為解救巴斯通奮戰。12月26日16時50分,美軍第37裝甲團的前導部隊抵達巴斯通,結束巴斯通危機。


德軍以邊戰邊撤的方式成功撤離戰鬥區域,但因為缺乏油料,德軍大多數的裝甲車輛必須放棄。在1945年1月7日,希特勒同意從阿登撤離部隊,包括武裝親衛隊裝甲師,因此結束了所有突出部之役攻勢作戰。


德軍在此戰役受到的損傷許多方面皆是致命的,德國最後的備役現已用盡,德國空軍已毀,西線的德軍被推回。最重要的是,現在是攻下東線的時機,東部的德軍已無力阻止蘇聯軍隊的前進,德軍在東西兩線皆不斷失敗並且再也未能恢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  英美盟軍必然勝利

英國占領全世界廣大殖民地,抽調 非洲與中東 · 亞洲(南亞的印度 · 東南亞半島)與太平洋(澳大利亞 · 紐西蘭)殖民地資源與兵力參戰,開戰之前,總資源就已經占上風。

何況,有美國、法國參戰(雖然法國軍隊很快就輸了)



.
參考: 維基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戰役 http://zh.wikipedia.org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35: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720000016KK003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