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道 誰已過度?

2013-04-19 9:24 am
其實 後學佩服證嚴法師,從二十幾年前。後學從未聽見 證嚴法師
說過一句 惡語話給委員弟子。有的只是慈語 柔和語 慰問語 讚嘆語
跟愛語。雖然對其弟子嚴格。也有苛責 。但卻是為了弟子增上。曾經 慈濟分院的一個飼養的大狗,名叫大寶。跑去吃葷。
證嚴法師一手指著苛責 你來這裡是為了修行心性。怎麼可以還帶著以前的習慣。
大寶好像聽懂了,遽然把骨頭吐出來。請問大德 要如何跟上人一樣 不曾犯下 如影片中的 口有四過失呢?


更新1:

證嚴法師 十善業道皆已成就。集業已斷。以身宏道 教導眾生,勵行諸善。維摩經云: 菩薩嚴淨國土,十善業道成就眾生來生其國。以是菩薩成就淨土。 該如何向證嚴法師學習,也可以自造自性莊嚴土否?

更新2:

kisc 大德請安! 您的說法是很寶貴,可是藥如果用於非處。則不適宜。 這就如同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下子用最高的補藥,恐怕就此不保。 您的說法是對的。 這就是境界在前一起高傲、慢見。這都歸於外道。不是菩提之本。也不是菩薩學處。 佛陀將解脫的小乘,說成外道。不外乎如來家業的菩提道難說。雖有智末能辯。也是眾生剛強。難雕難伏。您的說法很對、很殊勝。但卻很難懂、很難受用,了解。 目前以羊 大德回答為受用。後學讚揚有為 播善種子。 感恩 尊重 愛。

更新3:

這就如同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下子用最高的補藥,恐怕就此"性命不保"。 小法者 不外乎宣說四真實諦,規命於八解脫道。這是為了讓小根基的人,可以修習自身。但不代表 佛教"捨己利他""饒益有情"的精神去改進社會和人類,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就有所大根基。 這要如何說呢? 但願眾生 永離知見 入於學處。靜思合十。

更新4:

感恩天之心善友的回答 如果「菩提心」 是利他 圓滿他人,順益之意。成就他的法義。那麼「出離心」。應該是指斷除煩惱賊之意思吧。出離三界 了脫愛河之意。 這確實是至理名言。 後學向您合十 感恩

更新5:

後學 !不曾聽證嚴法師 說過一句惡口、旗語、兩舌。也不曾有見法師行 殺、盜、淫、妄。是法師已法水入心。更是發心去"清淨大眾"。法師如同、太虛大師所說:【我今修學菩薩行、我今應證菩薩名、願人稱我以菩薩、不是比丘(尼)佛未成】。 後學佩服 這兩位一代大師。

更新6:

感恩!波大德 什麼心現什麼行 >> 上人的心是菩薩的心。菩薩的心是拔苦的心。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 老子曰: 天地無私、故成其私。 後學感恩 在感恩願 國土嚴淨 街上行人 皆如證嚴法師。行菩薩道、為樂眾生。行四攝法。為安眾生 行六波羅。為安國土。行四聖諦。入於法水,去四念處。 一切眾生、皆如證嚴心念。願國土片滿證嚴法師 這樣的眾生。如同人類這麼多數。 阿彌陀佛

回答 (9)

2013-04-25 7:38 pm
✔ 最佳答案
善德安:
眼見色,耳聞聲,眾有情與世上一切最最直接的感觸.也是最直接的意識傳達.動物無須言語,一豎耳,一張眉心意已了然,世人七情在臉,明時也可見.一句話說[心壞沒人知,嘴歹最厲害](台語).更是寫實.

什麼心現什麼行.聖,凡 ; 德,俗.隨心所現無須言傳.如 :證嚴法師德招,隨者自隨,善德自得廣佈,聖德自得人應.不只言語上,隨身所行皆行德,德性俱現,是為人師.

修者常見自心有得,理悟.於法理,解義有所自得.然則!一切理,義.知!而未能隨行是障,具惑.既明,隨行即法,是義.佛!不具相,不能以相,聲見如來.惟其心顯,萬行皆俱,是德.後學者,隨其行,會其心.自得其義.彼此精進,共長.誠摯感恩.

2013-05-02 12:08:05 補充:
善德安:
十善道行終歸一善-----心善.一心萬行,所以我們於法師所見,所感皆其善德,善性.故隨親其德.若!能自得其意,自會其心.仰慕,欽敬,隨行.自心也隨現佛性的善種.所以自得其樂.自擁法喜.善行也得以永繼.心本俱,善本有,忘乎自德,所以依善知識(明師)隨引現見.
誠祝:得法見心.
2014-07-26 1:19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

2013-04-22 21:21:24 補充:
佛法的智慧在於提醒人們,世俗的成就只是入世、化世的媒介或橋樑,如果執幻為真,不顧一切拼命向前,只有落到力竭身亡而一無所獲的地步。所以,「隨順一切相而離一切相」,努力建設人生而不沈溺於成就之中,不必患得患失,更不用因此而害人害己。社會上有這層體會的人多了,世間的爭執傾軋諸多煩惱,就可以減少許多;我們也才能調整努力的方向,用虛幻的人生,藉假修真,為大眾多謀福祉,為自己創造遠景,這才是真實而永恆的福德智慧。
參考: 天之心
2013-04-20 6:29 pm
tina 大德昔安!
也不要如此的妄自菲薄,其時我們現在同在人天善道。在須彌山下的天人跟整做須彌山相比。我們就好像是虛彌山下的一隻小螞蟻一樣。生命其短暫 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世界本來就是個人的業報,依報所依止的。根本就是心念所變現的。
也不要輕忽一支小螞蟻的力量。跟其念力、心力。

嚴淨國土 就在自己的孰善人生。
這是近代虛大師的名言:【孰善人生既莊嚴國土】。佛法在於平實的人生、部是在深山裡面的苦行,也不是偶像求拜求福的信奉者。而時積極的分擔因果定律的實踐。也是積極入世的人生 (間) 佛教。

2013-04-20 10:43:26 補充:
靜思 謝謝各位諸位大德,善友的意見分享。

2013-04-23 19:37:49 補充:
感恩天之心 虛幻人生的解說
2013-04-19 9:30 pm
不知六根無性...十善業道 如何成就?

不知諸法無性...著善 等著給佛訶責 ....如何成就淨土?



佛說華手經卷第一

若人住我相 及住眾生相
是人於佛法 我說為外道

若人依法相 依我我所相
是人於佛法 我說為外道

若人貪著戒 及餘諸功德
著多聞自高 我說為外道

若人著小欲 知足遠離行
及麤弊納衣 我說為外道



不信品第五


佛告跋陀婆羅。
來世當有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不修身 不修心 不修戒 不修慧。

聞是經說
諸佛菩提 無得無失 無有分別 無垢無明 隨順於如 佛所囑累
驚疑怖畏 墜大深坑。

作是念言。
如來名為 得一切智。
而今此經說
智不行 慧不能通 明不能了 問無有答 無可知相。

是諸人等。見有讀誦 說是經者。
反加憐愍。或生恚慢 起怨賊心。

跋陀婆羅。
汝觀末世 有是顛倒


違逆我者 是法中賊 反得尊貴。


能說 如來正智慧者 而被輕賤。
不得住止 僧坊精舍。

我以是法 自然無師。於大眾中 作師子吼。
是諸惡人 不識如來 及如來法。

以不識故。
可呵事中 生稱讚想。
可譽事中 生呵責想。

何謂可呵。
若人於法 有所貪取 乃至 善法。
是名 如來之所呵責。

是人以此 所呵責事 而生稱讚。
是則名為
沙門中賊 污沙門者。
於沙門中 為旃陀羅。
僧中敗壞 眾之糟糠。


隨逐外道 深計斷常。
起貪著法 分別之心。

跋陀婆羅。
如來所說
世間正見 可戲論法 順生死理。
欲令眾生 知業果報。
此諸癡人 於是法中 生第一想。


跋陀婆羅。
結髮梵志 亦說 世間罪福因緣。
若如是知 名菩提者。
則是梵志 應得菩提。

跋陀婆羅。
如是梵志 我滅度後。自於所知 見有過失 生厭離心。
於我法中 而求出家。
既出家已 能得佛法。

跋陀婆羅。
汝觀來世。
是諸癡人 尚不能及 事火梵志。


如是癡人 當如 末迦梨富蘭那等。
以我所說
世間正見 順生死理 業緣果報 可戲論法。為上智慧。
是人則為 毀謗如來 及 如來法。

不能見知 出生死要。
我說此人 不堪道器。

所以者何。

是人於我 無量無邊 阿僧祇劫 所集佛法。以微因緣 而毀壞之。
是人則為 生如來過 如來之賊。

跋陀婆羅。
何等名為 稱讚如來 隨如來意 而說法者。


若於諸法
無貪無諍 無起無作 無相無為 出過三世 而演說法。

是人名為 稱讚如來隨意行者。
是名 佛子。從佛口生 從法化生。
2013-04-19 7:41 pm
佛友您好
十善業道 誰已過度?
贊賞證嚴法師 生活即是道 道即是生活 要知道什麼是修行 功德是內培養 非外求福報
身 有三惡 →殺 盜 淫
口 有四惡→ 惡言 琦語 妄語 兩舌
意 有三惡→貪 瞋 痴 就是佛家十惡
修身 以身有三惡 →殺 盜 淫 口有四惡→ 惡言 琦語 妄語 兩舌 下功夫
養性 以意有三惡→貪 瞋 痴 下功夫 以十惡轉十善 為入門功夫是內性功夫
每個人都有脾氣毛病 無明 習性要慢慢改
以為道日損 損之於損 乃無目標精進
心態精神 以喜怒哀樂未發未之中
人誰無情緒 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
以中和之道 歸於清淨
阿彌陀佛
以聖賢仙佛經典為座右銘廣結善緣行外功 ....
要明白學佛修行的八基正見
第一基是無常心 第二基是堅信心 第三基是出離心
第四基是實願心 第五基是精進心 第六基是戒律
第七基是禪定 第八基是菩提心
認此八法為基而修行正見
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 這八基正見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錯亂的次第凡是無常心所攝化受用的 就是修行的因 凡是堅信心所攝化受用的 就是不變的因
凡是出離心所攝化受用的 就是解脫的因 凡是實願心所攝化受用的 就是行動的因
凡是精進心所攝化受用的 就是進取的因 凡是戒律所攝化受用的 就是正法的因
凡是禪定所攝化受用的 就是智慧的因 凡是菩提心所攝化受用的 就是菩薩的因
八基是修行解脫成就的根本 如果根不正 就會本則亂 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亂的
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須依於正見作為宗標 也就是以正知正見來引導八基的次第和正確發展修行
在修行中要時時落實菩提心的修持 因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不管任何正信宗教修行向內自己修持 自淨其意
向外廣結善緣 方法雖不同 主要是修心
施恩不望報正確觀念去行 修行目標都可成
羊後學祝福大家仙佛人間煉成 自性佛

阿彌陀佛

2013-04-19 4:28 pm
人天之福第一要義中的修十善業,其中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語,, 懂不一定內心有所改變,懂了一定要思維,還要再修習,如此才有法改變內心,直到不為外境所轉,才算小有進步!
出家人真正的戒條只有十七條,四重十三僧殘,全屬威儀,威儀就是日常生活,處世,待人,接物應遵守的規矩,証嚴法師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凡夫閔心自問連最基本的口業都無法施行,又如何自造自性莊嚴土?
佛版諸眾時刻謹記,在論述中,最偉大的溝通技巧不是擊潰,而是尊重他人的意見!
此乃末學淺見
2013-04-19 1:01 pm
隨喜證嚴法師的善德.


收錄日期: 2021-04-30 17:50: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19000010KK002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