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曹叡身世有過很多傳聞~應該是謠傳吧
要傳位給非親生 很不可能
而且他就跟弘曆很像(受爺爺曹操喜歡)
相關傳聞還有 曹操養子何晏其實是親生 娶操之女乃亂倫
還有秦宜祿之妻杜氏就是傳聞中的貂蟬 之類的
♪ ♫ ♪ ♪ ♫
2013-07-13 23:34:01 補充:
另外甄氏是留在鄴城而當時袁熙長年駐守北境 很少回到鄴城
想必很少幹那檔子事 懷孕就更難
應該是曹丕親生的無疑♪ ♫ ♪ ♪ ♫
2013-07-14 16:24:53 補充:
版大
經查 確認為親子無疑(傳文乃穿鑿附會如庸正繼位)~已有許多近代學者提出反證
傳位經過三國志及魏略中都有載 曹丕被他感動
二是最大障礙曹禮早他去逝繼位最大障礙排除被立太子已是順理成章
曹丕自己也活不長~~當代瘟疫橫行~名將名臣早夭記錄很多 建安七子就有死於這次傳染病...曹丕曹植都有感嘆詞句傳於後世~即便到了晉朝仍然很多相關記錄
赤壁之戰三國志中更描述是瘟疫橫行乃還....
容整理後再提供意見♪ ♫ ♪ ♪ ♫
(古代歷史很多事會找不到答案~我上回也問過鄭寶一事)
2013-07-14 19:45:42 補充:
版大您好 ♪ ♫ ♪ ♪ ♫
魏明帝曹叡 曹魏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皇帝,曹叡死後,曹爽掌權,魏帝自此淪爲傀儡。再後來曹爽被政變下臺,魏國大權完全落入司馬家族手中。由於其生母甄氏原來是袁熙之妻,加上甄氏後來得罪了曹丕被殺,遭到疏遠始終沒有被立為太子,加上史料上的一些矛盾便有其生父是袁熙並非曹丕親生的謠傳。 爭議緣由及辯證 《魏志.明帝紀》: 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239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 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 。」 盧弼《三國志集解》 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叡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 。 照這一說法,則曹丕納甄氏時,甄氏已經懷孕了,曹丕難道不知道,別人難道不知道?知道了,仍讓袁家種子留下來麼?更何況傳位於他? 據《魏志.甄后傳》:「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后留養姑。」 袁熙 長年駐守北境,很少(甚至不曾)回到鄴城,想必很少幹那檔子事,懷孕就更難。 曹叡所以久不得立為嗣,確是因曹丕憎恨甄氏之故,但並非為了已經知道是袁家血統,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則曹叡斷不可能存活至那時。 五零年代學者陸侃如 《中古文學繫年 》,釐訂諸家之說,定曹叡生年為建安十一年(西元二○六年),卒仍為景初三年(西元二三九年),年三十四。是說,曹叡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誤記,別無深意。 《三國志·明帝紀》 當中的曹叡年紀記載前後矛盾 應該只是誤植...這點在出土的居延漢簡 很相似,只是誤植,別無深意。 錢穆, 呂思勉 等多位近代大師曾多次提到即使列為四史的史料出錯或誤植的地方還是有滴 ,而如某百科或網路文章屬網友可自行編纂其實不夠權威,參考時更需謹慎。 傳位過程 明皇帝諱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 。魏書曰: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魏略曰:文帝以郭后無子,詔使子養帝。帝以母不以道終,意甚不平。後不獲已,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長御問起居,郭后亦自以無子,遂加慈愛。文帝始以帝不恱,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 為嗣, 故久不拜太子。 魏末傳曰:帝常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從,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 七年夏五月,帝病篤,乃立為皇太子 。 《三國志明帝紀》 註:競爭對手曹禮 (即上述他姬子京兆王) 於明帝太和三(229)年去世,繼位最大障礙排除被立太子已是順理成章。 至於曹丕幾位子女早夭的問題 我想主要是因為當時醫學不發達 瘟疫等疾病也多 而且不只是曹家 三國中無論那一國兒子早死的多了是 許多名將名臣如 周瑜 魯肅 呂蒙 太史慈等都是死於疾病而且英年早逝(例子太多) 三國神童周不疑也是
曹操的幾個兒子如 曹沖 曹矩 曹勤(實在太多舉不完)也都早薨 曹丕曹叡的壽命也並不長 呂蒙得病時孫權頃全力仍不能救 我想曹魏的幾個兒子的醫療條件不會比呂蒙高多少
瘟疫相關記載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當時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死於這次傳染病。 曹植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三國志武帝紀》 中也有一段話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 ,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尤其是在建安九年至二十四年(公元204年至219年),瘟疫 達到高峰也對中原的經濟人口帶來了災難 爾後的魏晉時期仍然持續很長的時間 裴松之 就曾說,“自中原酷亂,至于建安,數十年間生民殆盡。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 據晉書 的記載甚至到了咸寧年間(275年)仍然有瘟疫發生””是月大疫洛陽死者大半 ””
參考: 《三國志》《裴注》《晉書》《資治通鑑》《三國談心錄》金性堯 《中古文學繫年》陸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