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護國戰爭

2013-05-14 2:03 am
護國戰爭是第幾次革命

回答 (4)

2013-05-14 5:15 am
✔ 最佳答案
不算革命,因為洪憲帝制政權根本未穩固,袁世凱眾叛親離。不過可以說是孫大炮的號召而起。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3/63c/63c01/63c0101.htm
洪憲帝制與護國運動
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後,進一步圖謀恢復帝制,並親自導演了一場至今仍受人唾罵的醜劇──洪憲帝制。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強迫國會選其為正式大總統,不久又進一步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以擴大總統的權力。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後來更製造輿論,鼓吹中國只適宜君主制度,又組織群眾請願,擁戴他為皇帝。公元1916年元旦,袁世凱正式稱帝,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以洪憲為年號。
袁世凱的稱帝,激起全國人民的義憤。孫中山再度號召各省討袁,雲南都督蔡鍔首先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出師進討,各省也先後響應。袁氏的親信見勢頭不對,紛紛倒戈相向。袁世凱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便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被逼撤銷帝制,並於1916年6月鬱鬱而死。「護國之役」終於取得了勝利。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從此被人譏為「八十三日皇帝夢」。
「出賣」是一種「絕技」,這「絕技」在清末民初被袁世凱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袁世凱首先在戊戌維新時背棄了維新派,獲得清廷守舊勢力的信任;辛亥革命後,他左右逢源,出賣清室,脅迫清帝退位,取得臨時大總統之位;自己掌權後,又殺害、鎮壓革命黨人,出賣了革命;1915年,他為了取得日本的支持,和日本簽訂了幾可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出賣了中國。他的手下也不讓其專美,在全國倒袁聲中,臨陣倒戈,出賣了袁世凱,使他的皇帝夢只能維持八十三天。袁世凱見自己所訓練出來的手下如此「青出於藍」,不知會否「含笑」於九泉之下呢?
2013-05-18 4:24 am
護法運動才是和孫中山有關的

版大你搞錯了
2013-05-14 3:05 am
護國戰爭跟國父從頭到尾沒有關聯======================================================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D%B7%E5%9C%8B%E6%88%B0%E7%88%AD

護國戰爭(又稱護國戰役、護國運動、反帝制戰爭;民國四至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佈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佈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佈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2013-05-14 2:54 am
護國戰爭與孫文並無關係,且非第幾次革命。
在護國戰爭發動的同時,孫文的中華革命黨正在組織部隊發動三次革命,但原定組織之中華革命軍西北軍、中華革命軍西南軍、中華革命軍東南軍均未組成,僅在山東省膠東地區組織中華革命軍東北軍,但對於反袁大局影響不大。對於袁世凱來說,其當面大敵仍是由西南軍人蔡鍔、唐繼堯、陸榮廷等組織的護國軍,而這批護國軍並不聽令於孫文,而是另有系統,其成員多是進步黨員與部分前國民黨員。

2013-05-14 14:24:35 補充:
HA HA兄:
糾正幾點錯誤。
1.護國軍起義與孫文無關,且並非受到孫文號召,因為在孫文籌備中華革命軍起義之前,雲南軍方已積極串聯,並在蔡鍔自北京潛往雲南之前,已經準備起義之舉。而這些行動,都與中華革命黨及孫文無關。且在孫文過去組織二次革命之時,雲南軍方的態度是反對孫文的,雲南軍方態度的轉變,與其說是孫文號召之力,不如說是對袁世凱厭惡之情的增長。

2013-05-14 14:32:32 補充:
2.護國軍起義時,雲南都督是唐繼堯,不是蔡鍔。
3.護國軍起義前夕,影響雲南軍方高層最重要的電報是發自南京江蘇都督府,係由梁啟超所私自發出,而電報本身積極鼓動雲南起義反袁,因其發報自江蘇都督府,而江蘇都督馮國璋又為袁氏親信,因此使雲南方面誤以為馮氏亦主倒袁,而強化了雲南反袁的立場。
4.護國軍起義後於肇慶組織的軍務院中,主政者為梁啟超等進步黨人,主軍者則為滇、黔、桂等地地方軍人,而孫文與中華革命黨則始終被排斥在外。因此,說孫文對此有影響,顯然不合實情。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57: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513000016KK034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