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元朝才對
http://hk.chiculture.net/0206/html/c06/0206c06.html
隋代開鑿的運河貫通了南北水上運輸系統。隋代的中國,再一次成為統一的帝國。因應戰爭與民生的需要,隋代投入在運河建設上的資金和民工都是前所未有的,從587年開始,分別開鑿通濟渠、永濟渠和江南運河,前後不間斷地施工近三十年,動用了成千上萬的民工,極盡艱難。隋代大運河全長2,500多公里。
隋煬帝先後發動三次對高麗(今朝鮮)的戰爭,大運河充分發揮了糧草軍運的功能,並成為南北交通的水上幹線。
圖片參考:
http://hk.chiculture.net/0206/picture/pic01687.jpg
元代大運河,是對隋代已經成形的大運河的改造。元代定都大都(北京)以後,深感京都地區物資匱乏,與江南地區往來不暢。為了使南方的糧食、絲帛可以便捷地運到大都,元代統治者接受了水利專家郭守敬等的建議,對隋代大運河的北段進行大規模的改造,一是重新開挖一段河道,將京都和大運河中段聯結起來,二是逢彎取直,縮短了大都到江南富庶地區的航程距離。元代大運河完成後,航程比隋代大運河縮短了近700公里。
郭守敬(1231-1316)是元代傑出的科學家,擅長水利和天文曆算。他在擔任水利官員時,先後主持了多項重要工程,如在寧夏主持修復唐徠、漢延等十餘條引黃渠道的工程,在大都主持重開金水河,把永定河水引入京城的工程等。至元八年(1271年),他出任都水監,開始主持京杭大運河的規劃,並徒步做實地勘察,完成了南北長11,000里、東西寬6,000餘里的大地測量。之後,他又任工部郎中,主持修改曆法。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他再次出任都水監,主持通惠河工程,為打通京杭大運河做出了巨大貢獻。
圖片參考:
http://hk.chiculture.net/0206/picture/pic01688.jpg
大運河到元代初步定型,直至清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大運河才與黃河完全分離。大運河的河段並非全部由人工開鑿,有許多地方利用了天然的河流和湖泊,這樣不僅減少了資金和勞力的投入,縮短了開挖時間,同時還解決了新開河道往往缺乏水源的難處。由於這一特殊原因,大運河的每一個河段就有了一些不同的名稱。從南至北,大運河共被人為地分成七段:從杭州至鎮江一段,叫江南運河;從揚州到淮陰一段,叫里運河;從淮陰到台兒莊,叫中運河;從台兒莊到臨清,叫魯運河;從臨清到天津,叫南運河;從天津到通縣,叫北運河;從通縣到北京,則叫通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