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功勞,功課!!!!!!!!

2013-04-20 5:39 pm
我只要唐太宗的功勞,不要生平

回答 (3)

2013-04-21 12:33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index.htm

太宗的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 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隋朝的覆亡,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他像荀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則載舟,亦則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係太子建成舊臣,曾謀劃過暗害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均虛心接納,並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人民衣食有餘,安居樂業。在文化方面,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國子監,允許四夷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此外,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降東突厥、平薛延陀、征高麗、服吐蕃、平回紇,使唐之國威遠播四方。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的國際盟主。 總之,在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鼎盛的太平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2013-04-20 16:37:26 補充:
唐朝建立

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許多隋朝的官吏也紛紛造反,擁兵自立,其中李淵父子的太原起兵最終導致了唐朝的建立。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是諸子中最有才能、膽識過人的一個。他眼見隋朝大勢已去,便暗結俊傑,銳意經略天下。公元617年,天下大亂,世民乘機勸父親起兵。李淵依世民及晉陽令劉文靜之計,起兵太原,自任大將軍,率兵三萬餘人進取關中,並於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在長安建立唐朝。當時割據一方的群雄彼此相互攻伐,人人都想君臨全國。唐高祖即位後,乃以世民為帥,領兵次第削平雄。到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鏟除了割據朔方的梁師都,全國復歸統一。

2013-04-20 16:37:34 補充:
總結:
1.李世民幫助李淵打天下
2.知人善任
3.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
4.對外用兵成功
參考: 朔田流星
2013-04-21 6:12 pm
唐太宗一直把「華夏安寧」、「遠夷率服」作為致治的兩個主要標誌。在民族關係方面,他接受大臣們的意見,有步驟地解決邊疆問題,並且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太宗先後降服了東突厥,平定了吐谷渾,經營西域,通婚吐蕃,打敗長期寇邊的薛延陀,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唐朝初年,高麗統治著朝鮮半島北部和遼東地區。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高麗與百濟聯合攻打唐的友好國家新羅,新羅請唐救援。唐太宗便以此為藉口,下令攻打遼東。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李勣率軍從陸路,張亮率舟師從水路,分兩路進攻高麗,唐太宗親自到遼東前線督戰。唐軍攻下遼東城後,接著攻打安市城(今遼寧海城),自六月二日至九月十八,歷時三月沒有攻下。這時,天寒水凍,糧食將盡,唐太宗只好班師回朝。
兵役、徭役空前繁重
貞觀二十一至二十二年(公元647至648年),唐軍同時在西域和東北,對突厥、高麗作戰,又徵發江南、劍南二道民工造船,兵役、徭役空前繁重,有的地方人民因而起來反抗。但從當時的全國形勢來看,人民的反抗還只是一種暫時的、局部的現象。當停止戰爭,減輕徵發後,局勢很快就穩定下來。
唐朝實行府兵制。這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徵兵制度。府兵也稱為衛士,由地方政府選取家境較好,身強力壯的成年男子擔任。衛士由所在地的折衝府統領,他們平常在家中勞動,農閒時由折衝府組織訓練,並輪流到京城執行警衛任務。遇有戰爭要應徵出征。
戰爭時除了徵發府兵,還要招募普通的老百姓當兵。唐朝政府設置了勛官,授與作戰有功人員。對於作戰有功的將士,還給予豐厚的賞賜,有的並且可以授予官職。薛仁貴就是因為作戰英勇,由白丁一躍而被任命為從五品的游擊將軍。
這些辦法對於吸引老百姓從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起了有力的作用。這也是唐太宗進行對外戰爭的強大後盾。
東突厥的強大
隋文帝楊堅以重兵打敗突厥,促使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突厥臣附於隋。隋末唐初,東突厥強大,割據北方的群雄都與突厥有所聯繫。
李淵在太原起兵,也曾向突厥稱臣。唐朝建立後,特別是在唐削平了山西北部的劉武周以後,突厥經常南下騷擾,掠奪人口,破壞生產,並威脅到唐首都長安的安全。
反擊突厥
唐太宗剛即位,突厥大軍十餘萬就進駐到距長安只有四十多里的渭水北岸。太宗見國內政局初定,因此沒有馬上進行反擊,而是與突厥訂立盟約,並贈頡利可汗大量金帛。突厥退走後,太宗致力於生產的恢復,同時密切注視草原形勢的發展,並加緊對軍隊的訓練。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看到突厥敗亂,反擊的時機成熟,便於十一月,派李靖、李勣率領軍隊分道出擊突厥。次年二月,打敗突厥,俘虜了頡利可汗。
天可汗
唐打敗東突厥以後,西北各族的君長奉唐太宗為「天可汗」。這樣,唐就取代了突厥對西北各族的統治,唐太宗也以「天可汗」而成為西北各族的最高君長。
入居長安近萬家
突厥被打敗以後,許多突厥人南下居住,唐太宗把他們安排在東自幽州(今北京市),西至靈州(今寧夏靈武南)的廣大土地上。還有許多突厥酋長到朝廷擔任將軍,中郎將。當時,到長安居住的突厥人近萬家,擔任五品以上官員的有一百多人。
打敗吐谷渾
唐打敗東突厥以後,伊吾(今新疆哈密)歸唐,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王入朝,中西交通的通道初步打開,絲綢之路的交通重新恢復。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渾進攻涼州(今甘肅武威),威脅河西走廊,影響絲路交通,唐太宗派兵打敗吐谷渾。
西州和庭州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高昌王與西突厥聯兵攻打伊吾和焉耆(今新疆焉耆),阻絕西域與中原的交通。唐太宗命侯君集率兵擊平高昌,以高昌為西州,可汗浮圖城為庭州(今吉木薩爾北),並設立安西都護府於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以西)。
當時西域各國一方面向西突厥稱臣,同時也向唐朝貢。
安西四鎮
唐以突厥貴族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於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攻破龜茲(今新疆庫車)。唐把安西都護府從西州遷到龜茲,下統焉耆、疏勒、于闐(今新疆焉耆、喀什、和田)和龜茲四鎮,歷史上稱之為安西四鎮。唐太宗還任命原西突厥葉護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此時,唐對西域的影響已大大加強。
文成公主入藏
七世紀初,吐蕃統一了西藏高原。公元640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大相祿東贊獻金為聘禮,再次向唐請婚。唐太宗答應把宗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唐朝畫家閻立本創作的名畫《步輦圖》,便記錄了這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性場面。
第二年正月,唐太宗命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親至柏海(青海鄂陵湖和紮陵湖)迎接。
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從此,吐蕃贊普和唐的皇帝以甥舅相稱,兩國建立了密切的政治關係。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也不斷得到發展。吐蕃的貴族子弟被派到長安國子學學習。內地許多釀酒、製造碾磑、造紙、製墨和製筆的工匠,也被派到吐蕃傳授技藝。而中原地區的蠶種和養蠶的技術也傳到吐蕃。
2013-04-20 6:04 pm
太宗的貞觀之治
李淵稱帝幾年後把皇位讓給次子李世民,為唐太宗,改元貞觀。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唐的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1  任賢納諫
太宗善用人才,用人只注重其才幹及品德。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最為敢言)等賢臣,皆能悉心輔政,指出其過失,太宗都能虛心接納。
2  改良政制
中央政府設立中書(草擬)、門下(審核)、尚書(執行政令)三省。尚書下設吏、戶(籍)、禮(節日)、兵(士兵)、刑(罰)、工(建設)六部,分掌各種政務。
可集思廣益,使政令推行更為完善(互相牽制)。
注意吏治
.記錄大臣的功過,作為升降職位的參考
.派大臣巡視各地,考察官吏的政績
3  恢復經濟
重視農業,使農民獲得一定的耕地,負擔適量的賦役。
4  發展文教
太宗獎勵學術,增建學校。
5  對外開拓
太宗兼採征伐、懷柔政策,使突厥、回紇、吐蕃等國先後臣服,並尊他為「天可汗」,意即天下共主。

2013-04-20 10:05:56 補充:
參考資料:中二歷史教科書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20: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20000051KK000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