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佛法何以能放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

2013-06-28 6:35 pm


圖片參考:http://ww1.sinaimg.cn/mw600/8a05631ejw1dsk3hxh1t7j.jpg


芸芸眾生何以能放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以皈依佛門?
更新1:

感謝諸位大德的解答與意見, 以投票選出最佳!

回答 (15)

2013-06-28 7:05 pm
✔ 最佳答案
修行可在家



可出家遊行


然而化私愛小愛為大愛方為無上人




大乘佛教徒請捫心自問~~在希求西方淨土的同時,何曾思考過~~眾生無邊誓願渡~~無上菩提心發了沒






如果尚未發菩提心,那拿什麼臉往生佛國!?(末學就自認一絲絲資格都沒有)














根本佛教聖典(5),經集=法句經完.不向眾生施加棍棒,不傷害他們之中任何一個/蛇經


http://tw.myblog.yahoo.com/nn575719/archive?l=f&id=6&page=2









根本佛教聖典(5--3),經集=說四妙語=.在家修成神=肌肉消瘦心平靜=降魔=努力弘法

根本佛教聖典(3--1)=行住坐臥修行=在家六方修=仁王仁政 http://tw.myblog.yahoo.com/nn575719/archive?l=f&id=6&page=1






無極限之慈悲喜捨~超越時空的誓言 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一)

善財童子==百億四天下,百億如來

無極限之慈悲喜捨~超越時空的誓言 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引用學者研究)

http://tw.myblog.yahoo.com/nn575719/archive?l=f&id=11





2013-06-28 11:09:42 補充:
潘越雲師姐唱的?

2013-06-28 11:10:05 補充:
潘越雲師姐唱的?....
2013-07-15 4:04 am
網友,千萬小心!

務必遠離[墮無間地獄]的喇嘛淫魔邪教邪惡人剝切淫賊是也

【淫人妻女之活佛喇嘛(偽藏傳佛教)性侵害事件秘密大公開】(113)

http://www.wretch.cc/blog/kc4580455&category_id=13074623

【遠離藏密保護台灣同胞(219)】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category_id=13507481


【如何跟親朋好友介紹藏傳佛教的本質是男女雙修】

http://www.wretch.cc/blog/shamus0408/34671790
2013-07-09 10:46 pm
佛教應該不是如此一刀切.

佛教是讓你看開,,,,不是教你逃離,躲避問題...

而且很多的因果要了結,,,,都還是在俗世之中才能解決,,,,

只不過一開始,,,如果你的定性尚且不足,

無明業障也未消的情形之下,,,

還是要先找個地方好好的修行,,,

不然一開始就唱高調,,,覺得在俗世中修和寺廟中修一樣,,,,

我覺得真的是很難吧....

就像電影中大話西遊記中,,,
三藏前身,悟之前,和悟之後,,,對愛的想法就變的不一樣了...

沒悟之前,,,師父老是說他還差一點點,,,,,

一個人連對自己都不坦白,,,,怎麼還能算是修行呢??

所以控制不了,,,就是控制不了,,,,這是業力,,,因緣的關係....

你要是控制的了,,,,,,,,那因果定律就很難存在了.

芸芸眾生何以能,,,何以不能,,,,

都看芸芸眾生,,,,不是看佛.

是眾生自己的心,,,,不是佛心來的.
2013-07-01 12:54 am
佛陀本來是一位擁有金銀財寶名利的王子
放下了種種我們凡人所謂的榮華富貴王公貴族親情
徹悟了能清淨化盡煩惱的妙理方法
但一般人都沒有含那麼好的金湯匙來到人間
更應該沒有太多的掛礙才對,結果就太執著無法放下身邊的
小利,反而認為汲汲營營爭取表相的事才是應當追求的
因此越陷越深,每天六根卡著六塵隨業逐流
等遇到不如意時才探討為什麼?
為什麼擁有越多以後臨終時失去的越多
為什麼有的人一個月賺不到3萬元還能行無相佈施(不執著不求回報的清淨佈施)
且日子過得比億萬富翁還快樂清淨
其實沒有人叫你放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以皈依佛門
因為所謂佛門者
即是非佛門
是名為佛門
只是立個世俗名讓您好住罷了
如果在家修更能取相化相
不執相比到深山院寺更能打好基礎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對談及處事就是
最好的修行
處處是佛法
佛入心中啟發自性善知識
心中不執著法亦不執著空
一切隨緣應對種種變化,故何以云放棄,
悟此道理根本就是得到快樂清淨
2013-06-30 8:55 am
佛門是無得無失之門~


佛門沒有放棄、斷絕、割捨等問題!


習佛只是讓那不安之心能於一切處都能放好,心能於一切處皆安好,那就到彼岸了啦~
2013-06-30 2:53 am
看你修行是跟流行還是真想成佛
人的慾望七情六慾的牽絆
是不可能成佛的
所以個人在此大言
目前在塵世中的行者是不可能能成佛的
2013-06-29 5:32 am
眾生何以能放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以皈依佛門︰這是【出家人】,是專職於道場,恆揚佛法之人.我們不必將它門神格化,也不必苛求,他門只是修行人而已。其同於【牧師】,專職為天主恆揚伸法之人而已。佛教有分為【空宗】與【性宗】︰空宗認為一切森羅萬相是假相,因此它把假相給予破除.所以空宗是捨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為要。性宗是承認這個世間是多樣性的,因此性宗是不改變世間的福報,所以性宗的行者,創造性是極強的,生活也非常活潑且多彩多姿。
2013-06-29 3:33 am
著相者

可以

放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以皈依佛門

✰✰✰✰✰✰✰✰✰✰✰✰
2013-06-28 10:33 pm
修習佛法何以能放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人醉我醒, 人濁我清, 恬淡心安, 知足先境, 退步便穩, 太上忘情.
2013-06-28 9:59 pm
於色不知、
不明、不離欲貪、
心不解脫者,
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如是受、想、行、識,
不知、不明、不離欲貪、
心不解脫者,
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2013-06-28 14:00:23 補充:
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
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
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

2013-06-28 14:00:49 補充:
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2013-06-28 14:02:35 補充:
多聞聖弟子如實知色、
色集、
色滅、
色味、
色患、
色離,
如實知受、想、行、識、
識集、
識滅、
識味、
識患、
識離故,
不隨識轉。
不隨轉故,脫於色,
脫於受、想、行、識,
我說脫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2013-06-28 14:03:09 補充:
於五受陰增進思惟,
觀察生滅:
此色,
此色集,
此色滅;
此受、想、行、識,
此識集,
此識滅,
於五受陰如是觀生滅已,
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
是名真實正觀。
2013-06-28 8:32 pm
放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

放棄榮華指的是放下五欲之財、色、名、食、睡。

斷絕親情指的是放下有緣愛慈通達實相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若學佛學到變成無情之人就錯了,應該是修到平等性中一體大慈大悲,
看似無情卻顯大慈,救度眾生而顯大悲。

割捨紅塵指六根接觸境界不生塵,不住於生有之相中而自在。

眾生 生心住法、住法生心,此乃迷而不覺之心。

佛法能看透幻有、幻思,知幻即離,令此心能覺而不迷,放下諸幻。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3-06-28 8:19 pm
要不昧因果...
也就是不能良心不安...
也不是要鐵石心腸...
要去八識田裡挖種子...
要澆水灌溉讓種子發芽...
要等待果熟落地...
要勤勞拾取落果...
真是菩薩畏因...
還是無所畏懼...
來吧...誰怕誰...
怕金剛鑽的是王八...

2013-06-29 01:31:18 補充:
潘越雲是師姊啊....歌名好像是<浮生千山路>...

繁華過盡...人間咫尺千山路...

咫尺之近...千山之遙...造化弄人...造化弄人...
2013-06-28 7:40 pm
自由意志可選擇各自的角色

放棄榮華、斷絕親情、割捨紅塵的觀念來自古印度
佛教只是抄襲古印度宗教之大全

所謂的"皈依佛門"只是人們的一種選擇
不表示佛經故事書有何神奇力量!
2013-06-28 7:34 pm
賢德安:
世外無佛,心外無佛.
2013-06-28 7:20 pm
『煩惱』即『菩提』佛家所說的『煩惱』分為1貪愛心2瞋恨心3愚癡心4貢高我慢心5懷疑心貪愛心又細分為五種1貪財2貪色3貪名4貪食5貪睡,又稱為牽往地獄的五條根。『菩提』是覺悟的意思。就是達到佛的境界。佛家有一句話叫做『斷煩惱,證菩提』。就是說:斷除1貪愛心2瞋恨心3愚癡心4貢高我慢心5懷疑心,就能證到佛的境界。佛經上說:斷見思二惑,證阿羅漢。見惑1我見2邪見3邊見4見取見5戒取見思惑1貪愛心2瞋恨心3愚癡心4貢高我慢心5懷疑心見惑與思惑都斷除以後,就證到四果阿羅漢了。解釋『煩惱』與『菩提』的關係因為人有『煩惱』,所以要修行,修行到煩惱都斷除乾淨的時候,就證到『菩提』了。斷『煩惱』是修行的目的,以斷『煩惱』為最終目標。佛家一句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佛法流傳在人世間,離不開在人世間覺悟,如果要背離人群到人煙罕至的地方修行,就像要去尋覓有長角的兔子,根本找不到。人的貪、嗔、癡、慢、疑種種煩惱,是人與人相處之中才能顯現出來的,必須一邊產生『煩惱』,一邊克服『煩惱』,要找到對治『煩惱』的方法,將所有『煩惱』降服後,『本性』就顯露出來,乘『性』起修,證到佛果。 既然是人與人相處的時候,才會產生磨擦、起衝突,才會產生『煩惱』(貪、嗔、癡、慢、疑),那不跟人相處,躲到深山野外,就不會產生『煩惱』(貪、嗔、癡、慢、疑),那就沒有機會產生『煩惱』(貪、嗔、癡、慢、疑),就不能斷除煩惱。 『煩惱』即『菩提』的意思是要人在人世間,與人相處來產生(貪、嗔、癡、慢、疑),在人產生(貪、嗔、癡、慢、疑)的時候,運用方法克制住(貪、嗔、癡、慢、疑),這樣時間久了,功夫深了,(貪、嗔、癡、慢、疑)就慢慢消除掉了。他的意思是這樣的:有產生『煩惱』,才有機會運用修行來克服『煩惱』不產生『煩惱』,就沒有機會運用修行來克服『煩惱』這樣一邊產生『煩惱』,一邊克服『煩惱』,到(貪、嗔、癡、慢、疑)都消除了,就證到『菩提』了。所有說:有『煩惱』才有『菩提』不產生『煩惱』,就不能證到『菩提』。『煩惱』即『菩提』是這層意思。 要斷煩惱必需在塵世間來斷,在與你最親近的人在一起,才能不斷產生煩惱(貪、嗔、癡、慢、疑),去找到斷煩惱的方法。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敦倫盡分』,當你做到『敦倫盡分』的時候,就是斷除煩惱了。『敦倫盡分』『敦倫』是敦厚倫常的簡稱,『盡分』是各盡本分的簡稱,「倫常」指五倫就是1.『君臣』長官與部屬的關係2.『父子』父母與子女的關係3.『夫婦』夫妻之間的關係4.『兄弟』兄姊與弟妹的關係5.『朋友』朋友之間對待的關係。
1.君臣→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
2.父子→父「慈」,子「孝」。
3.夫婦→止於「禮」。
4.兄弟→兄「友」,弟「恭」。
5.朋友→止於「信」。
在五倫的關係上不問對方如何,只要求自己盡到自己應盡的本分,就是當長官的時候要盡到「仁」,當屬下的時候要盡到「敬」。當父親的時候要盡到「慈」,當子女的時候要盡到「孝」。




收錄日期: 2021-04-16 23:26: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628000010KK011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