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四聖諦與四念處!

2013-04-23 10:47 am
一問:五根為何以慧【四聖諦】為首!二問:四聖諦與四念處的關係
感謝諸位大德賢者善知識法佈施,感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末學 合十
更新1:

末學發問所指的五根是…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更新2:

感謝Tomas大德善知識提供三十七道品總表,感恩~ 此圖表是佛陀教法之根本,所以教法離了此圖表,難以圓說是佛陀的教法。 此圖表中若是能再把【十二因緣】明顯的標示上去,末學認為此圖表會更加完美^^

更新3:

http://down.fjdh.com/ebook/bookdown/s2/%E4%B8%89%E5%8D%81%E4%B8%83%E9%81%93%E5%93%81.pdf

回答 (12)

2013-04-23 4:57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AA00311553/o/20130423085510.jpg

這是一個參考的關係圖表, 希望有幫助.
2013-04-24 10:12 am
若行者 見身如虛空 是為 身念處。
若行者 見受不得 內外兩間 是為 受念處。
若行者 知心 唯有名字。是為 心念處。
若行者 不得善法 不得不善法。是為 法念處。
----------------------------------------------------------------------------------------------
好究竟~贊!!!

要見身如虛空,四禪八定見身如虛空了嗎???
不知那位可法佈施否。
2013-04-24 8:59 am
至誠隨喜讚歎版主大德慈悲,六度(般若為導)無信寸步難行耶~~~信為道源功

德母,能長養諸善根~~~,當相信了解無為法即了解中道義,中道就是八正道

,四念處是了解八正道的法門,若無>>>四念處的加行<<<

則無法>>>實現八正道<<<,末學淺見,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時時以佛法的慧命為念,
念念以大眾的道業為首;
事事以眾生的苦樂為著眼,
處處以諸佛的道場來照顧。
以忍辱培養福澤,
用精勤增長善根。 
2013-04-23 11:10 pm
現代教育、知識體系、科技文明都是再講究如何掌控器具(契據/企巨)的心外法。


已大道來講,也就是浩瀚的傀儡之道.............

現代人心中充滿著心外法,傀儡道的技術理性知識.......

演然...儼然成為一個主流體系...........


妳去跟現代人講正規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法.....

誰聽得下去?誰聽得下去?誰聽得下去?


你得降低自傷..字商...智商....配合現代化作業。

用心外法!觸類旁通,直指本心啊。

2013-04-23 18:49:30 補充:
如果無法藉此體會人心慧命.......賣給撒旦魔鬼不擇手段的空談論調...那也不用任何方法了....

因為"奴性"只會...止慧.....老享著..想著契約保障.....不願意再由心的付出。

2013-04-23 18:52:37 補充:
三昧為何使人深深入迷眷戀........三藐三菩提為何使人直往解脫道?

2013-04-23 18:53:51 補充:
把心安了....方可展開立命.......

當中除了解脫道...心外別無一法,法外別無一心。

2013-04-23 18:56:45 補充:
思想別老享著初駛.....初始...出使.............因為還有無始結的頭痛....

抽刀斷水水更流,酒杯澆愁愁更愁........所以才更要安心立慧命...發覺斷結使。

2013-04-24 01:03:25 補充:
那一個不都是從至情至聖過來的嗎...........別跟我說沒有因緣,那就想法子唄
2013-04-23 6:11 pm

法無定法,式無定式;就是以『慧』為首知無恒常。

「苦集滅道」「常樂我淨」「身受常法」怎麼套都存在關係!
2013-04-23 6:10 pm
個人愚見如下

請問題主:「五根為何以慧【四聖諦】為首!」

是否題意為「五根為何以慧根為首,而所謂慧根,四聖諦是也,應於此觀慧根。」
2013-04-23 5:48 pm
人生在世,總有活動,總有與他人的互動,加上生活的必須,就會有許許多多的起心動念和言行舉止,怎麼可能完全不造因呢?

有了「業因」之後,在「業果」形成之前能不能用任何方式來彌補或改變?或者又是「定業不昧」?以釋迦牟尼頭痛三天來說;是怎樣引起的呢?

若是他力或外力,不論如何修行釋迦牟尼自己都無法擺脫「宿命論」的影響。

既然不是他力或外力,那當然就是由釋迦牟尼自己的「心」所造成的,而既然是自己的「心」所造成的,徒子徒孫學這些連印度阿三也不要的宗教何用?
2013-04-23 4:59 pm
以下為 般若實相法

諸法無行經卷上


五根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
世尊。
行者 云何應觀五根

佛告文殊師利。
若行者
信一切法 畢竟不生。從本已來 常自爾故。
是名 信根。

於一切法中 心無所住 遠近相離故。
是名 精進根。

於一切法 無所憶念。緣性離故 不繫念於緣。
是名 念根。

於一切法 無所思惟。二法不可得故。
是名 定根。

見一切法 常空 離於生相。
是名 慧根。


文殊師利。
行者 應如是觀五根。



四聖諦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
今云何 應觀四聖諦。

佛告文殊師利。
若行者 能見一切法 即是 無生性。是名 見苦。
若能 見一切法 不集不起。是名 斷集。
若能 見一切法 畢竟滅相。是名 證滅
若能 見一切法 無所有性。是名 修道。




四念處

佛告文殊師利。
若行者 見身如虛空 是為 身念處。
若行者 見受不得 內外兩間 是為 受念處。
若行者 知心 唯有名字。是為 心念處。
若行者 不得善法 不得不善法。是為 法念處。

文殊師利。
應如是觀 四念處。





三藏十二部 又稱 般若波羅蜜多道 (覺法無性)

這裡同修應該看的很清楚


所以分別 早期晚期經典 都變成 謗大般若經

這是十分不智的行為
2013-04-23 4:38 pm
感謝tina大德好友蒞臨提供寶貴的高見,感恩~



是故四聖諦與四念處應無多大區別,
-----
這就是末學發問的重點^^
看有沒有仁者來回答末學這個問題~

2013-04-23 08:39:51 補充:
末學發問所指的五根是…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2013-04-23 09:15:40 補充:
感謝Tomas大德善知識提供三十七道品總表,感恩~

此圖表是佛陀教法之根本,所以教法離了此圖表,難以圓說是佛陀的教法。

此圖表中若是能再把【十二因緣】明顯的標示上去,末學認為此圖表會更加完美^^

2013-04-23 09:20:21 補充:
http://down.fjdh.com/ebook/bookdown/s2/%E4%B8%89%E5%8D%81%E4%B8%83%E9%81%93%E5%93%81.pdf

太棒了,感謝Tomas大德提供的三十七道品完整的資料。

頂禮讚歎向滅比丘

2013-04-23 09:39:25 補充:
隨喜住戒大德好友法佈施,感恩~

末學不轉貼好友寶貴的法施,但請好友不急著刪文,以嘉惠後學,感恩~
2013-04-23 4:33 pm
五根,依末學淺見,道品中五根,乃藉由眼.耳.舌.鼻.身所生起破惡生善,再經由信,精進,念,定,慧對治不信,懈怠,放逸,掉舉及無明
至於五根何以慧[四聖諦]為首,四聖諦不就是佛教的基礎,蓋括盡世出世間二重因果,舉凡事事,皆以慧為首,方得正解
四聖諦之法或說四種真理,是聖者所悟,我等如若能依此而修,可超凡入聖
如[苦諦]教以修四念處觀其中一條,即是[觀受是苦],是故四聖諦與四念處應無多大區別,此乃末學淺見!


收錄日期: 2021-05-02 10:18: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23000015KK004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