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名稱的起源

2013-06-11 8:15 pm
*朕*這名稱~

是起源於何時?
何人開始用?
為何要這樣自稱?

回答 (3)

2013-06-11 9:13 pm
✔ 最佳答案
「朕」這個字最早並非是皇帝專用,而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自稱詞,即「我」的意思。
如漢朝蔡邕《獨斷.卷上》:「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又《楚辭˙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另《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B06217086/o/20130611124836.jpg

造字法:會意


字形演變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B06217086/o/20130611125623.jpg

金文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B06217086/o/20130611125738.jpg
承續甲骨文字形。


篆文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B06217086/o/20130611130123.jpg
“火”。



隸書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B06217086/o/20130611130726.jpg
,以致字形面目全非。



但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便規定,只有天子才可以自稱「朕」。因此「朕」這個字自秦始皇之後,就專屬皇帝的自稱詞了,後來一直沿用至清朝。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從上面敘述的資料整理出來,“朕”這個字意思的演變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B06217086/o/20130611131144.jpg




不過,在皇太后聽政或是下詔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為「朕」,這是較特殊的情況。如《漢書.郊祀志下》:「皇太后詔有司曰:『未見皇孫,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朕甚悼焉。』」又《漢書.王莽傳上》:「太后以為至誠,乃下詔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 其實早在先秦時,君王、諸侯都自稱為孤、寡、不穀。如《戰國策˙齊策四》:「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之本與非。」另《老子˙第三十九章》:「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意思是說,貴必定以賤為根本,高必定以下為基礎。因此侯王們自己稱為孤、寡、不穀。由此可知,孤、寡、不穀都是王侯們的自謙詞了。
參考: 網路整理
2013-06-11 10:20 pm
中國歷史秦朝建立,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





以下資料拷貝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 




朕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在中國古代專作皇帝自稱,商、周天子卻多自稱予一人。


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在中國歷史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稱「王」者亦可自稱「本王」,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相關條目

•予一人
•孤
•不穀
•寡人



隨著中國歷史秦朝建立,嬴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

「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稱。例如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割據局面出現,曹操是魏的君主(魏王),只自稱「孤」或「本王」;漢獻帝可自稱為「朕」。

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日本、朝鮮、越南的君主也使用「朕」這個稱呼。







「朕」這個專屬於國家首腦的自稱,在人類帝制(封建制度)文化裡面是很常見的現象,像是,柴契爾夫人(英語: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

只有 英國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才可以自稱「朕」,柴契爾夫人曾經僭越使用自稱「朕」,引起英國媒體撻伐。

外人按照禮法,只能稱呼柴契爾夫人 閣下,只有稱呼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才可以稱呼 陛下。  



在人類帝制(封建制度)文化裡面,禮法標誌著一個人身份地位,按照英國禮法,柴契爾夫人過世,只可以享有「最高軍事榮譽禮儀葬禮」(簡稱禮葬),規格僅次於「國葬」,規格亦與黛安娜王妃和伊麗莎白王太后相同。


在美國「國葬」規格,只有例如像是2004年6月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的喪禮,才舉行所謂的「國葬」。




在人類文化制度裡面,台灣知名電影,〈賽德克·巴萊〉名稱意為「真正的人」(在賽德克語,賽德克(Seediq)是人的意思,而巴萊(Bale)是真正的意思)。

只有 賽德克(Seediq)才可以是 人。

其他 非 賽德克 族,不是「真正的人」,是被 人 族「出草」的對象。        「出草」意思按照蔣毓英《臺灣府志》:「好殺人取頭而去,漆頂骨,貯於家,多者稱雄。」

人類為了生存,必須取得生存所需的自然資源,而資源來自土地,因此對土地的佔有,就是對資源的佔有,也就是確保了生存所需的資源。所有部族不論其生產力高低,對土地及資源的需要,都是不變。而土地在一定時間內產出資源有限。

各部族為了確保己身的生存,由於消滅其他部族的有生力量,就能減少其他部族的人口,降低其對土地的需要和競爭力,也就使自己的部族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資源,確保了生存的能力。因此所謂「出草」便被規定為成年男人的証明和提升社會地位的機制,並成為宗教信仰中祭祖的一環。這些社會制度和文化宗教上對於出草的重視,其根本原因乃是為了維持族人對外敵戰爭的企圖心,增加本部族的競爭力。

另觀世居於離島蘭嶼的達悟族,之所以沒有出草的習俗,可能就在於其處於四面海洋之中,主要的經濟取向是漁業,鬥爭的對象只有大自然,而非其他部族的人類。因此沒有消滅其他部族人口的需要。




在中國漢字文化,傳統視其他國家為野蠻「畜牲」,是應該被中國討伐與教育,才會淨化為 人。

在中國歷史先秦時,諸侯國君主秦王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明令:「士兵斬敵甲士首級一顆可得爵位一級,良田一頃,住宅土地九畝,役使無爵位的庶子一人,並且擁有擔任官吏的資格;斬敵甲士首級五顆可以役使本鄉的五戶人家;欲為官者斬敵甲士首級一顆可擔任五十石俸祿之官,斬敵甲士首級兩顆可擔任百石俸祿之官。」

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就是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後代。




柴契爾夫人起碼唸過英國牛津大學,不可能不知道英國禮法。


















------------------ 原始邮件 ------------------

发件人: "Yahoo!奇摩知識+"<[email protected]>;
发送时间: 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 下午2:04
收件人: "Share";
主题: 違規通知信

違規者:Share ( 初學者 2 級 )
發表時間: 於 2013-06-11 14:04:35 的發言
項目:回答違規 - *朕*名稱的起源
違規原因:其他
點數:-50
參考: 《老子˙第三十九章》:「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意思是說,貴必定以賤為根本,高必定以下為基礎。因此侯王們自己稱為孤、寡、不穀。
2013-06-11 9:12 pm
這名字起用於秦代

是由秦始皇開始用的

這名字是用於詔書

對皇帝的自稱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52: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611000015KK014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