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俄土戰爭發生的遠因
俄羅斯帝國從1480年建立以後發展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當時,它的南面屹立著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人佔領著俄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封鎖了俄羅斯靠近黑海和走向海外的所有通道。 沙俄帝國為了打開南邊的出海口,在17~19世紀期間,同奧斯曼帝國先後進行了10次頗大規模的戰爭。
俄土戰爭是指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 。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
其中克里米亞戰爭是指1853年—1856年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撒丁四國聯盟爲爭奪歐洲霸權而進行的戰爭。也被稱爲第九次俄土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的背景
18世紀的俄羅斯在一直把南下征服土耳其帝國、奪取近東和巴爾幹作爲頭等戰略目標。進而打通黑海海峽,進而控制地中海,同時試圖通過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内日益增強的不滿。
而英國和法國在中近東也有着巨大的殖民利益,特别對英國來說,這一地區是不列顛通往東方的樞紐,決不能容忍俄國控制黑海和地中海。
50年代初,沙皇決定利用“聖地”問題的爭執對土耳其采取行動。長期以來,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之間就耶路撒冷的基督聖地的管轄權問題發生爭執。由於每個教派後面都掩藏着某種政治力量,這種“神聖的爭吵”不過是列強之間爭奪近東霸權的“卑鄙的戰爭”。
1852年8月,土耳其政府在法國政府的壓力下,保證天主教徒對聖地的管轄權。沙皇以此爲口實,指責土耳其政府迫害東正教徒,要土耳其政府把土境内所有信奉東正教的臣民交他“保護”。土耳其拒絕沙皇的要求。
克里米亞戰爭的原因
這場戰爭的表面原因是宗教問題,事實上是歐洲列強爭奪歐洲和近東霸權的鬥爭引起了這場戰爭。特别是英俄兩國在近東的經濟沖突,是克里米亞戰爭的經濟根源或根本原因。
奧斯曼帝國逐漸的、内部的瓦解,使得俄羅斯認爲是它穫得一個通向地中海和占領巴爾幹半島的好機會。俄羅斯則想爭取穫得對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控制。英國和法國反對俄羅斯的擴張,它們不希望俄羅斯穫得這些戰略要地以維持它們自己在東南歐的勢力和利益。
克里米亞戰爭的結果與影響
俄國在英法聯軍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加上薩丁尼亞王國的援助及奧地利與普魯士的外交壓力,最終使俄國宣告戰敗。1856年3月,戰爭雙方簽定《巴黎和約》,重新劃分了歐洲列強在中近東和巴爾**勢力範圍。俄國通過黑海海峽向南擴張的企圖受到重大打擊。俄國的戰敗,使它完全喪失了自戰勝拿破崙一世以來在歐洲的稱雄地位,加深了俄國農奴制的危機,迫使其不得不在戰後進行資本主義改革。
第十次俄土戰爭背景
沙俄在克裡米亞戰爭失敗後進行了改革,並加強軍備積極備戰。這場戰爭源自於俄國希望打開通往地中海的通路,並且解放生活在巴爾幹半島,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使他們從鄂圖曼帝國獨立出來。且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使自己在巴爾乾地區既丟面子又喪失了威信和影響,它需要尋找一個機會重新回到巴爾幹,恢復原有的一切。
沙皇政府打著“拯救土耳其帝國壓迫下的基督徒”和“保護斯拉夫兄弟”的旗號,先是通過外交途徑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壓力,但效果並不顯著。隨後又倡議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保加利亞實行自治,亦遭土耳其的拒絕。土耳其恃仗著英國在背後的支持,力圖在戰場上徹底打敗起義者和於1876年6 月30 日對土宣戰。當戰場上的形勢明顯地有利於奧斯曼帝國政府時,沙皇便於1877 年4 月24 日正式對土宣戰。 5月,羅馬尼亞、 塞爾維亞和黑山均宣布加入俄方,共同對土耳其作戰。
第十次俄土戰爭結果與影響
俄軍在羅馬尼亞軍隊與保加利亞軍隊的支援下,兵臨君士坦丁堡。由於英國干涉,俄國未能佔領君士坦丁堡和海峽。根據1878年3月《聖斯特凡諾條約》,建立一個由俄國“保護”的龐大的保加利亞公國。英奧兩國反對該和約。有關各國在1878年6~7月召開了柏林會議,重訂和約。根據柏林和約,俄國重新獲得比薩拉比亞南部,在亞洲獲得巴統、卡爾斯、阿達等地。而奧斯曼帝國則在戰爭中不斷被削弱,以致日益衰落,成為列強宰割的對象。 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在戰後脫離了土耳其的控制,這次戰爭也成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起重要推動作用的各種衝突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