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對日據時代的建設,是否應該對日本人心存感恩

2013-06-11 6:38 am
這是我在2ch上碰到的議題。有不少日本網友認為,台灣人應該為了日據時代的建設而對日本人心懷感恩。
問一下你們的看法。
更新1:

原PO網址: http://awabi.2ch.net/test/read.cgi/news4plus/1370501907/ 整理一下日本人的意見: 1.不認為日據時代對台灣是壓榨。如果那算是壓榨,當時的日本人被日軍壓榨得更嚴重。 2.對日本來說,台灣只有戰略價值。老實說,住在上面的人對日本只是麻煩。 3.台灣人是應該對日本的建設心懷感恩(也有反對意見)。 4.日據時代的事有其時代背景,很多事不能把錯怪在日本頭上。 5.如果要日本一視同仁,讓當時的台灣人享有國民待遇,卻無法提供相對的金錢、知識、物資,這對日本人來說才叫不公平。

回答 (7)

2013-06-20 10:55 pm
✔ 最佳答案
http://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318&sn=3531

板主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

2013-06-20 14:55:41 補充:
現在很多人談日本在台灣的貢獻,包括促進台灣現代化,這是很片面的說法。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因人力、土地、資本轉移到工業部門,曾造成三次糧食危機。 1918年日本發生「米騷動」,當時若非台灣米解決日本糧食問題,日本資本主義的的發展將嚴重受挫。日本當時積極在台推動土壤改良、灌溉工程等,背後動機是在幫他們解決自己的問題。

日本在台設置嘉義農林學校研發改良出日人喜歡的蓬萊米。台灣種植蓬萊米的面積,從1922年的0.08%成長到1935年的44%。但是台灣種的米大部分是供給日本人吃的。以1936年到1938年為例,台灣農民吃掉的稻米佔26%,非農民吃23%,其餘51%是輸出日本的。

《日本經濟百年統計》顯示,台灣人在1930年代稻米消費量比1910下降23%,蕃薯消費卻成長了38%。日本確實協助台灣現代化,但是老一輩台灣人為什麼卻吃番薯吃到怕? 日本花在嘉南大圳的工程費是五千四百一十二萬日圓,但日本企業在台前五名的製糖株式會社,在台賺取利潤是七千六百萬日圓。換言之,日本建設台灣的錢,遠不如他們從台灣剝削的多。

日本當時的策略是利用台灣作為南進基地,也因為如此,才會發展台灣工業。接著,日機從新竹空軍基地起飛,去轟炸華中、華南,台灣等於是被日本當作進攻中國的跳板。 真要說的話老蔣在台灣的16年蓋了23座水庫,日據51年只蓋了七座, 老蔣16年興建水庫蓄水量是日據51年的7倍! 要比水利建設,老蔣比八田貢獻更大!

其實日本人自明末清初已從鄭成功一家治台、開拓台灣、振興台灣糖業得到不少利益。鄭家三代人能依靠「彈丸之地」來抵抗還沒有腐敗,正在興旺的大清帝國,它的主要財源主要靠的是輸出紅糖的。當年的紅糖除了輸到日本外還輸到波斯(現在的伊朗)。清朝時期的台灣糖業已具有相當規模的基礎的。日本人絕不是憑空在荒地把台灣糖業搞起來的。

一般日本人大多數都不知道,台灣早在日本侵台以前就有了鐵路、煤礦的開採,與對岸福建之間已設有海底電線等等。日本當年為何在「馬關條約」向李鴻章極力地主張侵佔台灣、澎湖的真正經濟原因,在於日本當年為了蹈襲諸先進西歐帝國主義奪取殖民地,確立它對外擴張勢力的軍事基地外,是需要經濟收入的。日本資本主義在明治維新以後漸漸脫穎而 出,它為了搞起了資本主義工業化,需要一大批外匯來向西歐購進新式工廠設備。但它的國內市場因資本主義經濟的釀成,慢慢地亦形成新的有關「吃的」消費構造來,因而年年得從外國輸進一大批食糖,花費它25﹪的外幣支出,而它的主要輸入市場之一正是我們台灣。我們台灣的糖商在日本橫濱開它的分行是遠在1873年(清朝同治十二年),是明治六年間的事。台灣當時因發展港口貿易其實已經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絕非日本所說的不毛之地。

日本奪取台灣的頭十年,狡猾的日本商人以及當權的財政官員,他們並沒有忘記了台灣的殷商和洋行買辦等人的資金。日本當局動用了台島富庶人家的資金參入了他們的糖業資本,一方面運作了台島土著豪商仕紳的資金搞他們主導的工業化,另一方面驅策了我們台籍的勞工階級盡其所能榨取了他們用血汗產出的剩餘價值。

當時臺灣本地地主及資本家,因20年代末期米價大幅滑落及世界經濟大恐慌所導致的股票大崩盤,均遭受極其重大的打擊,其事業多遭日資併吞。如本地資本「新高銀行」於1923年被日資「臺灣商工銀行」合併、臺灣首富板橋林家的「林本源制糖會社」於1927年被日資「監水港制糖會社」所合併。臺灣資本家,不但未隨臺灣工業化而獲利,反而日趨萎縮:1935年,林獻堂、林熊征、顏國年被逐出「南洋倉庫」;1936年臺灣銀行派日本人至基隆顏家「台陽公司」擔任總務與商務兩部部長,實際控制顏家所有產業;1941年,三井財團所擁有的「臺灣制糖」也併吞了高雄陳家的「新興制糖」。當時臺灣資本家中最殷實者,況且如此不堪,其他中小業主就不言而喻了。所以當時日本人帶進台灣一些現代化的設施等等並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

許多人肯定日本帝國主義給台灣農業帶來了資本主義,給台灣現代化奠基,給台灣農業帶來了現代化水利設施--好比嘉南大圳等等。這些言論以日文發表,它不但變 成了「媚藥」還幫助了日本人,把他們原來已經很稀薄的殖民地統治罪惡感沖淡了不少。 只從殖民地統治遺留下來的「成果」來評估殖民地「母國」的功過是不充分的。就台灣而言,日本人把糖廠留下來並不是他們自願的。日本戰敗了,被逼捲了鋪蓋滾回日本,萬不得已留下糖廠這才是真相。日本留給臺灣的工業化遺產,是戰敗國不得已的放棄,不是善意的贈與。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6-11-27 10:29 am
1)•日本政府、財團、個人專家等等,提供了對台灣前途發展,也由建設發展過程吸取錢財,利弊兼而有之呀。
2)•只有「1975年的(416山頂29對策)」:著作者\演講人:蕭欽賢(1939~),在1975年4月16日提供給先總統蔣經國(行政院長),是真正建設、發展台灣經濟、富裕民生,有利無弊呀。蔣經國力行(29對策),直到去世的1988年,在約13年中,單是(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總量就增加約700公噸)呀。加上陳儀死亡移加給蔣介石的100公噸黃金,這個「中央銀行黃金儲備量800公噸」,已經是超越當年日本的中央銀行之(黃金儲備總量)呀。
3)•這個「蕭欽賢提倡的(山頂29對策)」,經濟效力驚人,名垂萬世呀。
Ok.
2013-06-11 2:01 pm
日據時代是有很多日人對台灣有很多的貢獻,如八田與一對全台灣水利有絕對的貢獻,生平如下 -------
八田與一(1886年2月21日-1942年5月8日),日本石川縣人,台灣嘉南大圳的設計者,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有「嘉南大圳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之稱。自1910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五十六歲過世為止,一直都在台灣任職定居,幾乎都在台灣工作。也參與台北下水道興建、高雄港興建、台南水道計劃(山上淨水場)、日月潭水力發電所、桃園大圳、大甲溪電源開發計畫等日治時代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建造曾文水庫的構想;此外還在台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畢生建設台灣,貢獻卓越,受到後世尊敬。[
2014-07-19 1:20 am
日本人統治時期殘殺無數台灣人,殺光別人全家然後把別人家蓋成豪宅,請問這樣子妳認為要感謝嗎?
2013-06-22 4:06 am
謝也不是!!不謝也不是!!
2013-06-14 7:31 pm
對於八田與一還有磯永吉等人
台灣人當然非常感謝
因為他們對於台灣是有相當程度的貢獻
這是針對個別日本人而言
但如果是為了政治利益而做這種事的日本政府
那就算了吧
2013-06-12 9:05 am
殖民地
各取所需

日本殖民台灣的政治意圖是不需感恩的...這是對於日本政府


除去政治
不少日本人在台灣留下的足跡是需要感恩的.....這是針對個別日本人而言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4: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610000010KK045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