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板主最近在研究宋史喔
問的題目都滿可以讓人思考的
2013-07-07 02:40:46 補充:
在討論趙匡義即位的合法性之前,我們先來看當初太祖是否有傳位光義之意呢?
在“金匱之盟”之說傳出後,宋、元、明、清朝很少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並且這件事也經常被用來讚頌宋太祖沒有私心。 還有人指出,宋太祖趙匡胤在世時,早就有心傳位給弟弟趙光義。
原因在於:
1.從“金匱之盟”產生的背景分析,杜太后臨終遺言有其可能性
五代時期戰亂不斷,又缺乏制度約束,所以造成武將功高震主的情形不可避免。 主少國疑,即位後的幼主不能控制局勢,導致政權更迭。 宋太祖開國之初的“杯酒釋兵權”即是防止武將專權。 面對另一個主少國疑的弊端也不可能沒有考慮,杜太后看到了這一點,又加之一直寵愛趙光義,所以才會有讓太祖傳位給其二弟趙光義的遺詔,這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現實的可能性。
2.太祖在位時並沒有立太子
宋太祖有四子:勝王德秀、燕懿王德昭、舒王德林、秦康惠王德芳。 德秀、德林皆早亡。太祖在位17年之間,史料沒有記載立太子之事。 這一不合常理的行為,可能證明“金匱之盟”確有其事,太祖立晉王之心已定。
3.太祖和太宗關係密切
太祖登基後,並無壓抑其弟之意,而是步步提升他直至晉王。 如果太祖想傳位於皇子的話,按太祖壓抑武將專權的開國政策,不可能忽視到這樣可能的後果:即皇弟趙光義的大權在握是對皇子繼位的極大威脅,並由此造成了另一個有力的皇位爭奪者。
據說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光義留守都城,而對於軍國大事光義都參與預謀和決策。光義曾患病,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太祖還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弟弟光義的。
但“金匱之盟”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就在於“燭影斧聲”中的種種細節似乎證明宋太祖死於非命,因而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也就遭到了質疑。
我們來看反方的說法也有其道理,《宋太宗繼統考實》中認為“金匱之盟”是趙普偽造的,全盤否定此事。
其理由大致如下:
建隆二年杜太后病重時,宋太祖只有34歲,正值年輕力壯之時,趙光義才23歲,而太祖長子德昭也已經14歲了。 當時太祖身體健康,沒有短壽駕崩之象,即使太祖只能再活20年,那時,長子德昭已30多歲,不可能存在幼主之說。 杜太后沒有依據猜測太祖早死、幼子繼位,而宋朝重蹈五代的覆轍。
除非杜太后有超能力可以預測宋太祖會中年夭折,因而立下“金匱之盟”。但是,太祖活了50多歲,並沒有早逝而面臨幼子主政。 如果有遺詔,太祖臨終前應該命人打開金匱,即使是突然死亡,皇后也應該知道此事,掌管金匱的宮人同樣也知道此事,但是為什麼要等到太祖死後五年才由趙普揭露出來?這點應該是相信“金匱之盟”者所無法解釋的。
趙匡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趙匡義把只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這就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只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已“正名”。
趙光義繼位後,對於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鍵人物,都做了安排。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而太祖在世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晉王幕府成員都陸續進入朝延擔任要職,慢慢替換太祖朝的大臣。
此外,為平息世人對其繼位的懷疑和非議,太宗對待太祖的子女繼位恩後,宋太祖長子趙德昭被封為節度使和君王,宋太祖次子趙德芳也被封為節度使,太祖的子女均被成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個女兒還被封為公主。太宗即位後首先要采取系列措施來安撫人心,鞏固地位。這從側面可表示太宗是心虛的。
趙光義雖靠“金匱之盟”合理化即位之正當性,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對待此後的皇位繼承。按約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繼承人,並由廷美傳回太祖之子德昭。但我們看這些繼承人的下場:,廷美被牽連謀反,德昭自殺(當時已30歲),德芳(僅26歲)也神秘地暴病身亡,可謂下場一個比一個慘,要說都和太宗完全無關嗎?那我只能說他的命真的太好了,上天幫他把影響他繼承皇位的人一一除掉。
宋朝自趙匡胤以來,其帝位本來就是黃袍加身而來,加上他盛年時一夜猝死,也難怪燭影斧聲”成了千古之謎。個人認為宋太宗算是個好皇帝,但也因他有謀害親兄與逼死親侄之嫌,後世對宋太宗的為人評價極低。
歷史上很多事往往是各說各話 ,相同的事每個人要怎麼看有時候也是樂趣之一,至於此事能否真的定案,可能要等史學家何時有進一步的發現了。
2013-07-07 05:11:06 補充:
從元代官修的《宋史·太宗本紀》中,趙匡義幾乎只字未提。由此可見,當時修史的官員就已經感到了歷史材料的匱乏。
就連北宋時期,史學家司馬光在他的《涑水記聞》中對這段歷史的描述,提到趙匡義也僅僅只有寥寥數字。
太宗朝時,太宗一反皇帝不看起居註的規定,命令參知政事記下的時政記必須先送太宗審閱,然後再送史館。還有當時的起居註院所編著的起居註也必須先送太宗審閱後再交給史館
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實錄》歷經三次而無成
太宗似乎很重視史料
但事實上正史當中相關資料卻非常之少
對這不能不讓人心生疑竇
有理由認為這種狀況的出現
只能是趙匡義登上皇位后
故意人為將所有的歷史痕跡抹去
2013-07-07 05:15:46 補充:
陳橋兵變中還沒來得及等趙匡胤表態
就已經有人將準備好的皇袍披在他的身上
趙匡胤在倉促間受禪
正在為沒有恭帝的詔書感到惶恐不安的時候
翰林承旨陶谷從衣袖掏出早已準備好的周恭帝禪位制書
才讓他免去了這一時間的尷尬
從以上這些事實可以看出,趙匡胤在整過事件中,并非都是他親力親為一手導演的,至少對整過部署并非了如指掌,這幕后一定還有人在操盤。
而這個人應當說就是他自己的弟弟,趙匡義。除他之外,還有誰更熱衷于參與這樣一場巨大的政治冒險游戲?
2013-07-07 09:31:56 補充:
趙光義是陳橋兵變推手
或許表示他認為他哥全是因為他才當上皇帝
由他繼位當然合理
個人猜測他們兄弟或許有某種約定他哥要傳位給他
太后曰:‘汝自知所得天下乎?’太祖曰:‘皆祖考與太后之余慶也。’太后笑曰:‘不然,亦由柴氏使幼子主天下耳。’因戒太祖曰:‘汝萬歲后,當以次傳弟,則并汝之子亦獲安矣。’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
(或許連他媽也知情 才會要太祖作承諾)
但可能他哥因為甚麼事反悔
才會有最好的激烈爭吵
後來才會發生.....“燭影斧聲”
或許可用來解釋
趙匡義為什麼要害他哥
2013-07-07 09:32:18 補充:
趙匡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説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據説趙構沒有兒子,趙構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説:“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
搞不好這是他們趙家不能說的秘密也不一定
以上兩段全屬猜測
2013-07-07 13:47:30 補充:
這題講起來落落長
正史的太祖太宗本記都幾句話
野史卻一大堆
加強板主的疑問很多
我只能盡量把有關資訊歸納出來
如同許多高人意見中所說
這種問題永遠不會有正解
我們後人只能從有限的證據來拼湊原貌
當個紙上柯南
不過這也是歷史有趣的地方
2013-07-07 14:20:40 補充:
感謝檢舉者死刪題者亡灌票者得知識長的寶貴意見
至於提到趙匡義的兒子們
憲王趙元佐→駕薨(車禍意外,62歲)
趙元僖→病逝,27歲
真宗→病逝,55歲
趙元份→37歲死
趙元傑→暴卒,32歲
趙元偓→暴中風眩而死,42歲
趙元侢→羸弱多病,34歲
趙元儼→59歲死
趙元億→幼時夭折
板主認為很多是莫名奇妙死去的
我個人是覺得生病死的機率頗高
加上暴卒的很多
以現代醫學來說或許可以合理懷疑
猝死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趙家人或許有疑傳性心血管疾病
且歷史上後來即位的真宗
對待他的兄弟都還不錯
比較沒有原因認為是人為因素
2013-07-07 14:28:32 補充:
其次我們來看太宗對待他的兒子們:
長子趙元佐年少時聰明機警,
又因為長得特別像他的父親趙光義,
所以趙光義對他特別喜愛
次子趙元僖性情仁慈孝順
皇帝趙光義對他尤其喜愛
趙元僖去世後
趙光義對他懷念不已
有時候甚至悲傷哭泣到天亮
這是太宗兩個喜歡的兒子
但這兩個兒子的下場呢?
趙元佐對於父皇迫害叔父趙廷美非常不滿
一再上表,為趙廷美求情
雍熙二年,太宗在宮中設宴
沒有邀請趙元佐
趙元佐非常生氣大醉之後放火焚宮
太宗聞之大怒,將趙元佐貶為庶人。
趙元佐的母親李賢妃在宮中一直受寵
之後即位的宋真宗趙恆也是李賢妃之子
但是趙元佐公然同情趙廷美
在皇家,政治上的對立
遠大於父子之間的親情~
2013-07-07 14:32:16 補充:
趙元僖去世後沒有多久
有人報告說趙元僖被他寵愛的老婆張夫人所迷惑
任意捶打仆人或小老婆
甚至有人因此死亡;
爲張夫人在都城西佛寺
招魂安葬張夫人的父母,超越自己的身份。
趙光義大怒下诏取消
對趙元僖太子的追冊儀式,只以一品官的禮儀安葬。
太宗對他兩個喜愛的兒子都如此了
所以你說他對他哥會怎樣
真的一點也不讓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