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殺掉的功臣

2013-04-28 1:29 pm
明太祖朱元璋
在建國以後
殺掉了哪些功臣
都是用哪些理由

回答 (7)

2013-04-28 4:41 pm
✔ 最佳答案
殺功臣最多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以多殺功臣著名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在位)相比。真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元朝末年,爆發了“紅巾軍”農民大起義。佃農出身的朱元璋,小時候為地主放過牛,十七歲因貧苦無依出家當了和尚,以後成為一支紅巾軍的領袖,南征北討,削平了群雄,推翻了元朝統治。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能從一個窮苦的牧童和小沙彌登上皇帝的寶座,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和他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許多開國功臣。不料,朱元璋即位後,為了防止他們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竟製造種種藉口,向握有軍政大權的元老重臣揮起了屠刀。


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罪處死左丞相胡惟庸。後又藉此大興黨獄,凡是認為對朱姓統治有危險的功臣宿將,都被指為胡黨案犯,滅族抄家,十年中殺了三萬多人。 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大將軍藍玉,又以此羅織罪名,殺了一萬多人。歷史上將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稱為“胡藍之獄”。有些開國功臣,如身冒百死,戰功赫赫的大將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譽為“忠賢集於一身”的太子之師宋濂;曾被朱元璋讚為“勳臣第一”的兒女親家李善長(其子李祺被朱元璋招為駙馬);也都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或殺掉、或賜死。右丞相徐達,是跟從朱元璋起兵的同鄉,幾十年來出入戰陣,屢建奇功,一直是明軍的統帥,被公認為功臣之首。他對朱元璋忠順恭謹,朱元璋多方偵伺也尋不出他的過失。然而陰狠的朱元璋,竟乘徐達身患背疽忌吃鵝肉的時候,賜他熟鵝,徐達流涕而食,不日即死。


漢高祖劉邦誅殺的只是韓信、彭越、英布等幾個將領,而朱元璋通過“胡藍之獄”,株連蔓引,幾乎把開國功臣殺個淨光,朱元璋喪心病狂地屠戮,搞得巨下人人自危,以至京官每日早晨上朝,不知是否能夠活著回來,總要先和妻兒扶別,交待後事。性情仁弱的太子朱標,看到功臣們的悲慘下場。心中不忍,曾勸諫說:“陛下殺人太濫,恐傷和氣。”次日,朱元璋把一根棘杖丟在地上,讓太子拿起來,太子麵有難色,朱元璋語帶雙關地說:棘杖有刺紮手,我替你把刺除掉,再交給你,不是更好嗎?朱元璋形像地把功臣們比做棘杖上的刺,因而必欲除之,以保大明江山永固,朱家子孫永享君臨天下的最高權力。


不可否認。明太祖朱元璋對推翻元朝統治做出了很大貢獻,即位後又採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經濟政策,他的業績是有的。但是,為了保住朱姓的“家天下”,冤殺許多開國功臣,株連眾多無辜之士,其卑劣狠毒之至的用心和手段,也留下了千古惡名!
2013-04-30 3:09 pm
明太祖朱元璋殺掉的功臣太多了,茲舉五個比較有名的如下:
1. 劉基(伯溫)-軍師: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號稱能算出500年前後,但還是算不出自己
被朱元璋用藥害死(賜死),應是太祖嫉其才能,罪名莫須有.
2. 徐達-右丞相: 開國大功臣,太祖怕其擁軍權,以鵝肉賜死,罪名莫須有.
3. 胡惟庸-左丞相: 開國大功臣,謀反;牽連極多人.
4. 藍玉-大將軍太傅: 開國大功臣,謀反;牽連很多人.
5. 李善長- 開國大功臣,兒女親家;謀反,牽連甚廣,賜死.
參考: 高中歷史,明史
2013-04-30 4:42 am
一、殺掉誰呢?
廖永忠(穿黃袍、用琉璃杯、殺小明王等罪被殺)

劉伯溫(疑似被其下御旨,用藥害死。因其堅決不做丞相。)

胡惟庸(造反遭誅殺,牽連甚廣,也死最多功臣宿將)

徐達(蒸鵝,怕他奪走明朝軍權)

李善長(開國元勳之首,協助胡惟庸造反,被迫自縊)

藍玉(恃功驕傲,又窩藏元朝皇后,為蔣獻密告而被斬首)

傅有德(提二子頭來獻,被其疑有不忠之嫌,自殺)

馮勝(因朱元璋懷疑有造反的嫌疑,賜死)

2013-04-29 20:44:04 補充:
我只寫重臣之有名者的部分,若有不周,請別見怪。

2013-04-29 20:44:52 補充:
補充一下,蔣獻 = 錦衣衛指揮使。
參考: 自己的多年看歷史書的經驗
2013-04-29 4:06 a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5%88%9D%E5%9B%9B%E5%A4%A7%E6%A1%88明初四大案,人數實在太多了

胡惟庸案胡惟庸案發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指洪武帝誅殺宰相胡惟庸事件,隨後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此案牽連甚廣。胡惟庸被殺,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除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設內閣供皇帝做為顧問。內閣大學士絲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擬」權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與皇帝。從此中國再無宰相一職。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黨集團的領袖李善長推薦其同鄉兼姻親胡惟庸擔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內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譬如,浙江青田人劉基(字伯溫),曾輔佐朱元璋,立下過汗馬功勞,但由於他與淮西朋黨集團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基僅封為誠意伯,歲祿只有240石[1]。而李善長則功封韓國公,歲祿4000石。翌年,劉基告老還鄉。然而,由於他曾對朱元璋說過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話[2],故而深受後者的嫉恨,被解僱革去歲祿[3]。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生病,胡惟庸派醫生前去看望,但劉基服藥後不久便一命歸西[4][5]。當然,排斥異己還不是胡惟庸案的關鍵所在。事實上,胡案的癥結在於——他為人過於獨斷專行,許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請示,就擅自加以處理。這自然讓權力欲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皇權旁落的危機。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來貢,胡惟庸和當時的右丞相汪廣洋等人匿而不奏,結果被太監告發。明太祖聞知勃然大怒,言辭斥責省臣。但胡惟庸和汪廣洋將責任推到禮部頭上,而禮部則反唇相譏,歸咎於中書省。這種相互推諉扯皮,使得朱元璋更為惱火,於是將一干人等全部囚禁起來,讓他們招出主謀。不久,汪廣洋被處死。接著又以汪廣洋曾違法納沒官婦女為妾,下令查究胡惟庸及其六部堂屬的罪行[6]。至此,明太祖與胡惟庸朋黨的矛盾已趨於白熱化。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塗節自首上告胡惟庸謀反。明太祖隨即下令逮捕胡惟庸、陳寧和塗節等人,並以「擅權枉法」罪加以處死。胡惟庸被殺後,此案並未了結,他的罪名也在不斷升級。開始只是說胡惟庸「擅權植黨」,後來,又加上了「通倭」、「通虜」和「謀反」等罪名,並不斷牽連、擴大化。該案的同謀犯越查越多,牽涉的面也越來越廣,株連蔓引,持續了數年也未能了結。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再興大獄,有《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乘機又殺了幾十家的權臣勛貴。李善長、陸仲亨、唐勝宗、費聚、趙庸、金朝興、葉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人,都因與胡惟庸有勾結而被處死[7]。其中位居「勛臣第一」的太師韓國公李善長,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始發時,因為元勛皇親,已免於追究,但10年以後,有人以李善長與胡惟庸共同謀反,朱元璋順水推舟,將李善長一家七十餘口一律處斬。

藍玉案藍玉案發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涼國公藍玉謀反,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案件。朱元璋借藍玉案徹底剷除了將權對君權的潛在威脅,將軍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大將軍藍玉,而藍玉是洪武時期的主要將領之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他率15萬大軍出塞追擊蒙古軍隊,直到捕魚兒海(即今貝爾湖),俘獲男女七萬七千人,大勝而歸。此後,他又多次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戰功,被晉封為涼國公,位居大將軍之職。藍玉統兵多年,在軍中頗有威望;麾下驍將十餘員,個個勇猛善戰。以一介武夫起家的朱元璋,原本就最忌武人擁兵;而藍玉卻自恃功高勢大,驕橫不法。在軍中,他擅自黜陟將校,進止自專,甚至不聽君命。某次北征還師,夜扣喜峰關,關吏沒有及時接納,藍玉就縱兵毀關強行進入,這一舉動顯然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10]。在地方上,藍玉霸佔東昌民田,私蓄奴婢,縱奴作惡鄉里。此事後為御史舉劾,但藍玉竟怒逐御史[11]。他還讓家人私買雲南鹽1萬餘引(每引200斤或400斤),進行走私。又因奏請多未採納,一直對朱元璋心懷不滿。這些做法,終於讓朱元璋動了殺心。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就將他處斬,並族誅了三族。平時與藍玉有關係莫逆的許多將校,也都被定位「逆黨」,遭到了抄家滅族的下場。當時因這個案件而被誅殺者多達1.5萬人,軍中的驍勇將領差不多都被殺戳殆盡。
2013-04-29 12:19 am
朱元璋雖殺了不少功臣宿將
但明朝依然延續了近300年
比起
王莽一刀斷的東西漢
被武則天橫插一槓的李唐
歷徽欽被俘的南北宋
不惶多讓

主因是
雖殺掉上層的功勳大臣
但對於底層的人民百姓是很照顧的
所以民心還是挺穩固的
2013-04-28 8:27 pm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4.htm
李善長
李善長(1314-1390),明鳳陽定遠(今屬安徽)人,字百室。元末投朱元璋於滁陽,掌書記。力主取金陵,圖帝業。歷官參謀、元帥府都事、江南行中書省參議、參知政事。軍政要務,其參與議決十之八九。元璋征戰於外,命留守應天,轉調兵餉無乏,將吏貼服,居民安業。元璋稱吳王,擢右相國,立鹽、茶、鐵諸法,多革除積弊。吳元年(1367年)封宣國公。改左相國,受命與劉基裁定律令,頒《大明律》。元璋稱帝,與諸儒臣制定禮制、官制,監修國史。洪武三年(1370年)封韓國公,居六公之首。五年,督建臨濠宮殿,經理徙民屯田。他貴極而驕,二十三年以與胡惟庸通謀罪賜死,並其家族誅之。太祖親列其罪狀,作〈昭示奸黨錄〉佈告全國。
藍玉
藍玉(?-1393),明開國功臣,著名將領。鳳陽府定遠縣人,常遇春內弟。初隸常遇春帳下,有謀略,勇敢善戰,屢立戰功。由管軍鎮撫積功至大都督府僉事。先後從傅友德伐蜀,從徐達北征,從沐英討西番,均有戰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二十年(1387年),以征虜左副將軍從大將軍馮勝征納哈出,適逢馮勝得罪,即以他為大將軍,移屯薊州。二十一年,率師征北元,在捕魚兒海戰役中,出奇致勝,消滅北元主力,獲勝而還,封涼國公。後又破哈剌章,平都勻等,師還命為太子太傅,太祖比之漢衛青、唐李靖。他恃功驕縱,又多蓄莊奴、假子,恣意橫暴,奪佔民田,觸怒太祖,二十六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胡惟庸
胡惟庸(?-1380),明定遠(今安徽定遠)人。龍鳳元年(1355年)在和州投朱元璋,授元帥府奏差,後歷任主簿、知縣、通判、僉事等官。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六年升右丞相,又進左丞相。權重後,結黨營私,藐視皇權,十三年以謀逆罪被殺。十九年及二十三年,太祖又認為他有通倭、通元(北元)罪,窮追黨羽,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勳宿將被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餘人,史稱「胡惟庸案」。
馮勝
馮勝(?-1395),明初大將。初名國勝,又名宗異,定遠(安徽定遠)人。元末與其兄國用組織武裝結寨自保。朱元璋略地至妙山,國用偕勝來歸,甚見親信。從下滁(安徽滁縣)、和(安徽和縣),戰三叉河、板門寨、雞公山,皆有功,渡江,積功為元帥。國用死後命襲兄職,為親軍都指揮。此後,從援安豐,決戰鄱陽湖,下武昌降陳理,克平江俘張士誠,論功僅次常遇春,遷右都督。吳元年(1367年),以右副將軍從大將軍徐達北伐,下山東,取汴、洛、潼關,論功列第三。中原平定,封宋國公。後數率大軍出塞征擴廓、納哈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案發,越二年,以藍黨被賜死。
傅友德
傅友德(?-1394),明開國功臣,著名將領。少驍勇,善騎射,元末參加反元起事。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友德率眾降。元璋奇其才,使將兵攻取廬州。鄱陽湖之戰,他以輕舟挫陳友諒前鋒,復帶傷迎擊陳軍於涇江口,獲勝後進軍武昌,授雄武衛指揮使。轉戰江淮之地,戰功卓著。二十七年從徐達北征。領軍獨當一面。洪武元年(1368年)攻取山東諸地,從通州入大都,繼下保定、真定,守定州。從攻山西,克太原,進軍陝西。三年從徐達攻定西,大破擴廓帖木兒軍,移兵伐蜀,取漢中。是年冬,封為潁川侯。次年,充征虜前將軍,與湯和分道伐蜀,拔漢州,下成都。四年與馮勝征西涼,獲全勝。十四年充征南將軍入雲南,出奇制勝。十七年,晉封潁國公。數征西北,斬獲甚眾,又練兵山、陝,以功加太子太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請田觸怒太祖,召還,次年賜死。
2013-04-28 1:51 pm
洪武十三年的廢相,也是明太祖誅殺功臣的開端。明太祖深慮子孫懦弱,恐其無法駕馭功臣宿將,故以胡案為藉口,大興黨獄,羅織入罪,持續達十餘年之久,株連至三萬餘人。胡惟庸的罪名也不斷擴大,洪武十九年(1386年),增加入海私通倭國謀叛罪名;二十三年(1390年),又增勾結蒙元的罪名,連「勳臣第一」的李善長也受牽連被殺;二十六年(1393年),大將藍玉被誅,以「藍黨」罪名株連者一萬五千餘人。到洪武末年,開國的公侯宿將已誅除殆盡,所剩無幾了。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56: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28000016KK006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