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皆有佛性平等平等.為何還有種生與佛的差別呢?

2013-04-19 6:50 am
眾生皆有佛性平等平等.為何還有種生與佛的差別呢?

回答 (14)

2013-04-19 11:57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tw.blog.yahoo.com/photo/photo.php?id=ftS1fX2TAxYHZmiy51zFlVGYBmSLrLrowal3&photo=ap_QS0sFvF7s5_00VQrx52BEqMXKkz3i3T1MP9C0sGxV2hHhEWmvgmm1A--/31/o/lCIPgxNjFv7erXKZfVwEYA.jpg



阿彌陀佛!諸位好吉祥! 佛陀初證佛果時候,曾經說過:「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的佛性,與佛陀的不差一毫,為什麼佛陀從無量劫來,修成正覺,而我們昏迷顛倒,尚做凡夫? 為什麼佛陀具有無量功德、智慧,而我們只有無量業障煩惱? 再加上無始劫以來,所造的諸多罪業牽纏,才無法與佛性相應,所以要時時反省自己的不幸,就能奮發圖強,用功修持,俾使佛性早現,佛果早證。 以上共參考,供勉之!勉之!敬祝!智慧增長~~早成佛道~~
2013-04-20 1:01 am
真藏童子 登台 辛酉三月廾十二日
詩曰:達摩西來無一字 全憑心意用功夫
諸相非相如來相 不二法門收萬殊

2013-04-19 17:01:26 補充:
時逢末法,萬象森羅,幻光互纏,假末極端,離心遠矣。可嘆啊!眾生癡迷,執著貪求,三毒日深,迷茫三界輻迴不醒,本性難明,浮沉生死流浪,返原無期。雖今日萬教齊發,但眾生癡迷,慈航當前,不知引性登舟,不明問心開航,雖有萬法,斯復何用?

眾生啊!眾生!爾本與佛無異,只因三毒黑雲,覆纏如如本性,故淪苦海。若能清心淨慾,三毒盡除,五蘊全空,則頓超三界,五行無礙,得大自在矣!斯樂得之極易,何不速行?

周生曰:佛云:「眾生皆有佛性。」叩問 恩師何云「佛性」?「佛性」與「眾生性」有別否?

真藏曰:善哉!心法之旨,意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周生此問,「不離中的」,吾當為汝細說。
蓋佛性者,真如本性也。天地未生之前,具有此性,天地幻滅之後,此性猶在。

儒曰:「中和之性,天命所賦。」
道曰:「無極之性,以生萬類。」
佛云:「佛性如如不動。」其名雖三,其體則一。
佛性者,無生無死,不增不減,無方無圓,非長非短,住而無所住,不住而無所不住。
此性,佛不稍增,眾生無減,永恆如是,圓滿俱足。佛與眾生不二,


故佛云:「眾生皆有佛性。」而「佛性」與「眾生性」無異同之分。


周生曰: 恩師所言甚深弟子愚昧,不能盡明,敢請恩師,以淺處解諦。

真藏曰:佛性人人本有,個個不無。一者覺了,故稱佛性。一者癡迷,故為眾生之性。

昔日 慧能禪師為惠明解諦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還汝惠明本來面目。」惠明頓下了悟,見明自已佛性。何以不思善,不思惡,即念之時,即見佛性?蓋善惡為對待,分別之心所化。一生分差,即離本來。流浪生死,即有煩惱,即有天堂地獄,以至萬象輪迴不息,皆因對待分別之故。

故知佛性為本來面目,在天地未生之時即在。何謂天地未生之時?即是無天地分別之時。佛性者,父母未生之前本有。何謂父母未生之前?故知欲見佛性者,心必先得一。一者何?無天地之對立而圓一。父母未生之前,即是不分父母圓一之時。

故子曰:「吾道一以貫之。」道曰:天得一則清,地得一則靈,人得一則聖。」蓋得一者,即此無分別之「佛性」也,故大道無他,「一」而巳。


周生曰:妙哉此法,直指人心,心心相印,破別皈圓。眾生之性,原無分別、善惡、天地、長短、生死、苦樂。故為原來本性,稱之佛性。因心生差別,遇善則善,遇惡則怒。心有種種執著,故生諸般苦海幻境,生死輪迴不絕,名為眾生之性。一者覺明,一者癡執,其本同原,受境不同如是。今日幸聞真諦妙心,當有所悟。

真藏曰:善哉!周生慧根深厚,一舉三反, 吾再細說,以盡妙義。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皆 孔聖心法妙藏, 吾今細解。蓋學之大也,莫如明心見性,超生了死。故云:「大學之道,明明德者。」

心法之真傳。上明者,明悟之意。下明者,日月合一之意。蓋日者,陽也。月者,陰也。日月本來合明,故為本性之灯。若分差別,則日者為日,月者為月,各分之處,不能合一之圓。故大學之道,首明此意,旨在告傳陰陽不分,日月必須合一方明之德。此理與上述之佛性,得一之理不二。

若能以此真理化人,教人、引化眾生,而達於至善之地。何謂至善?乃指「絕對不二」之善。施行諸善不求善報,無所對待之境,故稱至善之地。

佛云:「極樂」,由此可明「萬法皈一」,「抱中守一」,「執中貫一」之妙諦。
眾生若能言下頓悟,則生死不墜,自超生死。天地無別,一念純真,自性光明,不異諸佛矣。

周生曰:叩謝 恩師直傳心法真諦之恩。眾生本不異諸佛,因生差別,自墮生死。今聞大道,實為大幸,眾生速棄迷執差別之心,則不二法門自登,佛性自俱矣。

真藏曰:吾作一偈,眾生自參,以了本性。
偈曰: 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光穿潭水無痕
日月對照應合一 明心見性有何分

感謝天恩師德 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
參考: 釋疑心法
2013-04-20 12:30 am
此處所說「佛性」乃指成佛之自性──第八識如來藏,乃初轉法輪阿含時的識、如、本際、入胎識…。因聲聞解脫道者,只要信佛說有一涅槃本際真實存在,滅盡五陰身後非斷滅空,就能斷我見、進斷我執,證涅槃解脫,所以 佛不為小乘人解說此第八識心;但這個涅槃本際,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又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入胎識」等,印順自已看不懂,就妄講是「佛教發展到一個階段後才出現的理論」真是胡人之言說。學人若不知印順研究佛法的結果,是不知不證佛法,因錯會誤解而墮於常見兼斷見,又大膽著述宣說,成就大謗法、謗佛罪業,學人還信印順、學印順的下場,絕對是確實不妙。師兄說「依佛教導去觀五蘊的無常;苦;無我, 就可以證道了」沒錯,但最多只是能證聲聞菩提道,了不起成就阿羅漢果,不是成佛的佛法。大乘佛法就要探究生命與一切法的實相,這種般若智慧究竟之後,才能使學人成佛;若說天生就會呼吸,會用就好了,不必需要去研究呼吸系統的運作實相,這就是 如同 佛指稱小乘者為「愚人」一般,不懂法界實相。
又說「有一堆人跳進去研究理論, 被束縛在理論中走不出來了,更慘!」不要因為自已無法修學、實證,就講那是理論,人間多的是想像、推測、臆想、理論者,理論還需 佛來人間開講嗎?不用大腦想也可知道吧!會這樣說,是信根不具的現象,要學佛還需多聞熏佛教,欲發表議論,則待將來有所修證時再說吧!

2013-04-19 17:16:41 補充:
「日月入懷」師兄,對題目相關「佛性」義理不談,是正確選擇,因非聲聞緣覺學人所知故;但說「佛陀洞見因緣法,八正道(合為四聖諦初轉、四行),得斷無明者,成就慧解脫,是為須陀洹(預流)的證量。」是在說 佛世尊的證量是須陀洹?如是,就是太離譜了!
羅師兄說【眾生及佛,是名眾生,是名佛,一切只是「是名」而已】似乎非正理。講「眾生及佛」時,指相同之處在於第八識真如心,乃是真實而如如者,乃具實體者,豈是「只是名而已」?
再者,又說「金與金器的本質皆金,差別就在心意識而已。」也令人不解。因心意識各指第八識真心、末那識、意識,雖皆是「心」,其本質不同,與金料打造金器,仍屬金質情況相異,講得通否?

2013-04-19 17:25:18 補充:
chen 說「佛、眾生,實無差別,只在其心之念不同而已。」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指佛與眾生皆具第八識真如心,他卻說「只在其心之念不同而已」,怎麼解呢?
若是一個追隨真善知識修學佛法的學人,雖然還未開悟,但因熏習正知見故,他就是無法講清楚這裡面的完整義理時,也不致於講得偏差很大;所以,學佛真的要尋求真善知識依止修學,才能免於唐捐其功。
2013-04-19 9:39 pm
大涅盤經

善男子。
一切菩薩 住九地者 見法有性。
以是見故 不見佛性。


眾生~九地菩薩 .....見法有性 所以不見佛性

佛......覺法無性 以覺佛性

所以這就是差別
2013-04-19 7:26 pm
1. 佛性平等.為何還有眾生與佛的差別呢?

Ans : 無 明

=差別 =不一樣原因 = 有障礙 =累世業障 =第七識 =末那識 =大概是"潛意識"

= 妄想 =煩惱 =五欲六塵 =貪、嗔、癡、慢、疑 =......

引用 :

《華嚴經》
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後的第一句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涅槃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

《梵網經》:「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

《法華經》中敘述常不輕菩薩經常向人禮拜讚歎,並且說道:「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作佛。」

----------------------------------------------------------
佛學大辭典/十五種無明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十五種無明

【十五種無明】

(名數)一根本無明,由無始之際,一念不覺,而長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諸惑煩惱者名之。二枝末無明,心心所相應而起,有貪瞋慢疑見等之煩惱者名之。三共無明,一切結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諸業者名之。四不共無明,第七識別體之相無,妄起染心障蔽無漏之聖法而恆無間斷者名之。五相應無明,第七識恆與貪癡見慢四惑相應而起者名之。六不相應無明,緣麤顯之境不與餘識相應者名之。七迷理無明,根本無明,障中道之理而不能顯發者名之。八迷事無明,見思之煩惱,障蔽生死之事而不能出離者名之。九獨頭無明,妄覺之心不緣外境,孤立生起,生已增廣者名之。十俱行無明,心心所之法常相隨逐而曾不捨離者名之。十一覆業無明,一切之結使覆蔽諸業,使人不知名譽利養恭敬等者名之。十二發業無明,以貪疑我見慢等悉能發生一切惡業而名。十三種子子時無明,種子者藏識,子時者子刻也。子時為十二時之首,藏識為諸識之首,故以為喻。染習此種子在於藏識中而未發顯者名之。十四行業果無明,以十二因緣中無明,行,愛,取,有之五者煩惱,為業因,他之七者為苦果而名。十五惑無明,以名俱生分別及根本隨煩惱等之惑。見毘婆沙論二。
-----------------------------------------------------------------



---以下資訊 不是廣告----只求渡迷津----一起行善---- 大德勿刪-----
**********************************************************************

佛.耶穌.阿拉...." 都是真實存在 "
有證據的....台灣很多大學教授 都知道...

請 Yahoo 或 Google "關鍵字

人體身心靈科學(上):台大校長_李嗣涔科學實驗證明佛、 神、靈界的存在
人體身心靈科學(下):台大校長_李嗣涔科學實驗證明佛、 神、靈界的存在
2013-04-19 7:10 pm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眾生》與《佛》是夢中的兩個角色,角色雖然不同,但同樣是夢中人物則毫無二致。
重要的是要弄懂:作夢的,是誰???
是誰?有人說是:自性、真心、大圓鏡智、如來藏、無垢識、真如、法性....等等。
您說呢???
2013-04-19 6:47 pm
眾生皆有佛性平等.為何還有眾生與佛的差別呢?

雪兒引用:《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已解釋完了.
現在補充一部分請參考.
1.人身難得.眾生中以人最有機會修行.
2.因果.種因得果.當果成之時.果報隨之運行.而且不可更改.至果報完成時結束.故菩薩畏因啊.
3.今世的命為前世因果的果報.因不可更改.故天命難違.
4.人身雖難得.有人身尚須有機會修行.只怕天命不給與.如生而夭折.如生而早逝…等.
5.孔子說:知命.又說五十而知天命.這個過程是悟的基礎.
6.由上可知.因天命的不同.眾生在生時.已受到一些限制.而且至死不可更改.如畜牲不能變為人.人不能變為畜牲.
7.今雖有幸能成為一位正常的人.多數人至死也無法修行.因此雖然人身難得.卻受因果的限制.而與修行無緣.
8.聖人將悟道所得傳給後世.對有意於修行者是有幫助的.當我們是一位正常人時.應當及時體會聖人的教誨.(聖人不必是特定的某一位)才不辜負上天賦與的人身.但是只順應天命.此生豈不是白來一趟而已.
9.雖說要修行.然而修行無定法.定規可以遵循.然而只要有心必能有成.
2013-04-19 5:42 pm
佛.眾生..
實..無差別...

只在..其心..之念..不同而已...
2013-04-19 1:18 pm

眾生皆有佛性平等平等.為何還有種生與佛的差別呢?
佛性無二, 眾生<覺+悟>有異.
2013-04-19 10:15 am
眾生及佛,是名眾生,是名佛,一切只是「是名」而已。

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

平等是在性上看的,
事相上來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差別就差別在版主的心意識而已。



南無阿彌陀佛

2013-04-19 18:19:12 補充:
無聞比丘,當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萬法唯心造,如此而已,所以才說「是名」。

識得一(心),萬事畢。

萬法唯識,轉識成智,轉不過來,還是阿賴耶識,
識指的是精神現象,依真而起作用,
所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那一法不是依真,那一法不是真妄和合,
認假為真,不把妄給放下,永遠見不到真相,
生、佛無二無別,只在迷、悟之不同。

2013-04-19 18:19:19 補充:
八識皆由心生,取其分別相,已墮入分別之中,如何能通?

心生即是罪生時,生滅乃無明之境,心若不生(滅)何以成識?

妄解一通,再來加以否定,何苦如此這般?

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

形指的是物質現象,識指的是精神現象。

若能無念照見,則入空性,證得本來無一物(質),也無識(精神)。

2013-04-19 18:25:30 補充: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2013-04-19 18:25:37 補充: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2013-04-19 18:26:33 補充: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2013-04-19 18:28:21 補充: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

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2013-04-19 18:28:28 補充: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2013-04-19 18:31:59 補充: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
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
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
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2013-04-19 18:32:56 補充: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2013-04-19 18:33:18 補充:
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
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2013-04-19 18:33:25 補充: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2013-04-19 18:35:36 補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2013-04-19 18:35:46 補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2013-04-19 18:36:53 補充: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2013-04-19 18:39:35 補充: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2013-04-19 8:57 am
已經傷了元氣的人你跟他說道理沒用..............

解鈴仍須繫鈴人。
心病還得心藥醫。
2013-04-19 7:49 am
凡夫不知法,不見法。
凡夫不知道生死輪迴如何發生!如何運作!當然不知道如何滅盡生死輪迴大苦

佛陀洞見因緣法,八正道(合為四聖諦初轉、四行),得斷無明者,成就慧解脫,是為須陀洹(預流)的證量。由於已經斷無明者,正知五受陰無常、苦,能於五受陰生厭、離欲,故於五受陰不妄取是我、我所,此即「行滅」,亦令「識不現住於名色之緣」,則無有未來世六入生,如是得於五受陰滅盡、不起、解脫。

因緣法如實知者,即得決定次第圓滿四聖諦三轉、十二行,成就三藐三菩提。
2013-04-19 7:36 am
您好:難得您有精進心,可看《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收錄日期: 2021-04-16 22:57: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18000010KK051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