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科技問題

2013-05-09 2:50 am
請介紹和分別比較 明 清兩朝的軍用科技

明朝時候,水軍強悍,科技先進,火器充足,然而,清朝,只是用長矛,大刀,或殘

留的火炮去對抗列強的水師。就連數人頭,明朝都係比較多,另外,清朝為保住政權

,閉關鎖國的控制火器火槍的發展,中國科技倒退咁究竟,明朝軍事力量

係咪比清朝強多呢?

回答 (2)

2013-05-09 7:47 am
明朝建國的第224年,明軍開始抗日援朝的戰爭,明軍以少勝多,充分發揮了中國在火炮上的長處,大敗日本豐臣秀吉的20萬戰國精英。並且在戰爭結素後,在北京紫禁城下公斬日本戰犯。威震日本,大振國威。

滿清在建國的第216年,英法聯軍只用了23天就兵臨北京,滿清求和聯軍不滿足其開出的條件,繼續進軍,大敗蒙古8旗,雙方傷亡差距簡直就是個神話。鹹豐皇帝嚇的卷鋪蓋,放棄北京首都,逃到了熱河。聯軍火燒圓明園,滿清嚇破了膽,先後與聯軍簽定了,中英《天津條約》共五十六款,附約壹款;中法《天津條約》共四十二款,附約六款。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調人”身分,以狡詐的手段,與清簽訂中俄《天津條約》十二款、中美《天津條約》三十款,攫取了除賠款外與英、法所得幾乎壹樣的侵略特權。中俄《天津條約》第九款還特別爲沙俄進壹步掠奪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俄國自以“調停”有功,逼迫訂立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八十四萬多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



明朝建國的第196年,大將戚繼光取得山格鎮大捷,徹底掃清了中國西南沿海的倭寇(日本皇軍)。

滿清建國的第196年,4000名英印軍入侵,第壹次鴉片戰爭開始,滿清腐敗無能,竟然全國8旗,軍人多于百萬,竟然阻止不了區區4000敵軍。最後簽定了中國曆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 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


明朝建國的第265年,大明海軍在料羅灣海戰中取得大捷,大破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海軍之壹荷蘭海軍。

滿清建國的第265年,就是1909年。滿清引以爲自豪的近代海軍,北洋艦隊已經在10多年前就窩囊的全軍覆沒了,緊接著割讓台灣給日本,賠償巨額白銀


明朝建國的第37年,航海家鄭和開始了他創造曆史的7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七次航行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不僅顯示了明帝國非凡的國力,向世界傳播了中國的政治理想和思維方式,以及物質,人員交流。


滿清建國的第37年,滿清還在執行著片板不得入海的方針,沿海居民全部內遷50裏。


明朝最後的壹個世紀,大明積極的融入世界地理大發現所引發的第壹次全球經濟浪潮中,利用中國的優勢産品,壹直保持著貿易高額順差,保守估計從美洲,日本,南洋流入中國的白銀不下320000000兩。也同時引發了中國沿海省份的工商業,運輸業,的快速增長。


滿清的最後100年,賺錢是不要想了,光賠錢給外國就要10億兩白銀以上。把中國5000年的積累賠個幹幹淨淨,底朝天。

明朝的商稅是3.3%。後來明朝皇帝與內閣考慮減輕國用以減少百姓負擔,萬曆時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販、年營業額在40兩白銀也就是在營業額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稅。

《明史·食貨壹》初,太祖設養濟院收無告者,月給糧。設漏澤園葬貧民。天下府州縣立義冢。又行養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賜爵。複下诏優恤遭難兵民。然懲元末豪強侮貧弱,立法多右貧抑富。
  明朝沒有流浪漢乞丐,每個縣都有養濟院免費收留。

曾德昭--耶稣會士,1613年到達中國南京,1636年返回歐洲。在中國跨越了萬曆,天啓,崇祯三個時代。在其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國志》。

“中國人溫良多禮,喜交談,他們最喜歡的歐洲工藝品是我們的鍾,但現在他們已生産很好的桌鍾,並能生産類似的小鍾,價錢和我們的相當,他們生産的某些東西,如在我們這兒生産,價錢會十分昂貴”

“南京城……我認爲它是全國最大最好的城市,優良的建築,寬大的街道,風度優雅的百姓,以及豐富優良的種種物品。它有令人驚羨的遊樂場所,境內人口衆多,……各處能遇到擁擠的人群,街道難以通行。此外,無數的宮殿、廟宇、樓塔以及橋梁,使城市顯得非常壯麗。”

“他們的住房因設計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潔舒適”“他們種植許多蔬菜,供百姓常年食用”“他們在各地,即使小村鎮,都有充足的肉食,全年最常食用的是豬肉,牛肉去骨售賣,他們的鹿肉很少,也不怎麽愛吃它”
 


滿清的平民生活水平:

英國貴族馬爾葛尼是在“康乾盛世”時期去的中國,結論是“遍地乞丐,乞討人狀的軍隊,人民貧窮醜陋,道德低下”
2013-05-09 7:19 am
明朝核心“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其他朝代遇敵的做法
明朝邊患是蒙古,漢朝是匈奴。很多人總是認爲明英宗被俘是奇恥大辱無能的表現,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而漢高祖最後的解抉方案,是由漢朝去給單于的阏氏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洋才放了漢高祖壹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材物換明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甯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壹舉打敗了蒙古,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禦駕親征五征蒙古。“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而明朝卻從未這洋。永樂大帝朱棣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壹就叫做“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壹線守國門。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當時北京形勢很危急,江南卻依然保留有相當實力,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國而死,忠于江山社稷。這與清朝的鹹豐皇帝置京城百姓于不顧,兩度倉皇逃離北京避難和清廷末代皇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的舉動,絕對是天壤之別。
明朝遇敵的做法:
明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蔽,亦無兄弟敵國之禮。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冇屈膝投降,冇割地賠款。從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甯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罕見的。
當年明朝崇祯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帝的豪言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不同態度:
崇祯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壹首絕命詩給他:
“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壹人。”
溥儀的豪言
而宣統帝溥儀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量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摘自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如果去看明朝戰史,妳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麽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麽危急,都絕不用女人換取和平,絕不割地賠款。哪怕如暴民軍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刺大軍圍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絕不認輸。明朝的每壹個皇帝,冇壹個是軟骨頭的。妳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國,妳看如正統被俘卻抉不求饒,妳看如隆武戰死沙場,妳看如紹武被俘,絕食自殺……
明朝是古代世界上所有曆史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壹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唯壹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暫時的。明軍是世界上在國家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擊清朝達38年之久。
無論是明朝的帝王還是平民,都剛毅不屈,無論是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還是“揚州十日”,當看到“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這洋的言語,當看到“自閏六月初嘉定人民自發起義抗清,兩個月內大小戰鬥十余次,民衆犧牲兩萬余,史稱‘嘉定三屠’”這洋的記載,即使妳對那壹段曆史從未過問,妳也不可能不爲之動容。
中國曆史5000年,各個王朝的軍事實力保持的時間不等,縱觀所有被忽略或誤讀的曆史,惟有被輕視的大明軍隊,戰鬥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大明壹朝276年,確實冇對外屈膝壹星半點。大明“流行”罵皇帝,正德年間,皇帝朱厚照要搞出遊,遭到了大臣的壹致反對,先後杖斃了十幾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顔阻攔,最後正德帝只能妥協。在明代,六科給事中是有權利駁回皇帝旨意的,這是中國曆史絕無僅有的。雖然這個權利很少有動用,但是確實存在。這已經是君主立憲的萌芽。
明代的士子們視媚上爲仇寇,無論什麽人,有明壹代,沒有壹個媚上的獲得好下場。反而是那些犯顔的大臣成爲天下讀書人景仰的典範。在明代,我們記得《天工開物》,記得那約三百米長的鄭和寶船,記得有密集勞動型的作坊出現,記得後膛炮已經規模應用,記得腐朽的理學開始受到重視客觀實際的心學的沖擊,“格物致理”第壹次在理論與實際中出現並逐漸壯大……至崇祯年間,每年新出版刊行的各類書籍以百萬計,而到了清朝,即使是所謂的“康乾盛世”,也不過每年4萬余冊。
最多人遺忘的明朝:亡國不亡骨氣,斷頭不斷脊梁。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27: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508000051KK001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