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數字始於商朝的甲骨文,所以推斷它起源於商。當時,我們的祖先已能用數字記錄十萬以內的數了,在沒有紙的年代,他們會把文字或數字刻在牛胛骨、龜板等骨頭之上,所以稱為「甲骨文」。
圖片參考:
http://www.newasiabooks.com/subject/maths/learn_maths/images/page_1a_20100625/count0.jpg
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春秋時代,中國人開始使用「算籌」來計算。「算籌」是一塊畫有方格的算板和一束粗幼相同的竹枝或樹枝等,排出不同數碼進行計算。當時的人能夠把十進位值制貫穿於「算籌」之中,把「算籌」作縱、橫排列,根據中國古代算籌記數的規則,個位用縱排,十位用橫排,百位再用縱排……這樣縱橫交替排列,就可以表示出任意的自然數,同時還懂得用空位表示零,使位值完備。以下就是「算籌」的縱、橫兩種排法:
圖片參考:
http://www.newasiabooks.com/subject/maths/learn_maths/images/page_1a_20100625/count1.jpg
南宋時,有一種流傳於民間的數字,是由「算籌」演變而來的。這就是中國數碼,又稱花碼。至今香港部分行業仍然沿用這種中國數碼,例如:海味店、藥材店、小巴的車費牌等。
圖片參考:
http://www.newasiabooks.com/subject/maths/learn_maths/images/page_1a_20100625/count2.jpg
現代漢字中的數字,分為大寫和小寫兩種。
小寫 Ο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千 萬
大寫 零 壹 貳 叁 肆 伍 陸 柒 捌 玖 拾 佰 仟 萬
為什麼會有大寫和小寫兩種數字的呢?原來古人很早已經發現小寫數字容易被人「畫蛇添足」,篡改數字,不誠實的商人可在賬簿上做假賬,官吏亦可藉機貪污,古人為了防範這個問題,於是便把漢字中的數字改為了難以塗改的大寫,創造了一套大寫數字,民間就開始大量使用,使之廣泛化,普及化,並且流傳至今。現在的銀行支票、合同協議、賬目單據等,我們仍然會利用大寫數字,以防範不法之徒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