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版主 吉祥 「去聖遠兮」-----覆:佛陀有教誡弟子,不離四念處,則不離聖道。 《雜阿含經》608經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離四念處者,則離如實聖法;離如實聖法者,則離聖道;離聖道者,則離甘露法;離甘露法者,不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於苦不得解脫。若比丘不離四念處者,得不離聖如實法;不離聖如實者,則不離聖道;不離聖道者,則不離甘露法;不離甘露法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人解脫眾苦。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邪見深」-----覆:佛陀教誡弟子若無明為前相,隨生邪見…乃至邪定。若起明為前相,能生正見…乃至正定。 《雜阿含經》749經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得正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關於【明】與【無明】的解釋與教說 《雜阿含經》256經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何所不知?謂色無常,色無常如實不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不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不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不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不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不知。於此五受陰如實不知、不見、無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名為明。何所知?謂知色無常,知色無常如實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知。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雜阿含經》257經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何所不知?謂色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不如實知。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識滅、識滅道跡不如實知。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明。色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如實知。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識滅、識滅道跡如實知。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雜阿含經》258經不知,是無明。不知何等?謂色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不如實知。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不如實見、不無間等、若闇、若愚,是名無明,成就此法者,名有無明。 知者是明。為何所知?色如實知,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摩訶拘絺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如實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者,名為有明。 「多怨害」-----《雜阿含經》94經善男子,於如來法律得淨信心,乃至正見真淨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餘時親近善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 《雜阿含經》619經己自護時即是護他,他自護時亦是護己;心自親近,修習隨護作證,是名自護護他。云何護他自護,不恐怖他、不違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護他自護。是故,比丘!當如是學。自護者修四念處,護他者亦修四念處。 願 正法昌明 眾生苦盡 隨緣說說,僅供參考。
2013-07-10 21:05:46 補充:
以下四經,佛陀教說的清楚明白
只有四聖諦才能【斷諸有流,盡諸生死】
而四聖諦是漸次無間,非頓無間。
佛子若能依止如來正法、律,
才能令如來正法、律不忘不失不歿。
願 正法昌明 眾生苦盡
佛言:
我與汝等於四聖諦無知、無見、無隨順覺、無隨順受者,應當長夜驅馳生死。
以我及汝於四聖諦順知、順入,斷諸有流,盡諸生死,不受後有。
請參閱《雜阿含經》403經
佛言:
四聖諦漸次無間,非頓無間等。
請參閱《雜阿含經》435,436,437經
2013-07-10 21:30:14 補充:
佛子或學人,若不了解何謂慧根?何謂智慧? 那真是會斷人慧命!
《雜阿含經》647經
何等為慧根?
若比丘
苦聖諦如實知,
苦集聖諦、
苦滅聖諦、
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
是名慧根。
《雜阿含經》927經:
佛告摩訶男:
優婆塞智慧具足者,謂
此苦如實知,
此苦集如實知,
此苦滅如實知,
此苦滅道跡如實知。
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慧具足。
2013-07-10 21:32:29 補充:
諸位朋友
慧根具足否!
智慧具足否!
四聖諦如實知否!
2013-07-10 21:37:07 補充:
末劫年「魔強法弱多怨害」
-----
佛版上有幾個學人在談【四聖諦】…三十七道品!
末劫年呀! 魔強法弱呀!
四聖諦被貶謫為小乘法 果然是魔強而正法【四聖諦】弱矣~
2013-07-10 22:04:03 補充:
默然朋友 吉祥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自序
這是印順導師晚年的著作,也是印導由衷的話,僅供參考。
『雜阿含經』(即『相應阿含』,『相應部』),是佛教界早期結集的聖典,代表了釋尊在 世時期的佛法實態。佛法是簡要的,平實中正的,以修行為主,依世間而覺悟世間,實現出世的 理想──涅槃。在流傳世間的佛教聖典中,這是教法的根源,後來的部派分化,甚至大乘「中觀 」與「瑜伽」的深義,都可以從本經而發見其淵源。這應該是每一位修學佛法者所應該閱讀探究的聖典。
2013-07-10 22:04:24 補充:
現存漢譯的『雜阿含經』,內容缺佚了二卷(古人以『阿育王譬喻』補足),次第也大有倒 亂,所以全經的組織部類,無法明瞭。呂澂發表了『雜阿含經刊定記』,依『瑜伽師地論』,知 道四阿含經是依『雜阿含經』為根本的;『瑜伽論攝事分』中,抉擇契經的摩呾理迦(本母), 是依『雜阿含經』的次第而造。我在『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有了進一步的研究,主要是論定 :依『瑜伽論攝事分』,分全經為「能說」,「所說」,「所為說」;這三類,與「修多羅」, 「祇夜」,「記說」相當。近代學者的研究,或說依九分教而集成四部阿含;或說依四阿含而類 別為九(十二)分教。其實,四部阿含是先有『雜阿含』,…
2013-07-10 22:04:41 補充:
『瑜伽論攝事分』中,抉擇契經宗要的摩呾理迦,是『雜阿含經』的部分論義,也就是「所 說」──「修多羅」部分的論義。「修多羅」分陰、處、因緣、聖道四大類,在『雜阿含經』的 集成中,「修多羅」是最早的,正是如來教法的根本所在。……
2013-07-10 22:05:03 補充:
我想,這對於探究佛教的原始法義,發心 閱讀漢譯『雜阿含經』的,會給予多少方便的。……
『雜阿含經』為原始佛教的根本聖典,…
2013-07-10 22:05:14 補充:
四阿含經,一向以為是同時集成的,但在近代研究中,雖意見不完全一致,而同認為成立是 有先後的。關於四阿含經集成的先後,『瑜伽論攝事分』中,意外的保存了古代的結集傳說,啟 示了一項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四阿含是以『雜阿含經』為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