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一些中原沒有的物種,其中以葡萄、苜蓿最為知名,此外還有安石榴、黃藍等。葡萄是伊斯蘭語的翻譯名詞,是大宛特產,當時環繞塔里木盆地都有栽種。葡萄很重要的功能是釀酒,而葡萄酒又可以保持幾十年不壞。苜蓿,也稱光風草、連枝草,是營養價值極高的牲口飼料,當時漢武帝在長安大量種植葡萄和苜蓿,目的之一是為汗血馬東來準備食料。石榴是張騫從大夏帶回的,其花可以欣賞,其果可以食用,其樹因有紋理而可以做家具。黃藍,也稱紅藍、紅花,可以入藥,也可以用於化妝,是罽賓的特產。其他許多帶有胡字的農作物如胡麻、胡桃、胡豆、胡瓜、胡蒜等,都是從西域輸入。
從西域傳來的香料有很多,如印度的胡椒、薑,阿拉伯的乳香,索馬利亞的沒藥、蘆薈、蘇合香、安息香,北非的迷迭香,東非的紫檀等。這些香料多採用成品方式運入中國,滋潤了中國人民的生活,特別是上層社會的生活,而且許多香料實際上都是作為藥物使用的,比如乳香,在中國應用極廣並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
在唐代,蔗糖是最重要的一種食品,從印度引進,而蔗糖的製造方法亦同時引進。學者考證唐朝進口的香料,有16種之多,而藥物達到20種以上。在中國的藥物學傳統中,食品與藥物往往相通,所以許多引進的食品如菠菜,當時重視的其實是它的藥物性質。
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原與西域已經有民間的交往,但在張騫之後,交流才越發變得規模大、層次高。通過絲綢之路,西域遠近的物產流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物產和中國人的生活。于闐的玉石、埃及的十色琉璃(玻璃),犍陀羅(古印度北部地區)的火齊屏風,羅馬的火浣布、夜光璧、明月珠,印度的琉璃馬鞍,罽賓(今喀布爾河下游與克什米爾)的珊瑚、琥珀等,應有盡有。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粟特人移民中國,帶來許多獨特的物產如金銀器等。唐朝,絲綢之路空前暢通,大量的西域物產流入中國,有人統計過,紡織品如金衣、石棉等就有14種;顏料有11種;礦石類如金剛石等有10種;寶石類有17種等等。現在已經無法考證的一定更多。從現有的研究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清以前,西域物產進入中國的比中國輸出的要多,明清時代則相反。在考察這種物流動向的時候,除了重視具體物產的品質以外,還應該注意整個文化對外來文化的開放程度。
隨著絲路的開闢,從西域和中亞輸入中國的,應有盡有,其中就包括大批珍禽異獸,不僅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促進了中國的畜牧業發展和牲畜品種的改良。
古代的馬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十分重要,因為事關軍事實力與國土安危,所以引進良種馬是國家非常重視的。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之後,首先發現了烏孫馬,後來又發現了汗血馬,甚至因為馬的貿易發生戰爭。在與西域各國建立了正常的關係之後,許多國家向中國進貢珍禽異獸。如天竺的象犀;安息(今伊朗)的獅子、安息雀(鴕鳥);罽賓(今喀布爾河下游與克什米爾)的犎牛、大狗等。唐玄宗時,波斯曾經向中國進貢一種會表演的犀牛和大象,而波斯並不出產大象。罽賓在唐太宗時曾向中國進貢一種可以捕捉老鼠的貓鼬。鴕鳥在唐朝人眼中是一種很神奇的大鳥,甚至連它的糞便也能入藥,據說可以溶化金屬和石頭。據《新唐書》記載,吐火羅人(居於龜茲、樓蘭一帶)於「永徽元年獻大鳥,高七尺,色黑,足類蠹駝(駱駝),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鐵,俗稱駝鳥」。唐高宗曾經把一隻鴕鳥獻到唐太宗的墓前,而他自己和他兒子睿宗的墓前至今仍然站立著一隻鴕鳥的石雕。
絲綢之路帶給中國的不僅有佛教,還有創建於公元前6世紀的祆教,即瑣羅亞斯德教,又簡稱拜火教。這個產生於伊朗地區,崇尚光明的宗教主要是隨著粟特人進入中國的,傳世文獻、敦煌藏經洞和絲路沿線的考古都有相關資料。祆教通過絲路先傳入中亞,再傳入新疆地區,然後傳至內地。大約在唐朝傳入中國,在長安、洛陽都置有祆教祠。到公元845年,因武宗「毀佛,斥外來諸教」,祆教才被禁,但至兩宋時期,許多祆祠仍然留存。
摩尼教產生於公元3世紀的波斯,它吸收了祆教、基督教等成分,在敦煌藏經洞曾發現了這個宗教的經
2013-04-21 10:08:51 補充:
for other information please go to this website:
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