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舒解中港矛盾?
近年由於中港兩地經濟交流愈趨緊密, 自由行又不斷放寬, 导致中港矛盾加剧請問如何化解此一現实問題?
(謝絕港獨言論和不切實际的空話和發洩)
回答 (4)
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東放一槍,西放一槍,更不能設想「畢其功於一役」。故要解決深層次矛盾,一定要在諸多矛盾中找出首要矛盾,妥善解決,方能收到「綱舉目張」之效。
人心未回歸是首要矛盾 . 所謂「深層次矛盾」,其形成必定有深刻的歷史根源、社會根源,有結構性因素。人心尚未完全回歸之所以成為首要的深層次矛盾,是因為:
第一,英國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統治,造成香港對祖國的疏離感;第二,中共建政後前三十年「以階級鬥爭為綱」導致三次「逃港潮」,偷渡客及其後代對內地政治氛圍仍心有餘悸;第三,港英政府在過渡期的「民主拒共」部署對港人心態的影響,其培養、扶植的政治勢力(包括在輿論界、法律界、教育界的隊伍)盤根錯節;第四,外部勢力的干預令「樹欲靜而風不止」。
正因為有以上的「因」,才有在本港地區直選中反對派囊括近六成選票的「果」;以致回歸十二年,「愛國者治港」仍可望不可即,港人的國家意識,對香港法律地位的認識,以及對《基本法》憲制地位的認識等實有待加強和提高。而這些觀念形態的轉變,只能靠堅持不懈和足夠力度的公民教育,靠擺事實、講道理以及靠國家本身進步形成感召力贏得人心來解決。
過度依賴地產 結構性失業 . 香港深層次矛盾在經濟領域的表現,主要集中在過度依賴房地產業,以及結構性失業兩個方面。 香港過度依賴房地產業,以致形成「高地價、高樓價、高租值」的畸形現象由來已久。首先是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港英政府抱「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的「過客」心態,施政充滿短期行為,刮得就刮,「三高」是其管治的必須。其次,香港無森林、無礦產,只有區區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土地是唯一資源,賣地是政府重要收入來源。若不保持「三高」,除非改變簡單低稅制及稅基狹窄格局,但社會各界又會激烈抵制,不容易接受。
於是,特區政府勢成騎虎:若「三高」變成「三低」,則負資產浮現,中產階級一落千丈,金融體系也會受拖累,政府將財赤連年,通縮肆虐,這在九八年至○三年曾經出現過;反過來,「三高」走向極致,廣大市民「買樓難」,怨聲載道,社會矛盾激化,港府也日子難過。解決之道在於掌握「度數」,在資產穩步升值與居民購買力之間取得平衡,須知「過猶不及」。
至於結構性失業,乃由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勞力、土地成本優勢,令本港製衣業、塑膠業、玩具業、製鞋業等勞力密集產業盡數吸往神州,造成本港製造業「空洞化」;而香港本身(包括每日一百五十名單程移民)有數以百萬計文化層次、技術層次較低的勞動力,沒有本地勞力密集產業容納消化,金融業亦無其立足之地,高不成低不就,倒是成了領取綜援主力。解決之道應在鞏固原有四大經濟支柱、發展新六大優勢產業之外,以高屋建瓴姿態,對整個經濟結構及其長遠發展戰略作深層審視,結合香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定位及在珠三角發展規劃中擔當的角色,訂出經濟轉型的正確方向與突破口,加強與內地經濟融合,同時加強職業培訓,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勞動力本身也要「轉型」!
「普選萬能論」盡誤蒼生 . 香港深層次矛盾,涉及政治、經濟不同層面,應該用不同方法解決。例如港人的國家意識要靠公民教育,改變殖民時代遺下的對祖國疏離感,清除港英「民主拒共」餘毒,結合改革開放新時期國家的進步對執政黨再認識,才能系統解決「人心回歸」。又如治理過度依賴房地產造成的「高地價、高樓價、高租值」痼疾,需要改善土地供應、有序重建公屋、收緊銀行對豪宅按揭等措施之外,尚須調整簡單低稅制,擴闊稅基,適當加稅,以此減低政府財稅收入對房地產業的依重。
令人不解的是,反對派違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解決問題原則,胡說甚麼包括貧富懸殊、結構性失業、「三高」等經濟領域深層次矛盾,「都是由於政制不民主造成」,「只有一人一票普選才能扭轉這種局面」云云,這種「普選萬能論」盡誤蒼生!
請問:反對派最為推崇的民主國家美國老早就實現了普選,為甚麼又會發生三十年代大蕭條?為甚麼一年多前又爆發震撼世界的金融海嘯?為甚麼至今失業率高逾百分之十?為甚麼迄今仍是貧富懸殊?可見以反對派的所謂「普選萬能」獨味單方來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根本就狗屁不通!
何況,由中央主持制訂的《基本法》本身就把「雙普選」列為「最終」目標,人大常委會還為港人訂出「雙普選」時間表。反對派像「黃綠醫生」般胡亂診斷,將本港深層次矛盾的產生原因歸咎於「普選未落實」,又亂開藥方,將普選當作萬應靈藥,未免太荒謬了吧!
近年由於中港兩地經濟交流愈趨緊密, 自由行又不斷放寬, 导致中港矛盾加剧請問如何化解此一現实問題?
按照本人認知和報紙登載的消息,中港之間的矛盾的徵結如下:
1) 政治理念迥異==中國大陸人民主要是偏右的社會主義而香港屬於資本主義和偏民主思想;前者注重共產黨的勞動階級但帶有資本主義的趨向;而後者則注重商業及服務業但趨向民主政治。尤其甚者,以前香港人和他們的後裔,對以往大陸的三反四反和鬥爭仍然印象尤深;故而多少有排斥感。
2) 大陸貪官污吏奪取民脂民膏==大陸近年來頻頻以貪官污吏聞名於世,但反觀香港有廉政公署監督及市民和報紙的批判;所以大部分官員都比較守紀律。因此香港的市民都懷疑大陸的來賓或遊客都是表面闊綽實在是使用黑錢,導致他們反感。
3) 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香港市民對昔日鄧小平的承諾仍然取觀望態度,鑒於香港的法治精神頻頻被親中國人士所破壞之外,更進一步普選特首又被推遲;而且大陸藉著挽救香港經濟為名,頻頻批准自由行導致影響到香港市民的心理, 恐怕不久將來漸漸融入變成中國直接管轄。
4) 毒奶粉及其他有毒製成品==香港市民對大陸近年來所發生的毒品事件,感覺中國的產品絕對貨不對版而且害人害己絕無人性,導致非常反感。
總結以上的事實,似乎要解決中港兩地的矛盾,必須循序漸進逐步解決問題,消除香港市民的疑慮才可以成事。
參考: 自己的意見
中港矛盾主要原因就係中國內地人和香港人之間嘅文化差異,例如:不愛排隊和唔多遵守本地法律等,只要香港傳媒停止妖魔化中國內地人,政府有必要動用資源向來港旅遊之中國內地人進行宣傳和教育,並且加強對中國內地人執法,咁就OK啦,只要中國內地人完全融入港人之文化和習慣,並且擁有守法精神,咁就唔會出現了中港矛盾囉!
如何舒解中港矛盾?能做到 : 昨日之非不可<留>, 今日之是不可<執>, 循序漸進, 庶幾近矣.
不切實際的空話
巧語不如直道, 是非難逃眾口, 虛言易出, <空話難播>.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4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609000051KK000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