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與南京政府有何內憂外患?

2013-07-06 11:47 pm
清未新政與南京政府有甚麼內憂外患?
請分別回答,簡單的例子及解釋便可
謝謝

回答 (2)

2013-07-07 3:14 am
✔ 最佳答案
1911年的第一屆內閣竟然是有成員名單中半數為清宗室與滿人,被立憲派譏嘲為「皇族內閣」,對此多感失望不滿,認為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憲政,乃逐漸同情、傾向革命・是年8月19日,辛亥革命爆發。清末新政導致自已国家滅亡・這是外患方面。
而內憂方面是年8月19日,辛亥革命爆發。在新成立的地方議會中,立憲派既掌握大權,復和地方官及督軍勾結,他們支持革命,此外,在20,000留學生中,很多在回國後也積極投入推翻滿清的革命運動。此外,新軍中的革命分子更是該次革命的發動者。這是因清朝無心立憲令立憲派失望所以紛紛加入革命行列。

2013-07-06 19:28:54 補充:
而南京政府内患方面各軍閥只顧自己利益,不斷奪權令政局不穩。
外患方面日本軍國主義威脅南京政府這也導致南京失陷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自己, 自己
2013-07-16 12:16 am
公元1901年,慈禧太后下詔變法,要「取外國之長」,「去中國之短」,開始實行「新政」,在經濟、政治、教育、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希圖挽救瀕臨滅亡的清朝。其中最惹人注目的要算是預備立憲的推行。


其實晚清的立憲運動也可說是康、梁維新變法的後果之一。維新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雖然廢除了一切新政,然而八國聯軍之役使清廷遭到空前的打擊,且排滿革命風起雲湧,各省督撫和紳商亦對滿清貴族專政漸生不滿,君主立憲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為平息反清情緒,鞏固其統治地位,慈禧不得不採用維新派的某些主張,派載澤等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為君主立憲作準備。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國考察的大臣們先後回國,載澤等上奏,謂立憲可以永固皇位,減輕外患,內亂可彌。清政府遂於同年七月決定預備仿行立憲,從官制改革入手。次年又宣佈籌備在中央設資政院,各省設立諮議局,成立憲政編查館,可是對具體的立憲日期卻遲遲不加確定。朝廷頒詔後,頑固官僚們因立憲可無限期拖延而鬆了一口氣,而希望立憲的人士則對清廷的敷衍態度十分不滿,進行大規模的促進立憲運動。宣統二年(1910年)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請願運動,迫使清政府宣佈縮短預備立憲期限並提前召開國會。次年,清廷成立「責任內閣」,其成員多為皇室貴族,被稱為「皇族內閣」。假立憲不僅遭到革命派的堅決反對,也引起軍閥、官僚中「立憲派」的不滿,造成清政府完全孤立,加速了它的滅亡。


收錄日期: 2021-04-11 19:56: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706000051KK001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