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觀風整俗
考察民風民俗、了解民眾的生存狀況和思想意願,並且整頓不良習俗、打擊不法分子。
勸課農桑
為鼓勵流民居住定所開墾荒地,縣府給予公共的開墾工具,並且使其開墾的百姓有較優渥的待遇條件,非原本當地百姓提供簡易居所與糧食。在開墾荒地成果未出來前,鼓勵外商到縣府售糧,並給予較低的課稅。
而為了原本當地百姓的生計,向縣府購糧轉售有優先權。以防止無人供應開墾荒地百姓的飲食方面。且向外縣聘請善於耕種防治蟲害的老師到縣府工作教課,讓農民定期上課,定期也到開墾田地進行勘查。在收穫有成後,第一年農產收穫大部分收歸政府糧倉,且數年之後將公共開墾工具贈予開墾百姓,並逐年降低其收歸縣府的比率。為防止縣府給予百姓的待遇條件被惡性變質,鼓勵百姓舉發非法舉動,檢舉有成有賞,若百姓隱瞞,則加重罰金。
錢漕賦役
由於清代當時偏重人力的賦役,課稅則是以四處輾轉的商人為主,根據當時戶籍名冊進行每戶挑丁。由於存在客戶問題,即短暫居留他縣的居民,無法即時在戶籍名冊上登記,戶籍名冊約為五到十年重新審核,因此客戶應繳納保證金,離開縣府所在地時則可以收回部分,以防止他人以客戶的名義進行逃役,每戶抽丁的比例必須考察其家境情況,大戶人家必須同時課稅與提供人丁,具體實作細節為課稅為重,人丁為輔,課稅多寡取決於商業收益與人丁個數,以防止他人掛名於大戶人家之下。
而對於經濟不富裕且需要長幼照護的人丁,提供知識賦役,在官方設置的官學進行專業學習,同時提供最低限的經濟維持,並且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回饋縣府。
籌荒保息
大陸當時最常見的災害有四,旱災、河水氾濫、海水侵害、蝗災治理,旱災的解決方法是立糧倉,官方設置官倉,鼓勵民間自營社倉,糧倉的運作方式,在春季出借舊糧給民眾,並在秋季向民眾收購糧草,以新汰舊的方式維護糧倉品質,糧倉一種是儲備糧食以應付旱災,再者是防止物價過高,必須適時地穩定物價,不可收糧過多而使物價上揚。但民間自營的社倉容易發生管理不當倒賠事件,鼓勵大型商人捐錢的型式改為設置社商,由這些商人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同時,政府收糧要根據對照當年氣候量丈收糧標準。對於官員監守自盜的行為,根據盜糧多寡從重至輕,必要時斬首論。
在河川整治方面,向民間發包工程,並且設置一個巡防官,工程完畢之後,必須在保證期內不發生問題,否則懲治承修官,保證期過後若發生問題,則由巡防官負責。保障工程落實、維護工作落實制度。在海水侵蝕沿岸耕種作物,必須落實海堤工程。在蝗災治理方面,災害發生時,鼓勵民眾抓蟲換銀,對於官員應對措施也有所賞罰,若事件發生隱匿不報、發生事件沒通知鄰近縣府、應對實施過慢 … 等,都要受到懲罰。
參考: mypaper.pchome.com.tw/zerojudge/post/132462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