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曾聽過一句至理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個巴仙的勤奮,再加上一個巴仙的天資。」就連天才都要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更何況平常人呢?所以,要成功,勤奮就是上上策。
天資是很難得的,對任何事情都有幫助,其重要性當然是不容否定的。但是相對勤奮來說,它就遠遠不及了。
俗語說「將勤補拙,勤能補拙。」這也即是說︰勤奮是可以獨立於天資以外。相反,若果只有少許天資,或者給你像天才一般多的天資(一個巴仙),如果不勤奮便不能成才,更不用說能成為天才,因為天才也是從勤奮中成長出來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囊螢映雪」的故事,也明白其道理。東晉的著名學者車胤,小時候家貧如洗,連油燈也買不起,使他無法在夜間讀書,這使他十分苦惱。但勤奮的他絕不放棄。一個盛夏的晚上,他看見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飛來飛去,發出晶瑩的亮光,於是他心思一動,想︰螢火蟲的光不是可以利用嗎?於是他捉了幾十隻螢火蟲,裝在一個網袋裡,做成螢光燈。以後每晚,他就借著這樣微弱的光線勤奮讀書日。和車胤同時代的孫康也是家貧得連油燈也買不起,冬天時,他就借著月色映照下的雪光來讀書日。靠著這種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最後終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暫且不談天資,就談一談做事的方式吧﹗如果不勤奮,收穫必定有限,甚至是一無所穫。家喻戶曉的「守株待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愚蠢的人總把一次偶然的機會得來的小甜頭當作是可以取代勤勞的途徑。有些人雖然可能曾經付出過努力,付出過汗水,但由於半途而廢,存在著僥倖的心理,沒有恆久的勤奮而終招致一無所得。
「書山無徑勤為路,學海無邊苦作舟。」古時的賢者,便知道唯「勤」是學而有成的大道。可惜,這對現在一些年輕學子來說是忠言逆耳,他們不喜歡苦口的良藥,認為比人家多一點點的天資就能助他們事半功倍,有些甚至以為可以不勞而穫,結果漸漸變得好逸惡勞,成績不用說,一定是和他們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的。到那時才後悔已經有點晚了,何不及早下苦工,穩步前進呢?相反,有些資質較低的學生,其實也不是相差了多少,只是十分之幾個巴仙罷了。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怨天尤人,深信「勤能補拙」的真理,靠著不懈的努力,最後亦能出類拔萃。
不要再相信甚麼天才了,勤奮才是我們向前進取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