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談談:中國歷代疆域與朝鮮半島的關係!

2013-06-18 4:26 am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兩千多年來,不知什麼原因,中國歷代的疆域(版圖)似乎總跟「朝鮮半島」無緣!

請看看漢朝,當時曾徵討過朝鮮,漢軍也在東北地區平定了衛氏朝鮮,設置遼東四郡。但佔領期間滿短促的,疆域也不及朝鮮半島的一半。

再看看唐朝,唐軍聯合新羅滅了百濟,後來又聯合新羅滅了高句麗,並設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但統治的期間更短暫,且疆域面積更比不上漢朝。

最後看看元朝,當時的京畿定在大都(北京),離朝鮮半島滿近的,又不像青海、西藏有大山阻隔(長白山最高峰海拔才2750公尺),但除了東北角有一點點疆域之外(不到朝鮮半島的十分之一),當時的整個朝鮮半島,也只是中國的「藩屬國」。

也就是說,在中國的疆域史上,遼東半島反而幾乎一直是中國的版圖。但近近只隔著長白山及鴨綠江的朝鮮半島,則幾乎一直只扮演著中國的「朝貢國」的角色!

再遠再高再廣的地方,歷代中國版圖都能納入,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怎麼幾乎都跟中國歷代的版圖無緣呢?希望我沒說錯,也請專家幫忙解說一下,感謝您!

阿汕



回答 (14)

2013-06-18 12:46 pm
✔ 最佳答案
古代中國向來都有『天朝上國』的外交心態,原則上,只要藩屬國『奉正朔』,中國向來是不會為了擴張帝國而進行征伐的說。由於在本質上,中國向來是保守主義,和草原帝國的擴張征服天性是截然不同的,再加上,中國雖大,但向四境蠻荒擴張的成本過高、利潤過低,過度擴張帝國,其實也確不合適於中國的國情的說。

朝鮮半島乍看之下,雖然近在咫尺,但是,東北陸道過於荒涼,難以供養大軍進行征伐,東北週邊的胡族也向來反復不定,在經濟和外交上,東北都不足以中國長期維持一支大軍的說。而古代海道,向來海象難測,古代中國既不是海上帝國,也沒有海權思想,在並無商業經濟條件的支持下,古代中國官方,少有建設強大海軍之舉,或單依靠海軍進行作戰的情況的說。畢竟這短期的成本和風險都太高了。

綜合各種因素,『奉正朔』其實已經算是中國較好的外交方針的說。畢竟,除了中亞草原上的威脅之外,古代中國四境,其實少有能真正威脅中國之勢力的說。所以不論是在經濟上、外交上、戰略上;在高成本和低利潤、高風險和低威脅之間的計算,刻意征服朝鮮半島,確實不合理的說。也因此,古代中國對於朝鮮半島的一慣原則,是順手而不強求、爭面子而不征服的說。

看看唐朝最強盛時,費了多少年時間和巨大成本,才征服的大半朝鮮半島,卻在盟友的背叛下一無所獲的說。可是只要藩屬國長眼一點,維持中國的面子和尊嚴,天可汗還不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說了麼?

2013-06-18 19:31:47 補充:
其實說,西域被中國長期控制為其固有領土,這一點,個人是認為有待商確的說。畢竟,西域的歸屬和控制,向來都是在中原帝國強大,而有餘力時的說。一旦中原帝國衰落後,它通常即很快脫離中國的掌控的說。畢竟,西域距中國本部太遠了,它也不屬於漢文化圈的說。就長期歷史來看,西域歸屬在中國控制之下的時間,其實很短暫的說。而且,中原帝國對於西域的征略,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出於戰略上的防禦考量的說。其目的,不是在於征服西域,而是為了防止中亞草原的車騎民族佔領西域,增強其對中國的威脅性的說。

2013-06-18 19:52:25 補充:
至於安南,它確實是自從西漢以來,被長期納入中國固有領土,一直到唐末才脫離出中國的說。和朝鮮半島相比,它確實和中國更加關係密切的說。可是,正因為如此,從安南的例子上來看,更可以看出中原帝國『奉正朔』外交體系的精神的說。如果連數百年來長期固有領土的安南,都可以循『奉正朔』的體系,脫離中國獨立,而不被為難,其它非中國本部的領土,那不就更加是不用說的了啦!

正如同,一開始上文所說的,中原帝國向有封閉自守的習慣,除非出於先制防禦的戰略考量之外,否則除了重心的中國本部之外,它一向不愛出門血拼的說。
2014-11-10 1:20 p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
2014-10-10 2:14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09-04 8:14 pm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 最新活動→迎接新會員,首存狂送20% 】

【運動→電子→對戰→現場→彩球 】

【免費服務 →電影區、討論區、KTV歡唱、運動轉播、即時比分、24H客服 】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2014-09-04 3:29 p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1400703.pixnet.net/blog
2013-06-21 3:30 pm
中國吃下離首都遙遠的廣東,廣西,卻吞不下近得多的韓國,原因應該是文化上的未融合,韓國人不接受中國文化。


韓國人不接受中國文化,等中國不再強大,就把中國人趕跑了。
韓國歷史記載了曾經被中國侵略三千八百多次。
2013-06-20 4:49 am
首先得有一個認識
朝鮮半島或說今日的南北韓.....都不該等於過往中國各朝代所認為的地區

今日的朝鮮半島成為一個完整的政體當是在宋代之後

唐代對這地區的認識是存在數個獨立的政體

再往前推.....到所謂的箕子朝鮮....所在位置也許還在今日中國境內

如果箕子朝鮮在今日的朝鮮半島...那今日大陸的遼東遼西一定在當時就開闢很久了...但遼東遼西的開闢最早不會早於燕國設置五郡之前

2013-06-19 20:55:09 補充:
另外得認識中原王朝對外拓地的動機

中原王朝是農耕部族所演進

安土重遷

又以天朝自居

漢代對於西域的拓展是迫於....[[軍事]]

對於趙陀的南越也是採取懷柔手段...不輕起征伐...沒有急迫性...後來是因為南越本身出問題...漢朝才派軍隊去平定暫時佔領

2013-06-19 21:00:08 補充:
歷史淵源+離中央太遙遠+願臣服進貢+歷來勞師遠征幾進無功[隋唐兩朝]+天朝心態[這從明朝鄭和下西洋不是殖民而是希望四方來貢...可以證明]+無軍事急迫需求

2013-06-20 07:06:10 補充:
一個農耕民族的政權
版圖能從黃河長江往外擴充

不外乎[融合]...融合各方的族群...北方的疆域也是如此一一歸入版圖

春秋戰國到秦漢對於北方遊牧民族
皆採劃長城而自守...面對人民約當漢代一郡的匈奴是如此

當漢武強盛時...北擊匈奴...還是沒佔領其地為主要戰略

所以匈奴去後...北方還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鮮卑崛起...入主中原...被[[融合]]

契丹崛起...女真崛起...蒙古崛起...後金女真再次崛起

這些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後...北方版圖漸漸納入今日中國的基本版圖
2013-06-20 3:56 am
個人覺得之所以不去攻打朝鮮有幾種方面的原因

例如中國各朝的首都的位置

和朝鮮都相差很遠

派兵攻打不容易

西漢、唐代首都長安

東漢首都洛陽

北宋首都開封

南宋宋首都臨安

這些地方都是在中國的中部或者南部

而朝鮮是在我們中國的東北方

所以和中國內部距離有一段距離

所以其一是地理環境因素

其次中國各朝重視於什麼外族

例如漢代的主要對手的匈奴

唐代的主要對手是西域各部

宋代主要對手為遼、金、西夏

所以根本没有餘力去攻打朝鮮

所以目標明確是原因之二


朔田流星

2013-06-19 19:59:35 補充:
其三

既然朝鮮不強

就算是去打也不會幫到國家增加收入

反而勞民傷財

所以原因之三是消耗國力

其四

秦始皇打過高麗<即是朝鮮>

可是對國家没什麼用

2013-06-20 20:43:05 補充:
其五

朝鮮没有入侵中國

而中國就去攻打別人

出師無名加上無理

像中國這些自以為強國的國家

是十分著重名聲的

2013-06-20 22:28:37 補充:
其七

朝鮮的文化和中不同

強行攻佔下來的話

朝鮮有一日也會反的

2013-06-20 22:40:26 補充:
更正

在意見21中

朝鮮的文化和中<國>不同


其八

朝鮮並不容易攻打

以中國的國力要打敗朝鮮

十分花力氣和時間

2013-06-20 22:42:57 補充:
只有元朝這個意在大一統的國家

和有這樣力量強大的國家

才會去攻打朝鮮

明朝的國都十分鄰近朝鮮

如果不是宦官當權

我想明朝是最有機會和朝鮮有關係的朝代

2013-06-20 22:45:25 補充: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

朝鮮的氣候朝鮮人適應但中國人不適應

所以中國人容易生病

好像在越戰中的美軍那樣

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2013-06-21 09:17:07 補充:
會不是因為中國打下不少的外族

没有資源再打朝鮮
2013-06-18 5:11 pm
基本上,中國政權若能打下來,自然就會納入版圖;如果難以打下,則大多數是收取貢方物,納為藩屬國。根據史記記載:西周初期,周王室禮遇殷商貴族箕子,封爵位為侯爵。箕子跑到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北部一帶建立自己的國家,史稱箕子朝鮮。 西漢初年,漢高祖所封燕王盧綰出奔匈奴,其舊部衛滿渡過鴨綠江,引兵滅掉箕子朝鮮,建立衛氏朝鮮。隔了將近百年之後,漢武帝時代,中國為了對付最大外患匈奴,積極跟四方鄰邦交通。衛滿之孫─衛右渠阻止鄰近諸國跟漢國來往,而且自身與漢廷又衝突不斷,於是,漢武帝出兵滅掉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置樂浪、真番、臨屯、玄菟四郡。這是中國王朝第一次將朝鮮置入版圖。 後來,直到西晉之初,中國基本上都還擁有朝鮮半島北部領導權。公元四世紀之後,黃河以北,基本上「五胡亂華」,各少數民族、軍事強權各占山頭、割據為王,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已是鞭長莫及。鴨綠江流域,高句麗興起,兼併漢所置四郡,及周遭部落;西南部則由百濟所兼併;東南由新羅所兼併。這一時代,史稱「朝鮮三國時代」。之前著名韓劇「太王四神記」中主角好太王高談德(裴勇俊飾)便是朝鮮北方─高句麗王國的傳奇國王、民族英雄。此人跟「五胡十六國」中鮮卑族所建的後燕版圖接壤,也互有攻伐。 隋朝結束南北朝分裂局勢,統一中國。那時代(6世紀末~7世紀初),朝鮮半島仍是三國時代。高句麗實力最強,甚至擊敗遼東半島的契丹族,使版圖延伸至此。但也由於兵強力盛,高句麗對隋朝並不臣服,亦不恭順。隋煬帝三次東征高句麗,都因為師遠兵疲、後勤補給不及而徒勞無功。 唐統一天下後,朝鮮三國局勢也有微妙變化。由於高句麗是三國中最強者,也時常南下擴張。三國後期,高句麗聯合百濟,侵略新羅。新羅屢向唐朝求援。唐太宗幾度東征,但也犯了跟隋煬帝一樣的過失致無功而返;唐高宗時代,唐軍與新羅聯軍,終在西元668年滅掉高句麗(660年,已迫使百濟投降),解決隋唐東北方的邊患。 唐朝試圖在朝鮮半島建立統治權,而與盟友新羅撕破臉。新羅最後打敗唐軍,定都慶州,統一朝鮮半島,史稱「統一新羅」。附帶一提,新羅雖將唐朝勢力逐出半島,但整體而言,對大唐還算恭順。後來推行一連串唐化運動,唐朝統治者稱之曰:「君子國」。統一新羅時代與中國的唐朝幾乎一致,從西元668年開始,至西元918年結束。 新羅分裂後,朝鮮半島又變成三國分立,史稱後三國時代(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 西元918年,王建發動政變,推翻原新羅王朝,後來又兼併後百濟、後高句麗,以「開城」為都,建立高麗王國。高麗初期,武力不弱,跟契丹(遼國)之間時有征伐,亦互有勝負。但隨遼國版圖不斷增大,戰線逐漸拉長,高麗擔心不敵,開始談和。11世紀初以後,兩國基本上和平相處。女真還是部落時,也曾臣屬於高麗,向其朝貢。完顏部統一女真後,實力大增,11世紀末,開始向高麗挑釁、發動戰爭。由於近百年的和平,高麗並無強大精湛的軍隊禦敵,而節節敗退。後來女真建立金國,滅遼,斷絕高麗跟中原王朝的聯繫。高麗被孤立,國力遭到削弱。13世紀,蒙古從草原部落,組織鐵騎、建立赫赫帝國。蒙古數次侵犯擄掠,高麗莫之能禦。忽必烈繼承汗位,建立元朝,統一中原後,高麗倍感壓力,而臣屬之,國主開始娶蒙古公主為妻,君主繼承人按約定,在元大都(今北京)以蒙古人教養方式長大成人後,方得返回高麗。1392年,李成桂以武力掃平高麗殘餘勢力,建立朝鮮王朝,史稱「李氏朝鮮」。朝鮮征服半島東北隅的女真部落,最強時期疆域曾達圖門江。李朝太祖大王─李成桂在洪武年間,向明廷入貢,確立其與中國的宗藩關係。李氏朝鮮政治、軍事上乏善可陳─對內黨爭不斷,早期~中期(以明為宗主國時)對外無力抵禦倭寇不斷的侵擾。科技、文化卻有很大發展,世宗時代創立「朝鮮文字」。1592年、1597年,日本豐臣秀吉兩次率領配備有葡萄牙火器的軍隊入侵朝鮮半島,朝鮮由於承平日久,軍隊一觸即潰。不得已向明廷求援,明廷也派出配備有火力的陸軍、水軍進入朝鮮半島,最後擊退日本侵略軍,朝鮮史稱「壬辰倭亂」。女真建立後金後,屢與朝鮮衝突。天命~崇德期間,多次侵擾之,而朝鮮為了忠於明廷,也與後金採敵對態勢。但朝鮮始終積弱,難以克敵,而被迫與後金簽訂兄弟之盟。皇太極建立清朝後,再以武力迫使朝鮮改臣屬於己,與明廷斷絕往來。滿清入山海關後,不久實行海禁,日本江戶幕府也實行鎖國,朝鮮亦閉關鎖國,極少與外界往來。但由於倭寇侵擾減少,倒也太平無事。直到19世紀後期,日本明治維新,戮力西化、國力大增,而欲取朝鮮半島。 1876年,日本軍方勢力正式侵入朝鮮半島,1894年,日本藉口朝鮮黨爭內亂,出兵朝鮮半島,滿清以朝鮮宗主國自居,出兵保護,最後釀成清日甲午戰爭。結果清軍失敗,訂定馬關條約,朝鮮不再是滿清藩屬。 參考【維基百科‧朝鮮歷史】
參考: 自己+維基百科
2013-06-18 3:05 pm
大家早安,
十分感謝HaHa的長篇解答!不過,我想找的,是本題的理由的「分析」,而非史料的「收集」,因為類似的史料我看了不少,如:
維基的「朝貢體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9D%E8%B4%A1%E4%BD%93%E7%B3%BB
維基的「中國疆域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7%96%86%E5%9F%9F%E5%8F%B2
(續)

2013-06-18 07:05:48 補充:
也感謝hr1995與小張的分析,這正是我極欲尋求的解答!不過,依照兩位「成本」等的說法,那麼唐朝征服西域,以及元朝征服西藏,也都有類似的阻力,但卻能被納為長期的版圖。
是不是要從歷史情節去推敲?或是哪位帝王有什麼心結?怎麼會那麼巧呢?兩千多年來,就沒有一個皇帝能比較長期的征服整個朝鮮半島?
感恩。
阿汕

2013-06-18 07:14:54 補充:
還有,再補充一點:

像是漢、唐、明三代,往南到了遙遠的「越南」,都能長期的被納入版圖。從併吞的目的來看,難道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真的沒比中南半島營養嗎?
阿汕

2013-06-18 08:01:23 補充:
也感謝001實幹專家的意見!
照理說,先王「打不下來」,後輩應承接遺願,接著再打,這不也是理所當然嗎?
除了大家分析的之外,其他還有什麼歷史緣由呢?究竟真正的問題是出在哪呢?
感恩。
阿汕

2013-06-19 10:21:42 補充:
大家早安。
也十分感謝子聃的詳細解說!其實,中國對朝鮮的歷代關係,我大略都知道,不是打不下來,就是撐不太久!只是,像草原帝國元代的擴張,這麼近的朝鮮半島,他們怎沒再接再厲的去爭服呢?子聃與HaHa説的,大都是當時的「歷史近因」,而我很想從「歷史遠因」或是「歷史常理」來分析,就像hr1995所説的,多用以下的幾個方向來分析:
1.歷史情節
2.外交情懷
3.地理情勢
4.戰略情理
5.甚至是朝鮮人本身的實力分析
總之,怎麼會那麼巧呢?兩千多年來,是什麼魔咒讓中國始終「拿不下朝鮮半島」呢?
再次感謝大家的幫忙!
阿汕

2013-06-21 09:33:03 補充:
大家早安。
非常非常感謝諸位的費心,不論是回答欄的細心解答,或是意見欄的寶貴意見,都帶給我很大的收穫!坦白講,這個問題若能好好彙整,真可寫成一篇精彩的博士論文!
特別要感謝hr1995的分析,他首先扼要的道出中國對朝鮮「打不下來,撐不太久」的幾點理由(方向):
1.擴張成本高
2.資源難養大軍
3.漢人文化圈的情節
4.防禦勝於爭服的概念
5.漢人的本土情懷
若真如nypa所説,韓國人自稱,歷代中國侵略朝鮮已達三千八百多次,卻「一直沒拿下朝鮮」的主因,恐怕得從我提的「朝鮮人本身實力(意見008)」來探討囉!看來,朝鮮人確實是個「很難搞」的民族吧?再次謝謝大家。
阿汕
2013-06-18 2:58 pm
一般稱臣納貢後很少還會去滅國實行統治
也很少有像歐洲那種殖民的欲望

2013-06-20 21:47:11 補充:
朝鮮既軟又硬
軟的既是伸手不打笑臉人(朝貢)又沒對中國產生迫切的危害
硬的是也沒那麼好打

動機論 興趣缺缺
2013-06-18 9:05 am
中國統一的因素 本來就是為了黃河氾濫和750mm等雨線造成雨量分布不均而來

朝鮮半島是在此兩因素之外 又隔著鴨綠江及長白山

而當750mm等雨線外的游牧民族南下 原中原地區政權也只能向南發展

不可能往北到朝鮮半島 且朝鮮半島更不如華南富庶 面積也遠遠不如華南

自然對古代中國而言 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2013-06-19 17:16:25 補充:
我想 最大的差別還是地理位置

畢竟朝鮮半島超出中國歷代的國防線(長城也就是750mm等雨線)

要長期佔領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

只要遊牧民族一蠢動 勢必就要棄守朝鮮


較有可能佔領朝鮮的反而是北方遊牧民族國家 如元或遼

但遊牧民族的國家組成是世界主流的部落制 而非傳統中國的郡縣制

也就是所謂的王只是各部落的共主 藩屬國對於他們來說 其實跟併吞的差別不大

因此從五胡亂華到遼金元對朝鮮半島的態度 似乎都是如此

清也是如此 而 等清朝漢化程度較深後 已開始被列強侵略 也無力思考朝鮮了

2013-06-20 02:18:05 補充:
抱歉 小弟覺得用鄭和來比有盲點

畢竟中國是陸權國家 沒有海外殖民的觀念 因此下西洋沒有佔領是很正常的

若以所謂漢民族政權 我覺得對能征服的區域態度是比較傾向佔領設郡縣
2013-06-18 6:16 am
漢朝、魏國、西晉都一直統治著半個朝鮮半島,即北部的古朝鮮地方,只是南部三韓地方不受中原控制而已,直至源於中國東北的高句麗興起,脫離西晉的統治,繼而吞併朝鮮半島北部為止。
隋統一中國時期,沒有能力去打敗高句麗,甚至連遼河也不能渡過,連遼東半島也落入高句麗手上。
唐聯合新羅滅百濟,取得高句麗及百濟地方,因想連新羅蘭也吃掉結果給新羅打敗。
遼國時期,王氏高麗打敗契丹人,結果版圖推上至鴨綠江。
明朝李成桂推翻王氏高麗向朱家稱臣,故成為明藩屬,不入明本土版圖,明更加把鴨綠江以前今新義州一帶劃給李成桂。
http://ny.stgloballink.com/global/200908/t20090828_1104192.html
  現代朝鮮起源於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地區,中心是慶州一帶,公元前後開始建立封建國家,經過馬韓、弁韓、辰韓三國的兼併戰爭,逐步形成了控制朝鮮半島南部的封建王國新羅。新羅仰慕漢唐文化,信奉儒教和佛教。而在朝鮮半島北部,一直與新羅敵對的高句麗則是奴隸制和氏族制度的遊牧民族國家,民風剽悍善戰。高句麗不斷進攻新羅,兩者成不共戴天的世仇,導致新羅先後與隋朝和唐朝合作夾擊高句麗。
  高句麗最輝煌時期,消滅了隋朝的百萬大軍,控制了今天遼寧、吉林大部份地區和朝鮮北部地區。但不久唐朝崛起,再度將高句麗驅逐南遷至朝鮮半島,首都遷移到了平壤地區。唐朝武則天時期,唐軍與新羅結盟,東西夾擊了高句麗。高句麗在歷年戰爭中損失 50萬人,被唐朝押解進入遼西、河北、河南安置了70萬,逃往靺鞨族(滿族)人建立的渤海國的有30萬,逃往新羅的有30萬。200萬人口的高句麗從此亡國。
  唐高宗吞併高句麗後,中韓邊界初定在漢江(流經漢城,今首爾)。新羅對“戰利品不均”不滿,趁唐朝大軍在西域奮戰突厥,策反唐朝的守關大將反唐,把中韓邊界從漢江向北移到大同江。735年,新羅軍隊實際控制線向北推進到大同江南岸。
  後來,渤海國的興起給唐朝很大壓力,唐朝要對渤海國實行懷柔招安,不能多面樹敵,於是決定恢復同新羅的關係。唐玄宗于748年下詔,承認大同江以南為新羅領土,新羅也承諾不再向北擴張。元末明初,中原激戰無力顧及邊陲,高麗趁機越界侵佔了大片中國領土。明朝穩住中原後,發現高麗越界,於是調兵遣將準備收復失地。這時高麗大將李成桂突然背叛高麗,以懇求明朝賜予新的國號,請求明朝不發兵。考慮到朝鮮卑詞厚禮,朱元璋同意了李朝把邊界推進到鴨綠江一線,不但不再收復失地,更把邊界設在鴨綠江,割讓了更多的土地。
  明末清初,滿清入關以後,朝鮮特意制定了一個名為“反清復明”,實為伺機向北擴張的軍事計劃,在鴨綠江邊屯兵20萬,企圖重演元末明初中原激戰無力照顧邊陲,自己趁機向北擴張那一幕。只是當時東北是大清進攻北京、佔領中原的大本營,非常堅固,朝鮮的再次侵略擴張才沒有成功。
http://home.olemiss.edu/~gg/hstrymap/lishidit.htm

圖片參考:http://home.olemiss.edu/~gg/hstrymap/b2060025.jpg


圖片參考:http://home.olemiss.edu/~gg/hstrymap/02290263.jpg


圖片參考:http://home.olemiss.edu/~gg/hstrymap/05890618.jpg


圖片參考:http://home.olemiss.edu/~gg/hstrymap/06690907.jpg


圖片參考:http://home.olemiss.edu/~gg/hstrymap/13681644.jpg


2013-06-19 20:41:56 補充:
漢唐盛世時期,也只是統治今越南北部的交趾及九真而已,而且當時的交趾人反抗極甚,不下於高句麗,並非如版主所言的長期的被納入版圖。


東漢徵氏姊姊對中原朝廷的反抗,甚至成為越南的民族象徵。宋朝時期,宋朝廷甚至聯合交趾打敗儂智高,因壯人的偶像儂智力高要把領地脫離交趾加入宋朝。明朝也對越南失去控制權,現代越南中部及南部都是北部安南,即交趾,打回來的,直至清朝越南為免麻煩才向乾隆稱臣。


君不見同樣是被征服,越南人對法國文化極為仰慕,對中國反之不屑一顧。

2013-06-19 20:49:02 補充:
古代新疆跟中原關係不錯,主要是種族的關係,古代新疆居民主要是白種的吐火羅人與及波斯種的農耕民族,須靠中原的支持去跟北疆游牧的種族對抗,這種關係長期維持直至唐朝時期,回紇亡國,大量黃種的回紇人入侵新疆,把當地的白種居民同化,成為突厥種族。


西藏、青海、內蒙古等,都是滿清打回來的,歷代中原本朝廷都只是以藩屬稱之。

2013-06-19 20:51:22 補充:
朝鮮族雖然多源,不過自東北民族高句麗跟南部韓人種族的長期融合,不論於文化、風俗及語言都已經形成獨特的系統,對中原的野心當然抗拒,就好像越南一樣。
2013-06-18 5:02 am
因該來說是打不下來。因此就沒納入版圖

可參考維基百科「朝鮮歷史」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00: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617000016KK047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