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卡爾馬同盟時代,瑞典王國在先天上,其人口與經濟實力在斯堪地那維亞三國之中,與丹麥王國不相伯仲(雖然實際上丹麥王國還是勝於瑞典王國)。然而在卡爾馬同盟時代,真正屬於王國的軍隊卻是不存在的,整個王國的軍事仍然是處於封建時代,王國內有的只有透過貴族徵召來的軍隊,就軍事力量來說,雖然在中古盛期進行波羅的海十字軍中征服了芬蘭,但此後也沒有更進一步的擴張,更不用提在卡爾馬聯盟之後,瑞典向外發展的能量往往被國王犧牲掉(因為國王都是由丹麥國王兼任,因此所關心的大多是丹麥王國的利益),因此就更不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瑞典王國軍事力量的提升,其關鍵在於獨立後的中央集權。雖然古斯塔夫一世‧瓦薩在獨立時期是受到斯圖雷派的擁護,但當瓦薩王朝建立後,斯圖雷派對於古斯塔夫一世‧瓦薩的表現卻十分不滿,而來自丹麥王國的威脅也尚未遠離。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瓦薩面臨國內斯圖雷派與國外的雙重威脅,因此在將他們先後擊敗後,便積極進行軍政改革,特別是他透過宗教改革,將大量教會財產收攏到王室,並大力打壓封建勢力,建立起絕對主義制國家,使整個國家機器都掌握在國王手中。為此古斯塔夫一世‧瓦薩便組建起屬於國王的軍隊,而限縮了各地的封建武裝。
在古斯塔夫一世‧瓦薩後的歷代瑞典君主無不大力推行中央集權,並以手中的軍隊投入對外的擴張,以海外擴張來給養軍隊、國家。丹麥、波蘭、俄羅斯、騎士團國家的衰弱是瑞典得以在波羅的海地區大肆擴張的外在條件,而瑞典歷代國王對於軍事指揮的表現與才華,以及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斯對瑞典軍隊戰術的改革,都是使瑞典得以成為波羅的海地區強權的原因。
然而,瑞典的強權根基並不穩固,瑞典王國的財政、人口均無法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因此瑞典王國在三十年戰爭以後,便十方仰賴海外領土的掠奪與外國傭兵。所以,雖然瑞典王國在17世紀左右是個軍事強權,但當他喪失大量海外領土後,馬上就被打回原形,退居歐洲的二線國家之列。
2013-07-08 14:04:44 補充:
自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陣亡之後,瑞典的絕對王權就因瓦薩王朝的絕嗣而終止,查理十二世死後,他的妹妹烏爾麗卡‧埃利諾拉、妹夫弗雷德里克一世先後繼位,但都必須服膺瑞典憲法與瑞典國會,瑞典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自由時代。直到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發動政變將自由時代終結之前,瑞典國王幾乎已成了虛位君主,軍國大政國王能扮演的角色十分有限。
同時,由於北方大戰的失敗,瑞典對外損失慘重,加以長年大戰的消耗,瑞典完全沒有能力恢復到戰前的軍事力量,從北方大戰後,瑞典在軍事上受到俄羅斯帝國的強大威脅,不再具有軍事強權的地位。
2013-07-08 14:15:11 補充:
瑞典的中立化,其起源不在於北方大戰後的自由時代,而是源自一戰前後。在北方大戰後的自由時代,瑞典王國內仍不忘情失去的芬蘭領土,在國內因對外政策而產生聯俄、聯法兩派(前者為便帽黨,後者為禮帽黨),他們分別依賴外國勢力,為謀取收復失土而努力,並不時的參與戰爭,但最終不但沒能收復在芬蘭的失地,更賠上了整個芬蘭。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瑞典人本欲透過迎立法國元帥讓-巴蒂斯特‧貝納多特為王儲,以巴結拿破崙,仰賴法蘭西帝國的力量,收回芬蘭。但讓-巴蒂斯特‧貝納多特成為王儲後,審時度勢,決定參與反法同盟,並在戰後自丹麥國王手中奪得挪威以為補償。
2013-07-08 14:19:40 補充:
而瑞典中立起源自一戰前夕,當時堪地那維亞三國為了避免捲入一戰,而共同宣布中立,此後經歷戰間期、二戰、冷戰,瑞典始終未改變立場,維持了瑞典的中立。瑞典在二戰時得以維持中立,主要原因在於其國家實力不弱,且由於瑞典國內的鐵砂對德國軍火工業十分重要,瑞典以此為籌碼,維持對德輸出,並開放北方通道,因此德軍並無意挑起不必要的戰爭,而使瑞典的中立得以維持。直到冷戰結束,瑞典才放棄中立政策,加入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