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可以算是「台灣的京都」嗎?

2013-06-09 5:09 pm
之前跟朋友出遊時,一位朋友跟來台的美國人介紹,台南在台灣文化裡,類似日本的京都,請問台南可以算是「台灣的京都」嗎?

回答 (6)

2013-06-09 11:31 pm
✔ 最佳答案
台南是台灣的京都嗎?這個問題其實頗耐人尋味,確實台南與京都於兩國的歷史發展中有滿多雷同的地方。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17世紀政治中心轉移到江戶(今東京)之前,京都一直是日本的政治宗教與文化中心。日本國内將近15%的重要文化財產都可以在京都找到。京都的文化遺產不論是在質和量上,都位居日本全國之冠。且京都並沒有因政治中心移轉東京而沒落,靠的就是它所擁有無數具國際觀光吸引力的文化遺產,並於1992年被聯合國提名為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至今城市觀光產業以佔京都市30%的經濟收入,觀光產業的就業率也陸續增加。

而台南是全台開發最早之地區,臺灣諺語: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一府"指的就是台南。在台灣的政治中心逐漸移轉至台北之前,台南市作為全島政經中心長達200餘年。台南做為台灣的發源地,市區內擁有許多存在數百年的歷史街巷與廟宇。但它並沒有像背景相似的京都一樣發展成觀光都市,原因過在於程中有關單位始終缺乏適當的經營與維護。

以交通而言,縣市合併升格之後的大台南區域相當廣大,這些區域之間的交通都必須有更好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以我自身為例,過年時原本要去安平玩,沒想到整個過程都在塞車中度過,原本的興致全都沒有了。過年期間台南市政府原本應該妥善規劃,結果不但遊客抱怨,當地商家也沒賺到錢。交通的便利性與觀光產業的發展有密切之關係,將會影響旅客選擇旅遊地點,以及停留的時間,積極改善大眾運輸系統,不僅有利於大台南的民眾,對於發展台南的觀光產業也有很大的助益。

京都政府推廣使用大眾交通旅遊,讓大多數的遊客能運用新幹線與遊覽車。京都市公車系統十分完善,除擁有管制中心,且每一台公車都配有GPS,可以提供乘客準確到站及等候的時間。京都並在市區內設計步行空間,減少在歷史街區的狹小街道人車互搶空間的窘境。並鼓勵腳踏車使用,設置腳踏車停車場等措施來解決交通問題。

台南古蹟維護更是一個問題,台南以文化升格,古蹟當然是台南觀光收入的金雞母。但台南每年古蹟門票收入扣除管理的人事費,實際用在古蹟維護上的非常有限,尤其屬國家一級古蹟如孔廟,市府也幾乎很少編列相關的經費,民眾破壞古蹟的行為更是不在少數。

反觀日本1966年制定"古都保存法"以保護古都內的遺蹟與周圍自然環境。1993年訂定"新京都基本計畫"積極性的針對古蹟進行維護與規劃。京都為維護古建築物不被高樓大廈遮蔽,全市建築都有高度限制。京都將修護技術與觀念傳遞給一般民眾,同時也讓日後的文化財保養工作一併進行輔導,讓民眾從生活中接受到古蹟修護的觀念。

回到主題,台南是台灣的京都嗎?我只能說台南確實有發展成是台灣京都的條件,事實上當初升格以是以打造"台灣的京都"為願景,表示台南也清楚自己的文化優勢,但能否真的實現我想可能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4-09-03 5:42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3-06-09 10:11 pm
京都是千年古都.....台灣沒有這種城市....
京都是棋盤式的城市.有祇園祭.平安祭.等保存良好的大祭典.台灣沒有這種城市.....
京都的老房子..令人淡泊寧靜...台灣的老房子..髒亂沒落..整修後大多數像電影街...不倫不類.................
去台灣化後..................台灣不會是京都...只會成為中國的小媳婦.....
2013-06-09 9:35 pm
日本的京都是從西元8世紀末由桓武天皇將首都移至京都的
直到17世紀政治中心移到了江戶(東京)
到了19世紀明治天皇實施明治維新將首都移至東京
所以京都算是日本的古都

台南從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它為台灣的貿易據點
至清領前期都算是台灣最大的都市(也就是台灣的首府)
但到了清領後期因為種植茶葉興盛和港口泥沙淤積
經濟重心漸漸的往北移,日本統治時期把總督府建在台北的關係
就漸漸的沒落了

台南因該是可以算是台灣的京都
如果從台灣文化史看的話是可以的
那從中華民國史看就不行了
2013-06-09 9:13 pm
您好:見仁見智的說法,雖然發展較早,各有各的特色,何須用日本的城市名稱套用在台灣的城市身上,您可以說台南市台灣的儒學首府,感謝您!
2013-06-09 5:35 pm
雖是ㄎ發較早
但京都是台北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2: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609000010KK009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