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的第一支海軍 第一條鐵路 第一座電報局 第一家醫院 第一次幼童留學 都與李鴻章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李鴻章所帶領的洋務運動雖然最終沒有解決中國的問題 但總算是始作蛹者吧
淮系集團成員大都崇尚西方的科學技術思想也比較開放 劉銘傳 丁汝昌...等都在洋務運動中起到一定作用
另外比較少人提及 李鴻章雖不一定是清末吏治敗壞的元兇 但至少也添了一把柴火 到了袁世凱時就更加敗壞
其他的諸位達人都表達了
2013-07-02 23:42:59 補充:
李鴻章 清末重臣 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 是一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 其生逢清朝最黑暗動蕩的年代從政後每次均在國家存亡危急之際現身國際 擔任交涉及斡旋者 承擔「人情所最難堪」之事 代表中國簽訂多條不平等條約
正面肯定的 大多認同其出色的外交技巧及是洋務運動中最務實的推行者 負面批評的 則認為他是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賣國賊和是指揮不力的改革領袖
因此,他是第一外交家,也是第一賣國賊;是成效顯著的改革先鋒,亦是勞師靡餉的改革者。孰是孰非,端看各人的切入點。綜觀其半生所為,個人認為他大抵是值得予以肯定的。以下將從其一生中最備受爭議的改革及外交兩方面剖析之:
其一,改革失敗是李鴻章被詬病之處。身為洋務領袖人物之一,勞師動眾一番卻失敗告終,使其被評為指揮不力、勞師靡餉。
洋務運動失敗是不爭事實,然責任並不應全然推諉在其身上。皇權專制的阻礙、帝國主義的侵害、科學技術和教育落後等均為失敗因素。身為主事者的他雖有著一定的責任,但若全盤承受詬病也未免過於不公。
其二,外交低頭可謂是李鴻章畢生的死穴。他一生簽下了為數不少的不平等條約,直接或間接促使中國陷入割地賠款的不復之地,因而被批為賣國賊。李鴻章簽訂了多條不平等條約是毋庸置疑的,然若配合當時的客觀環境,賣國賊這惡名未免加諸得過於武斷輕率。
第一,他無從選擇簽或不簽條約。他只為代表,且也盡力「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奈何中國處於劣勢,故簽署不平等條約並非其失。
第二,他實質上是替滿親王朝背了所有外交黑鍋。滿蒙親貴愚昧無知,無能力去與戰勝國交涉,而袞袞諸公中只有他善外交斡旋,故成了受辱挨罵的罪羊。若其時由另一清臣作代表,賣國賊這個惡名便不會落在其身上。另外李鴻章籤條約,他自己根本做不了主,都得朝廷同意,皇上點頭,他根本沒有拍板的權利,他只不過是一個簽字畫押的工具而已
由此,在清廷戰敗這客觀環境下,國民把清朝戰敗的屈怨加諸在交涉者身上,因而使其成為「國人皆欲殺」的漢奸,實在過於武斷輕率。
反之,李鴻章的改革事業及外交技巧均有著值得肯定之處。改革方面,他是近代電訊、兵器等事業的開山鼻祖,中國的第一支海軍 第一條鐵路 第一座電報局 第一家醫院 第一次幼童留學 都與李鴻章有著最直接的關係,李鴻章所帶領的洋務運動雖然最終沒有解決中國的問題,但卻是中國最早發出的自強聲音,其改革先鋒之定位不容抹殺。
外交技巧方面,其內悅昏君,外禦列強,
被譽為近代中國「兩個半」外交家的其中一個(另外周恩來是一個,顧維鈞是半個),可見其外交能力之鉅。
總括李鴻章一生,其創造時勢,卻囿於時勢。誠如梁啟超評:「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形勢使然」在很大程度上造就其一生。,卻湮沒不了李鴻章值得肯定之
後人對於李鴻章的批評,大致可分為兩派:一派是民族主義者的評論,
賦予李鴻章極負面的評價,批評他的海防論、馬關條約與中俄密約根本就是喪權辱國的政策;
另一派則多半是專業的政治、歷史學者的評論,李鴻章在朝廷的猜忌、同僚的攻擊與外國的脅迫之下,還能實行許多革新的善政,誠屬難能可貴。其實,前述二派見解都不無偏頗之處。
李鴻章的歷史定位與評價之所以如此尷尬,主要是因為他所處的是嶄新的世界局勢,但他所固有的知識背景卻與此一局勢相互矛盾。他的革新看似遠見獨具,出乎曾、左及其他傳統士人之上,但是他的知識背景與其他傳統士人並沒有太大的差異,而革新政策只是一種面對新時局的「應付」而已。
或許他的革新政策啟動日後中國的現代化,但這並不代表他比起其他傳統士人還來得高明。
尤其,當我們看到他治理淮軍有多麼地腐化,以及他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的作官技巧時,便可以清楚地了解他的人格特質。
我比較贊同當時的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對他的評價:「與其說他有豪膽,有逸才,有決斷力,不如說他是個伶俐,機靈,能夠妙察事理利害得失的人。」
如果說他是諸葛孔明,為何在他一生中,支那帝國會像剝筍皮一樣,愈剝愈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