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時後宮的鬥爭情況是怎樣?

2013-06-14 2:00 am
我知道古時後宮的鬥爭情況是弱肉強食,明爭暗鬥和腥風血雨的局面。但是,還有其他況的出現嗎?我要的是好處和壞處包括其原因。我不要網址。只要答案而已。拜托。拜托。
更新1:

為什麼還有回應難道你們不知道嗎?

回答 (2)

2013-06-28 10:43 pm
✔ 最佳答案
既然是後宮鬥爭又怎麼會有好處?真要說的話我們或許能從後宮鬥爭中延申到現代的職場,世間事,萬般皆有值得學習之處,即便是一齣背離史實遭批胡亂編造的連續劇, 其學問也是值得挖掘。從後宮甄環傳當中學到職場生存的方法。

✻人脈建立
這裡的「人脈」,對象泛指對內與對外。對外,指的是經營客戶的技巧,一旦掌握了重要客戶,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主要業績來源;對內,指的是與人為善,與公司的同事和睦相處。如此內外兼修。遇到萬一,方能裡外應援,逢凶化吉。

✻才不露白
鋒芒畢露固然能展現你的優秀,但場合與尺度拿捏絕不容忽視,否則極易讓自己陷於險境。尤其在主管、大老闆的面前,適時低調,不讓主管感覺到你的優秀對他本人具有威脅性。

✻面面俱到
劇中有一幕是沈貴人讚賞華妃後,甄嬛馬上補充一句稱讚皇后的美語,適時化解現場尷尬,頓時也平衡兩大巨頭的權力槓桿。職場上的風向球時而向東、時而向西,今日的當紅炸子雞有可能淪為明日黃花。因此,時時說好話,與人為善,是辦公室生存的不變法則。

✻見賢思齊
劇中四阿哥弘曆稱讚甄嬛:「皇上寵愛之人,必有所長。」甄嬛則回他:「與其心生敬佩,不如變為其人。」 的確,辦公室臥虎藏龍,絕對有值得學習的對象,即便無可供見賢思齊者,亦必有見不賢而可內自省者也。

✻舌燦蓮花
佩服劇中人物說話藝術,明明是諷刺,卻不見罵人字眼,能言善辯、妙語如珠,不少可能發生的衝突,都能技巧性的平息一場紛爭,全靠流利的應對進退。

✻博學多聞
上述的機智過人、舌燦蓮花,絕對是有一定的知識程度作後盾,就像劇中甄嬛總能在好多場合裡,引經據典的轉圜場面、扭轉情勢,而其得寵,也多在於能與皇上論古述今,相談總能甚歡,平日知識涉獵亦不能少。

✻識人之明
個性桀驁不馴的葉貴人,對於宮中每日需向皇后請安的習俗,不屑的說:「心中真正尊敬,未必日日敬安,在這房間裡多的是口是心非之人。」你的工作夥伴究竟是逢迎之輩或忠誠之士,的確是要有智慧方能辨之。

✻以退為進
甄嬛閨中好友沈貴人遭奸人所陷,甄嬛起初急欲出面幫忙解釋,後改採以退為進策略,以日久見人心一語,讓事件表面上低調落幕,暗地裡則仍然積極追查,終使沉冤昭雪,還沈貴人一個清白。職場上,倘若碰到百口莫辯的誤會,當場急於辯白也許無濟於事,且恐怕會傷了同事的感情。不妨學學甄嬛,暫時退場讓彼此的情緒冷卻,之後再針對事件做搜查與理性討論分析。

✻謙沖為懷
劇中年羹堯協助雍正登基有功,更戰功赫赫平定邊陲,只可惜驕傲自恃的作為,落入意圖謀反之嫌。辦公室裡,總有一些人自認學歷過人,也許是個性使然,和同事見面從不主動打招呼,即便別人與他點頭寒暄,也被無感漠視,造成人緣不佳,最後也會落入主管們的耳中,不能不慎。

✻創造被利用的價值
膽小怯懦,忌妒心重的安陵容,一直不得皇上寵愛,由於皇后為了要制衡甄嬛的日漸得寵,便以安陵容為魁儡,期能以其得天獨厚的優美歌聲取代甄嬛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如果沒有這一層利用的價值,相貌平凡自信不足的安陵容,豈能立足於後宮多年;反觀辦公室裡,優秀人才輩出,如何能屹立於競爭激烈的職場而不墜,至為關鍵。如何成為被公司需要,且不容取代之角色,端賴自我進修,舉凡語文能力、財經企管知識、電腦技能等等, 甚至人脈經營皆是。有句話說得好:「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造機會。」創造本身價值,就是創造機會。





2013-06-29 17:32:34 補充:
我承認這題我是在喇塞
不好意思><
2013-06-26 1:47 am
F.2 你會讀到的
新舊黨爭
新舊黨爭是北宋 神宗 熙寧 二年(1069年 ),圍繞在王安石變法 的執行上所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王安石 的新政,舊黨反對新政。兩派官吏 互相攻擊,一得勢就貶斥另一派士大夫 ,造成北宋 政局的不穩定。

自神宗熙寧二年實行變法起,圍繞著新政,引發了一場新舊黨爭:新黨支持新政,舊黨反對新政。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由於新、舊兩黨更迭執政,新政時行時廢,國策搖擺不定,臣民無所適從。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變成黨同伐異、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使朝綱不振,政風日壞。到了後期,權奸蔡京 當政,打著新政之名,與宦官童貫 等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結果朝廷忠良盡去,國事不堪聞問,加速了北宋的覆亡。這種局面,實非王安石所能預料。

中國兩千年來的歷史表明,一切有關經濟、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除了分裂割據時期,如商鞅變法,凡在中央集權王朝中葉所推行的,鮮有成功者。前如兩漢之際的王莽新政,中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變法,後如清代後期的康梁維新。其因無他,蓋吏治敗壞、病入膏肓之故也。


顧憲成(1550-1612)明代進步思想家,無錫涇里(今無錫縣張涇)人。字叔時,號涇陽。因創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



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非東林黨之間的鬥爭。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為主的政治集團。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形成重大影響。朝野士紳,一時匯集,時人稱之為東林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廣泛支持,同時遭到宦官的激烈反對。明末黨爭中,東林黨的主要對手是齊楚浙黨,即所謂的非東林黨。萬曆後期,雙方從大禮議事件的「國本之爭」為起點,繼之以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鬥爭不已。



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政,人稱九千五百歲,諸黨爭相依附之,對東林黨人實行血腥鎮壓,又拆毀全國書院,許多東林人物被迫害致死,朝野忠良盡去,還殃及邊防將帥,如熊廷弼、袁崇煥等。明思宗繼位後,對東林黨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他又說:「朕御極之初,撤還內鎮,舉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營私圖,罔恤民艱,廉謹者又迂疏無通。」東林黨與閹黨之爭,一直延續到南明時期。


中國歷代著名黨爭




黨錮之禍 牛李黨爭 新舊黨爭 東林黨爭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37: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613000051KK002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