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六度'如何解釋?

2013-04-28 12:25 am
對六度的解釋不甚明白 ,希冀有人能為我解惑.

回答 (6)

✔ 最佳答案
在大乘佛教中,六度萬行是修練成佛的重要途徑。其中,“六度”又稱“六波羅蜜”,指六種修成功德的要點。而“萬行”則是對六度的實踐。“六度”即六種功德,如能貫徹地完成,便能成佛。每種功德均能去除一種特定的業障。 佈施: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佈施 (財佈施) 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 (法佈施) 和信心的給予 (無畏佈施)。佈施能除去貪慳。 持戒:恪守戒律 (如五戒,十戒) 等。另外捨己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惡業。 忍辱:不把任何對自己或教義的侮辱或攻擊放在心上、坦然面對苦難,以及培養耐性。忍辱能除去瞋恚。 精進:簡而言之,就是勤勞地修行。精進能除去懈怠。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般若:增進對佛法的瞭解、增長智慧。般若能除去愚癡。 在行六度時,不能另有目的 (例如佈施不能以追求地位、福報、名譽為目的),作成的功德方能稱為波羅蜜.
http://www.paramita6.org/

2013-05-04 09:25:48 補充:
對佛教徒而言,不好的情緒則是透過懺悔來轉變,懺悔以後重新出發,做一個對他人有益的人,藉由閱讀佛經、拜懺、誦經,或念佛共修、做義工等,都可以轉變自己的念頭,而情緒也就會轉過來。
一個本來壞的情緒,因為觀念的轉變,連生活方式也會轉變,變成好的力量,成為修行的動力、修道的助力,這也可以說是逆增上緣了。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浪子本來是專做壞事的,可是當他觀念轉變,人生方向改變了,人生的步調也會跟著改變。所以,將不好的情緒力量轉化成好的修行力量,是很好的轉變!
參考: 天之心
2013-04-30 9:21 am
何等為沙門法?  謂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
何等為沙門?   謂成就此法者。
何等為沙門果?  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何等為須陀洹果? 謂三結斷。
何等為斯陀含果? 謂三結斷,貪、恚、癡薄。
何等為阿那含果? 謂五下分結盡。
何等為阿羅漢果? 謂貪、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
何等為沙門義?  謂貪欲永斷,瞋恚、癡永斷,一切煩惱永斷。
2013-04-28 2:50 am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六度六波羅蜜也
舊稱波羅蜜譯 言 度
新稱波羅蜜多
譯言到彼岸


度為度生死海之義
到彼岸為到涅槃岸之義
其意一也


其波羅蜜之行法有六
一布施
二持戒
三忍辱
四精進
五禪進
六智慧也
見波羅蜜條


現在我們來看//佛學大辭典這個說明
他說六度是什麼
六度就是六波羅蜜


我們若舊的稱呼叫做波羅蜜
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度
新的稱呼叫做波羅蜜多
翻譯中國話叫做到彼岸


度是要度什麼
要度出這個生死海的意思
什麼叫做生死海


生死就是輪迴啊
這個生死輪迴是一望無際
所以在這個六度中來說
廣大無邊才叫做海

就是要度出//這個生死海的意思

若是說到彼岸
就是到脫生死那邊岸的意思
意思一樣


你無論解釋度//無論到彼岸一樣啊
他度也是到那邊岸
到彼岸也是到那邊岸
意思一樣


若是說這個//波羅蜜的行法有六種
第一就是布施
這個布施呢
我們下面就會分條會說明
布施其中有分成三種
就是財施
財施就是我們有錢//拿來做善事這叫財施
法施
像我站在這裡講道理給你聽
這就是叫做法施
無畏施
就是用無畏的精神//出力做義務
像說現在做義工
或是好像說有的人//做義務役的工作
或是說用犧牲出力
這都叫做無畏施


像剛才出來整理道場啦
像那個在倒茶啦
這都是無畏施
這叫做無畏的精神

第二就是持戒

若是這個戒律是很廣
戒律我們若在人道中
就是修這個五戒

修這個諸天 就是這個十善戒

再來啊你若到聲聞 來
就是我說的八關齋戒
但是你進到菩薩 之後
你就要受//這個菩薩戒和這個具足戒
戒律是一段一段都不同

第三就是忍辱
忍和辱是不一樣的
怎麼忍和辱不一樣
忍是好比說//順境 的人就要修忍


逆境 的人就要修辱

因為一個人若沒錢沒地位
容易讓人輕視看不起
會讓人糟蹋侮辱種種

你有辦法忍耐起來這叫做辱


但是若環境很好 //你要修辱就很困難
不信做一個有地位
或是做一個環境很好的人
要受人侮辱的機會很少


但是你就要修忍
忍就是我們眼睛所看不順眼
耳朵所聽不順耳的

我們這個//會解開不會氣在心裡
好像有人看電視看到不法的
咬牙切齒又叫又跳的
那就沒有忍了


像說要吃一個東西挑食
人家跟你
要吃就吃不吃就眉頭緊鎖的
那也是沒有忍


所以這個忍和辱//是看環境而已
所以第三就是要修這個忍辱

布施是要積我們的功德
忍辱是要成就我們的道果


再進一步就是要 精進
我們學道的人這關最難過
因為在這個順境也會退道
在這個逆境也會退道


若順境的時候說//我就有錢有地位了
要學什麼道道就退了
逆境的人說我修得要死

老天爺也不保右
所以精進這關是最難的

第五就是禪定
世間人若說這個禪定
一般的人說就是//坐下坐禪打坐說是禪定


這個禪是說我們的心境
行住坐臥皆是禪
不信我這樣說話也是禪


大概你會記得//以前在舊道場的時候
有一次地震
有一次//你們聽眾在那裡叫啊叫的


老師也照樣在講課
說老師啊地震
我都不理他這就是定


定就是不管他那些
你不管他//萬一房子真的倒下來怎麼辦
心沒動但是 有打算


怎麼有打算
那時打算若是真的東倒西歪
上面掉下來
最好躲在桌子下面最好

那個若壓下絕不會壓死啦
若是你跑出去的人會先死啦

這個房子倒都是這樣倒下去
或是東西這樣倒在旁邊下去
絕對不會說從上面塌下來
絕對不會的


你心不用急
你只要冷靜想一想說
那裡是可以藏的東西
這個最要緊


像說房子著火
若急的人//就一定爬到上面看火來
那都很危險


跑越高火會一直追你
煙也會都跑到上面去
最好呢你若有辦法逃啊
就是要往下面


除非就說下面下不去
你就要想好逃避的方法
最好是毛巾沾濕嘴巴遮住

毒氣不要讓它到鼻子裡去
種種這就是有定力才有辦法
這個定


有時候人家若說一句話
心裡就七上八下
所以這個定無論聽好話壞話
我們心都會安然自在
這才叫做定


但是你要注意哦說到這個定
是有的一種好 的定
有的一種壞 的定

你若定到壞的去就完了
怎麼定到壞的
一賭博就沒日沒夜的
肚子也不知道餓

睡覺也不知道要睡
身體快要臭死了
他也不想要洗澡
那也是定

那定到壞的去了
所以一個人這個定
有一個正定//和癡定和一個邪定
正定就是定到好的地方


若是癡定呢
就是迷迷惘惘
沒智慧的定就是叫做癡定
有時候我們坐下去看到幻境
你把它當成看到佛祖

這樣就 全完了

這我們在講禪定的時候
就會詳細解釋了
若是邪定//就是偏到邪的偏到壞的地方
這就是邪定
所以定是不一定
你要注意

禪定是指正定


再來就是智慧
一個人聽到一句話//好壞你要知道
看到一個事物//你就要知道是非曲直


你若是沒智慧的人
他假使若入定就是叫做癡定
但是若沒定的人//雖然說頭腦很好
就變成狂慧
所以禪定和智慧兩種
本來是一樣而已

所以瑤池金母經才跟我們說
解脫非難//難在定慧

這個道理在那裡
所以針對這個禪定和智慧
是修行最高的境界
所以你若有辦法//達到禪定智慧之後
這個六度就會圓滿

若這樣菩薩道自然就會成就

2013-04-28 2:46 am
第八識的阿賴耶識是生命的根本,是萬法的本源,是本性與妄心的結合,含淨染兩面,無始劫以來,在六道中生滅相續,永無靜止,故永恒生命本體淨化的方法,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來淨除心識上的六弊[慳貪][毀犯][瞋恚][放逸][散亂][愚癡],如此生命才能獲得永恒的解脫!

2013-04-30 22:56:02 補充:
住戒有慧人..好友~

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回應:

因為這樣說的另一層含意即自我的常存、不滅之意,是隱藏著我見的根
======================================================
或應修辭: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結合,含淨染兩面......

感恩指導!
2013-04-28 1:41 am
「六度」雖為六種法門,然互相含攝,並以「般若度」為前導。「六度」之實踐,一者為饒益諸有情,二者對治諸煩惱,也就是自己不好的習性「貪、瞋、癡」等。譬如由布施故攝受資具饒益有情,因持戒故不行損害逼迫惱亂饒益有情,由忍辱故於彼損害逼迫惱亂堪能忍受饒益有情。因精進故而能勇猛修諸善品減損惡習,由靜慮故伏除煩惱,因般若故消除無明能破諸暗獲得智慧光明。布施(檀波羅蜜、檀那波羅蜜):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布施 (財布施) 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 (法布施) 和信心的給予 (無畏布施)。布施能除去三毒中的「慳貪」,長養慈悲心。持戒(屍波羅蜜、屍羅波羅蜜):指恪守戒律 (如五戒、十戒)和施行善法,若真持戒清淨能除去身口意的三業。忍辱(羼提波羅蜜):包括生忍和法忍:其為菩薩能忍受一切有情侮辱而不生瞋業,以及外界的寒熱飢渴等。以此斷絕三毒中的「嗔」。精進(毗梨耶波羅蜜):其中包括身精進與心精進,精進修持其餘五度。意指身體力行善法、勤斷惡根,對治懶惰鬆懈(五毒中的「慢」)。禪定(禪度波羅蜜、禪那波羅蜜):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五毒中的「疑」)。 禪修入門: 法鼓山有初級禪修班, 有敎數息觀.

禪修進階: 南傳佛教的< 安般念 >, 可修到四禪八定. 6. 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修行般若以破除、遠離「無明和愚痴」(三毒中的「痴」),令諸煩惱不得自在。有「緣世俗諦慧、緣勝義諦慧、緣饒益有情慧」三種。

在台灣有在教的實修法門: 馬哈希禪師的四念處內觀禪修.此上六度修行完滿之相,稱為六度滿相。

2013-04-27 17:46:10 補充:
以上部分引用自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5-02 10:33: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27000010KK027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