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學發展階段 個別特色內容

2013-07-16 12:00 am
之前看見有人將中國兵學法展階段分為西周 春秋戰國 秦漢到清 請問這三個時代的個別發展意義及內容又 春秋戰國 秦漢到清 請問這三個時代的個別發展意義及內容又是甚麼

回答 (2)

2013-07-16 6:14 am
✔ 最佳答案
中國兵學思想的發展

1.萌芽階段--西周時期

夏、商、周三個王朝是中國從確立、發展到鼎盛的整個歷史階段,也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時期。這個時期軍隊數量不多,沒有專職的指揮將領;作戰方式基本上是以密集隊形進行集團肉搏正面衝殺。

這個階段已產生了一些萌芽形態的兵書。商代、商周的文字中就有大量關於軍事活動的記載。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標誌。

➯傳說中國的首部兵法─ 「握奇經」成於此時 ;西周時期「軍志」「軍政」出現後,自此中國兵書進入有系統的階段,是為中國兵學的開端。

✼周公的三大制度:
(1) 封建制度:兼具了政治與軍事的功能。是一種武裝移民與軍事擴張的制度。

(2) 井田制度:為了確保領土完整,而制定了井田制度。經由私田設計,讓安土重遷的老百姓成為穩定社會的基礎;經由公田設計取得國家的重要經濟資源,也奠立良好的國防武力。

(3) 宗法制度:使周的宗親保持密切關係,並奠定殖民基礎,規定天子與諸侯均採嫡長子繼承方式,對鞏固周的江山具有相當的效果。

此三大制度看似與近代強調的軍事戰略不相關,實則為兼顧政經軍心的大戰略。

2.開創階段--春秋戰國時期

➯農民軍隊興起:周室宗法封建制度崩潰
➯戰爭規模擴大:促使戰爭與平民百姓關係密切
➯武器裝備進步:使得戰法與戰術改變

本時期兵法代表:孫子、孫臏、吳子、尉繚子等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時期。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也是古代軍事大發展的時期。階級矛盾的不斷深化,使戰爭連綿不斷,戰爭規模擴大,戰爭頻繁而形式多樣。

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不斷湧現,從戰爭論、治兵論、用兵論及研究戰爭的方法論等方面,全面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基礎,標誌著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已基本成熟,如我國現存最早、影響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孫武所著《孫子兵法》,它是新興地主階級軍事理論的奠基作,它標誌著封建軍事思想的成熟,成為我國後世兵書的典範。

3.拓展蛻變階段--秦漢以迄清代萌芽階段

➯中國的第一套軍事教科書為宋神宗時的「武經七書」
➯外來火器與傳統冷兵器的結合,成就明清時期兵學的蓬勃發展

漢、唐兩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了豐富和發展。秦以後進入了以鐵兵器為主的時代,騎兵成為戰爭力量的主角,舟師水兵參戰也更多了。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加強步、騎、水軍的配合作戰。

從漢到隋曾多次發生大規模、多兵種大集團的配合作戰。在這些戰爭中,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的結合,謀略與決策的運用,以及作戰指揮藝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戰爭的發展使用使得戰略戰術的運用和指揮藝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戰略思想也日臻成熟。

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鬥爭經驗的兵書。其中漢初的《黃石公三略》,從政治與軍事關係上論述了戰爭,進一步闡述了“柔能克剛,弱能制強”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並指出最高統治者必須廣攬人才,重視民眾與士卒的作用。

宋、元、明、清(前期)四個朝代,這期間,中國封建社會已進入後期。火器逐漸普遍使用,使戰爭進入了冷、熱兵器並用的時代。

宋朝從建國之初,就面臨著民族矛盾擴大、階級矛盾激化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加劇的局面。因此,當權者為維護統治,確立了兵書在社會的正統地位,武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體系。北宋中葉開始重視武事,開辦武學,設立武舉,發展軍事教育,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繁榮了軍事學術。 這個時期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歷經漫長的豐富和發展之後,走上體系化的時期。

其主要表現是兵書數量繁多,門類齊全;兵書概括性強,自成體系。成為我國古代兵書數量最多的一個時期。據統計,這個時期兵書共有1815種,占我國古代兵書總數的75%以上,而且內容豐富,分門別類地概括了軍事思想的各個方面,形成邏輯性較強的比較完整的體系。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5-03-20 4:41 a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4: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715000010KK031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