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什麼時候就開始寫信

2013-07-04 1:19 am
中國什麼時候就開始寫信 是哪一個朝代

回答 (2)

2013-07-04 3:27 am
✔ 最佳答案
是商朝,又名商殷,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多刻在龜殼或是獸骨上
如果在青銅器則是鐘鼎文 (這是我記得的部份)


維基百科: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中期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的學科——甲骨學。

命名:
甲骨文自發現以來,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過多種不同命名:
從書寫材料角度,其文字刻寫於龜腹背甲和獸骨之上,因而有龜甲文字、龜版文、龜甲獸骨文字等名稱。
從文字用途角度,其文字用於占卜記錄,因而有卜辭、貞卜文字、甲骨卜辭等名稱。
從書寫方式角度,其文字為刀筆刻劃,因而有契文、殷契文字等名稱。
民國十年(1921年)12月25日,史學家陸懋德在北京《晨報副刊》發表的「甲骨文之發現及其價值」中首次提出「甲骨文」一詞。隨後,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人陸續在著作中使用,該詞逐漸被學術界和大眾認可,成為通用的名稱。

歷史: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現在已知,殷商時期,國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事後將所問之事契刻於甲骨上。商亡之後,占卜在周代逐漸絕跡,其文字也逐漸不為人知。甲骨文最早出土於何時,目前尚無定論。河南安陽殷墟一帶,自北宋以來就不斷發現商代銅器[1],當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直到清末,歷代學者都沒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參考: 自己,維基百科
2013-07-04 3:28 am
秦代


http://www.chiculture.net/0905/html/d03a/0905d03a.html
湖北雲夢睡虎地4號秦墓出土了兩件木牘家信,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私人書信。
木牘甲是在淮陽作戰的軍人「黑夫」和「驚」寫給「中」,問候家人親友,並索求夏衣的書信。木牘乙是「驚」寫給「衷」,向家人急索夏衣或衣料的書信。「衷」也就是「中」。「黑夫」、「驚」和「中」(「衷」)三人,應是同母的兄弟。而收信人「中」(「衷」)應是4號秦墓的墓主,可能收信後不久就去世了,因此這兩件木牘得以隨葬。
「黑夫」和「驚」發出家信的淮陽,距秦牘出土地點湖北雲夢約430公里。這兩件木牘家信的傳遞方式,有人認為可能是通過服役期滿的同鄉士卒代為捎轉的。
1930 年出土的「居延漢簡」也多有私信遺劄。例如,著名的曹宣致幼孫的書信,大約是通過「因使奉書」的形式來郵遞:書信即日寄出,發信人因為有到候官處理公事的便利,利用候官的交通條件,在「行兵使者幸未到」時書寫了這封私人信件。居延遺址出土的一件帛書私信中,也有「數寄書」、「來者數寄書」諸語。這封書信是答謝對方「厚遺信」問候而借「囗禦史之長安」的機會致送禮品的附信,禮品有「野羊脯」等,「以小笥盛之」。
居延漢簡中還可以看到寄送衣物的例子,連同雲夢睡虎地出土秦木牘書信中「黑夫」與「驚」索寄錢、衣、布的情形,我們可以推想,秦漢時期因軍事和建設人員常要大規模流動,早期貨幣及實物包裹的轉寄便有所發展。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01: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703000016KK038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