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四念處」的功用?

2013-04-18 4:03 pm
要提問的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的結果如何?

如是者......

何以解「四念處」的功用?

~冀諸上善人,慈悲分享呦~~


※※嚴厲拒絕~「正覺會」及「混帳者」參與本議題,除披著人皮的禽獸,老人無言...!
更新1:

★★★★★★★★ ★★謝謝~提供點數贊助的諸善大德們! ★感謝~波大德提供「非我、非我所」的寶貴意見! ★感謝~ 瓜子大德提供「失去四念處的修行法,就失去了佛教的一切法門」的寶貴意見! ★感謝~日月大德提供《雜阿含經》609經所載...與眾分享! ★感謝~ 峟林大德提供「貴兒」瑞相....與眾分享! ★感謝~ 星洲炒米粉真好吃提供「世尊」修行經驗...與眾分享! ★★再次感謝~提供寶貴意見的諸大德們!

更新2:

★★『何以解「四念處」的功用?』者! 是想知道,行者修習「四念處」之後的感受? 例如,觀後的結果是...熄滅貪瞋癡,而成就戒定慧; 或說,因成就了戒定慧,而熄滅貪瞋癡。 ===至於此問!是因常見有人,對三十七道品讚嘆有加.... 於是想請三十七道品行者,分享所得的好處!! 以之而鼓勵...有心趨向者的信心與好樂也! ★提問的議題,若不甚切題,尚冀諸賢德....布施歡喜! 謝謝大家了........!

回答 (14)

2013-04-19 1:21 am
✔ 最佳答案
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告訴阿難陀及弟子說:「 我入滅後,汝等比丘,應依四念處安住。」

~ 何以解「四念處」的功用 ? ~

一者 :觀身不淨→便不會愛惜五蘊色身。

二者 :觀受是苦→便不會貪圖享樂。

三者 :觀心無常→便不會執著妄想。

四者 :觀法無我→一切法即受、想、行、識五蘊色

法,然而卻都沒有真我的存在。

2014-07-17 9:32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9 6:43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8 2:48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3-04-19 8:13 am
節自:日月入懷 集起與滅盡
依經典所教導的禪觀法,並末教導我們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而是觀四念處的集法和滅法【是名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

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怎麼集的...要怎麼滅←這才是重點、這才有功用!
怎麼集的...要怎麼滅四念處沒說。四念處沒有功用。
怎麼集的...要怎麼滅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有詳載。

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
不識身體建構、無明生理機制,惡操運自身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

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識身體建構、明生理機制,得當五運自身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五蘊:
東南西北+中央。或說:中前左右後,含葬、含藏。
五蘊:
我運、不假外求。
五蘊:
伍運、連鎖感應產生共鳴作用。

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同空等空從空融空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佛弟子講的~
並末教導我們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也是佛弟子講的~

而是觀四念處的集法和滅法【是名四念處集、四念處沒】..還是佛弟子講的~

重點是怎麼集的...要怎麼滅佛弟子都不講...
不識身體建構、無明生理機制,朝夕與共晨昏相伴的連知..都不知..怎講.....

偏說:心.....唉~~真是騙鬼會喝水!


2013-04-19 4:11 am
兒子跟我說:爸爸:我今天安住了四個小時都輕安,內心對這種感覺會害怕,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我一邊寫考卷一邊在定中。

我說.害怕是有我.非無我。怕什麼,會發生什麼事就讓他發生吧,無我那來的害怕。
---------------------------------------------------------------------------
幾天前跟我說:爸爸~我想法一起來就辦法無我了。

我說:不用管他.無我就對了,就像船(無我)一定是在水平面上,浪(念起多)有時高,有時低(念起少),但船一定是在水平面上的。就像無我.是在內心.一定是制心一處的。
------------------

2013-04-18 20:19:06 補充:
他之所以能入法就一個字~信。對我所說的深信不疑。疑是無法修法的。若疑.於世間法也會一事無成的。證獨覺絕對沒有那麼難,真那麼難是要如何修。
----------------------------------------------------------
他以經入手還不到兩個月。大家努力。若疑~想入法.....想都別想。
舊曰四念處,新云四念住。念,即能觀之觀;處,即所觀之境也。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告訴阿難陀及弟子說:「我入滅後,汝等比丘,應依四念處安住。」在廣大的佛法中,為何佛只說安住於四念處?這是因眾生有四種顛倒妄見:1. 緣身執淨,2. 緣受執樂,3. 緣心執常,4. 緣法執我。  如果不將此四顛倒妄見消除,則煩惱重重,隨俗流轉。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首要的道品,即是對治此四顛倒妄見的四念處。此四念處即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修此身、受、心、法四種觀想(四念處),皆是重在智慧,以慧為體--用慧觀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謂諸眾生,於色受想行識五陰,起四顛倒。於色多起淨倒,於受多起樂倒,於想行多起我倒,於心多起常倒。若眾生常修此四觀,可除四倒,故名四念處也。在修此四念處階段上,已經趣向真實智慧,此後更加精進,智慧增多,再修其他道品,就能步步走上八正道!
參考: 天之心
2013-04-18 11:49 pm
《雜阿含經》60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四念處集、四念處沒。諦聽,善思。
何等為四念處集、四念處沒?食集則身集、食滅則身沒。如是隨身集觀住,隨身滅觀住,隨身集滅觀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永無所取。
「如是觸集則受集,觸滅則受沒。如是隨集法觀受住,隨滅法觀受住,隨集滅法觀受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都無所取。

2013-04-18 15:49:49 補充:
「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沒。隨集法觀心住,隨滅法觀心住,隨集滅法觀心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
「憶念集則法集,憶念滅則法沒。隨集法觀法住隨滅法觀法住,隨集滅法觀法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是名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013-04-18 15:50:25 補充:
歡喜隨喜愚餘老人法師開題

末學淺見:

依經典所教導的禪觀法,並末教導我們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而是觀四念處的集法和滅法【是名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若有不對之處,還請愚餘老人法師指導糾正,感恩~

2013-04-18 16:02:55 補充:
末學淺見:

無常、無我、涅槃寂滅是聖人的證量

證量不可直接觀,因為凡夫不能解。

這在《雜阿含經》262經有詳細解說

闡陀長老也知道無常、無我、涅槃寂滅,我們大家也知道無常、無我、涅槃寂滅,但就是不知法、不見法。

阿難尊者後來有教導世尊如何教導禪觀的,請參考~

2013-04-18 16:03:02 補充: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
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

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2013-04-18 11:25 pm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 觀身不淨:一興顛倒想,遂有幻緣身。膿血常交湊,腥臊每具陳。紙粘皮裹肉,藤絆骨纏筋。毛覆叢叢草,蟲居比比鄰。內藏惟臭穢,外飾但衣巾。四大元無實,諸根豈有真。語言風自響,動轉氣相循。強號為男女,虛名立主賓。百年三尺土,萬古一堆塵。貴賤空回首,賢愚共愴神。徒生復徒死,誰識本來人。觀受是苦眾苦從何起,深知受者情。
順違才領納,取捨便縱橫。有盛衰還至,無榮辱不成。
怨從親裏出,哀是樂中生。王謝家何在,曹劉國已傾。
悲歡幾場夢,勝敗一棋枰。事與心違背,貧將病合併。
錢神呼不至,窮鬼送難行。戚戚終何益,悱悱漫不平。
無求卑亦貴,知足欠還盈。若悟真空理,憂欣何處萌?觀心無常妄心無著處,體相竟如何:閃閃風中燭,搖搖水上波;一家門戶別,六個兄弟多。擾擾各馳境,紛紛總不和;青黃俄改換,動靜屢遷訛。臭別香隨到,甜來淡又過;炎涼易翻覆,好惡總偏頗。境滅心安寄,情忘智亦孤;掀翻五欲窟,搗盡六根窩。劫賊歸王化,飛禽出網羅;何當悟常住,諸妄盡消磨。 觀法無我諸法從緣起,初無我主張。因緣有生滅,念慮遂低昂。欲得翻成失,求閑反遇忙。畏寒冬不輟,苦熱夏偏長。貧憶富時樂,老追年壯強。有誰憎順適,若個好危亡。自在方為主,遷流豈是常。離根念何起,無識境還忘。內外無些子,中間有底藏。六窗虛寂寂,一室露堂堂。但得塵勞盡,居然大覺王。看不懂省庵大師所寫的四念處頌,沒有關係。先每天將它抄寫一遍,然後將它背誦起來,每天就將它做為早晚課來課誦。這樣你的修行就往『四念處』裡面『住』了。這樣課誦久了,你的『心』就不是在『生死輪迴』這邊了,你的『心』,就『住』在『四念處』上面了。經過時日越久,你就瞭解這『四念處頌』的經文內容。
2013-04-18 8:12 pm
敬問老人安 :
後學所見:此身非我能持,老,病還找麻煩,與己做冤家.這冤家偏又是離不得的親家.有了嫌煩,欲捨!捨不得.那受更是刁滑,欲留不常在,欲拒偏又來.招誰惹誰!這般難耐.此心本歸我,偏偏隨色走,鎖又鎖不住,壓也壓不著.直讓我身神顛魂又倒.法隨我性子.變變百花樣,幻幻無可測.來時無招呼,叨擾一陣隨去了.
著他來,由他去,無奈無可拒.萬般留不住.到底自一家,東,西,南,北自遊走.是我,卻非我.
2013-04-18 7:54 pm
.
四念處,又稱四念住。念,即能觀之觀;處,即所觀之境也。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告訴阿難陀及弟子說:「 我入滅後,汝等比丘,應依四念處安住。」在廣大的佛法中,為何佛只說安住於四念處?這是因眾生有四種顛倒妄見:1. 緣身執淨,2. 緣受執樂,3. 緣心執常,4. 緣法執我。

如果不將此四顛倒妄見消除,則煩惱重重,隨俗流轉。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首要的道品,即是對治此四顛倒妄見的四念處。此四念處即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四念處的四種觀法即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修此身、受、心、法四種觀想(四念處),皆是重在智慧,以慧為體--用慧觀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謂諸眾生,於色受想行識五陰,起四顛倒。於色多起淨倒,於受多起樂倒,於想行多起我倒,於心多起常倒。若眾生常修此四觀,可除四倒,故名四念處也。在修此四念處階段上,已經趣向真實智慧,此後更加精進,智慧增多,再修其他道品,就能步步走上八正道!

修解脫道雖不離般若智慧,但般若智慧的獲得卻需要突破色身的束縛,若一個禪修者不能忍受色塵的痛苦,就不可能進入修心的狀態。當然無法去談到般若。

沒有四念處, 也就沒有般若。
2013-04-18 7:37 pm
心受法身,當處於道?道需走反,謹須牢記。

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法無我、觀身不淨

無常反常,是苦反樂,無我反我,不淨反淨

解此「四念處」的功用?當以『常樂我淨』四字比較適切。
2013-04-18 6:03 pm
守執念四起 死流活空間流生觀止應 究竟覺無兵 經為活刀刃 竟為耕醫心舟為耕隨渡 俗以聖賢故真為假妙春 修明道中久死守念為執 相有竟不流究竟流為止 止化眾生依



2013-04-18 10:05:48 補充:
真言以你 不知也俗

2013-04-18 10:16:42 補充:
究竟觀止而生 
究竟如何是對

四念執心 行法無
四念不執 竟覺有

2013-04-18 10:19:22 補充:
嚴厲拒絕~「正覺會」及「混帳者」參與本議題,除披著人皮的禽獸,老人無言...!
~~~~~~~~~~~~~~~~~~~~~~~~~~

死守四念執心 不應流止法無 佛者皆悲
經經死守不流 眾生不應德性 誰之過?
2013-04-18 4:12 pm
四念處是能使眾生清淨、克制一切煩惱和悲哀、怯除痛苦和憂愁,而走上正 道、覺悟涅槳的唯一之道。

從四念處經書中,佛陀也指出四念處對世間和精神上的利益。一位熱誠的修行 者在修行時分明的覺知和觀 察,便能克服貪慾和悲痛。

...其他的好處詳見參考資料.

2013-04-18 08:15:03 補充:
◎要提問的是四念處的結果如何?

經中最後一段指出:一個能依四念處所授般精進修行的人,在這一生中的七年 或六年....七天中,他 有望證得兩種聖果中之一,即阿羅漢或阿那含。憑註釋者們表示,這是意謂中等智力的 人。一個人若是智慧成熟( 完滿),只要在早上指點他,他可能會在下午覺悟;若是在下午點他,他可能在明天早 晨覺悟了。

2013-04-18 16:43:43 補充:
末學所知, 在台灣目前可以學習到四念處的實修如下:

共同處是禪修中禁語.

1. 法鼓山的一日禪共修.< 要先上過一期初級禪修班 >, 請查法鼓山各分處的日期先報名.

靜坐時是數息觀,

離開靜坐時, 是四念處中的身念處及心念處的實修, 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個動作.

2. 馬哈希禪師的內觀禪修.< 又稱法的醫療 >

在禪修營中, 一小時行禪, 一小時坐禪( 觀腹息的上下 ), 交替進行.

行禪有特定走法, 一步有好幾動.

吃飯的每一口有好幾動.

坐禪時, 那一個小時, 不可以換腳, 會感到酸痛, 禪師會要你忍耐過去.覺知痛受.

2013-04-18 16:48:52 補充:
坐禪時, 禪相的出相, 是腹息會自己上下左右振動, 此時是照禪師的教導方法, 以及試著心念跟上它的移動.

專注於生活中, 當下的每一個所緣( 含動作及其觸受 )

共有十六階智可以証得,最後見到涅槃, 証果( 初果, 二果, 三果, 四果 ).

這種坐禪觀腹息的方法, 最高可以証到四禪, 不過這不是禪師要教的重點.

(1)屏東山地門的< 蓮光禪寺 >善恩師父 0972-302-735( 2-7 p.m.開機 ), 隨時可以加入學習, 以及離開, 禪修期間自定. 期間作息同出家人, 要持八關齋戒.

2013-04-18 16:49:53 補充:
(2)中和南山放生寺.報名電郵:[email protected]
地址:23570台北縣中和市忠孝街108號

3. 帕奧禪師.

先修定, 再修慧.

修定的入門, 是安般念, 或是四界分別觀, 兩者選一個.

安般念可修到四禪八定.

聽說四界分別觀可修到四禪.

2013-04-18 16:50:01 補充:
(1) 網路上可以找到位在南投的上座部佛學院.

(2)觀音精舍:高雄縣阿蓮鄉復安村復安路211之33號(大岡山下)
報名連絡人(07) 633-1480天理法師
每個月固定第一個 星期(星期六、日)清晨四點半至晚上九點(二天)
禪修。(星期六早上8:00點開始或週五晚上先報到)

2013-04-18 16:58:20 補充:
4. 其他

(1)法雨道場 60652 嘉義縣中埔鄉同仁村柚仔宅 50 之6號; 指導老師:達摩尊者
Tel:(05)253-0029

E-mail:[email protected]

依<清淨道論>所示導的止禪(四禪八定)與觀禪(毘婆舍那)。
    由出入息念(觀呼吸)、四大界差別觀(觀四大)下手。

(2)正覺學會 本寂法師
  高雄市小港區大坪里高坪 27 街 502 巷 50 號
        請洽 吳師姐--電話: (886)-7-802-1340; 891-2181< 贈送清淨道論 >

2013-04-18 17:03:20 補充:
(3) 網路上可以查到中道禪林.

2013-04-18 17:04:59 補充:
台中設有分院.

2013-04-19 05:54:54 補充:
另外有台灣內觀中心, 一期十天, 教< 葛卡印內觀 >.


收錄日期: 2021-04-30 17:37: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418000010KK009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